一个有趣的观察,
2022年国庆节后参与的基金经理调研中,大家普遍看好高端制造赛道的未来表现,
甚至部分食品饮料、医疗赛道的基金经理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并且强调食品饮料、医疗等主题也属于“大制造”范畴。虽然我个人并不将食品饮料、医疗等主题归入“制造”方向,但仔细推敲这些基金经理的说法也不算错,毕竟广义上的“制造”和“生产”也算是近义词了。
在复盘了A股自2015年起每年的炒作主线后,我发现制造业题材的出镜率非常高,
比如工业4.0、工业互联网、5G+、泛在电力物联网、ESG、新能源车、储能、风光电、信创、半导体、军工等等,放松一点要求还可以纳入供给侧改革、消毒杀菌、消费升级等等,几乎所有2014年后炒作超过一定时间的题材都在这里了。
在我对A股制造业题材进行复盘期间,一只“神奇的”基金出现在我的观察目标中——
广发制造业精选混合。
说它神奇的原因,在于
它成立了非常久(2011年9月20日成立,
截至2022年11月9日已经运行了11年),
并且期间从未更换过基金经理(一直由广发基金李巍总进行管理),
通过对它持仓的变化情况,就可以得到一部A股制造业发展史。
一、三个阶段
我前面发文说过,自2002年中国加入WTO后,
A股市场的主力资金构成发生过明显变化,分水岭差不多是2018年,
即2018年前,短线题材炒作资金占据市场主流,炒A股主要靠听消息;但2018年后,长线机构资金的话语权逐步提高,A股的炒作回到对业绩预期和市场整体流动性的关注上。
所以,对广发制造业精选混合的业绩表现,我放到第二部分,首先需要关注的,是在其运行的11年中,该基金的持仓变化趋势以及A股的炒作路径变化。
①第一阶段:乱炒
在2011年成立后,一直到2013年底,李巍总对广发制造业精选混合的持仓策略都是“大小兼顾,业绩和题材两手抓”,表现在持仓上,李巍总同时持有如上汽集团这样的传统制造业龙头,也持有歌尔股份这样的新兴苹果产业链供应商(当时智能手机尚未普及,Nokia功能机依旧在国内手机市场占据重要地位)。同时,李巍总在这一阶段的换手率非常高,500%的季度换手是保底,最高时飙到过930%!这意味着李巍总在一个季度内几乎替换掉了自己的全部持仓。
当然,考虑到A股当时听风就是雨,短线资金兴风作浪的常态,李巍总选择在持仓中保留一部分绩优股的做法还是守住了公募基金经理的底线。但是,随着2013年创业板牛市的开启,A股的炒作风格和李巍总的持仓策略都发生了变化。
②第二阶段:以小为美
2013年开始的创业板牛市向投资者科普了成长股投资策略,虽然当时很多牛股都是“假”成长,但由于当时的成长股投资被包装成了一种对未来的预期(也可以叫透支),所以彼时投资者很少关注上市公司财报数据,而只是在短线资金引导下讲故事、谈理想。
李巍总自2014年开始将持仓完全倒向创业板,甚至在2015年牛市期间将所有上交所股票踢出了前十大重仓股名单,这一策略一直持续到2017年才有所改变。据李巍总自述,当时因为恰逢牛市,基金的进攻性是投资者最关注的指标,所以自己才开始主动提高持仓集中度(长期维持在50%左右,最高时到过60%),并且重点关注那些小市值、有故事的股票。
③第三阶段:回归价值
2017年是A股的一个重要年份,因为当年的年度重要会议闭幕后,资本市场首次动用政策工具对短线题材炒作资金进行了一轮强力干预。2017年第二季度起,一批嗅觉敏锐的短线资金就及时调整了投资策略,但绝大部分短线资金依然选择坚持过去的舒适区,在“讲故事”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这些资金都在2017、2018年连续不断的针对性打击中灰飞烟灭。
李巍总在2014-2018年间的持仓也以成长股为主,并且因为其选择了“突破阻力最小的方向”,所以多与短线资金炒作标的重合,这也导致广发制造业精选混合在2018年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回撤。
在对持仓进行彻底检查后,
李巍总自2019年开始放弃了以前的激进操作思路,转而在成长方向内进行大周期级别轮动。
我个人观察,李巍总2019-2022年的主要仓位从消费电子切换到了储能,而在主要仓位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李巍总对市场上的阶段性主线进行了小仓位跟踪,比如2019-2022年间,李巍总先后参与了风电、半导体、军工、工程机械、光伏、新能源车等主题的投资。
二、业绩表现
李巍总的持仓变化史,或者说A股的题材炒作史回顾结束,下面还是来看看李巍总经历两轮投资理念变化后的实际业绩情况如何。提前说明,我仅考察2019年1月1日至2022年11月9日间,李巍总及其它指数或基金产品的业绩对比情况,原因有二:一是毕竟
李巍总的最新投资思路定型于2019年,以前的数据并不能准确反映李巍总当前的投资策略;
二是
A股真正进入机构市场的起始点是2018年,在此之前很多指数的波动率、涨跌幅都没有参考价值。
根据广发制造业精选混合基金合同的规定,该基金必须将80%仓位投资于制造业方向,所以我选取了中证高端装备制造指数做为业绩对比标的
(该指数是中证指数公司旗下对制造业覆盖较为全面且准确的主题指数,其它制造业主题指数对覆盖行业存在较大偏差,有些干脆是医药主题指数,有些则又成为了半导体主题指数,个人认为参考价值不大)。
根据中证指数官网数据显示,
2019年1月1日至2022年11月9日间,中证高端装备制造指数累计上涨89.34%,其中2022年内,该指数累计下跌26.06%。
根据天天基金网数据显示,
2019年1月1日至2022年11月9日间,广发制造业精选混合净值累计上涨286.12%,其中2022年内,该基金净值累计下跌8.99%。
总结,
2019年1月1日至2022年11月9日间,广发制造业精选混合相对中证高端装备制造指数累计收获超额收益196.78个百分点,其中2022年内累计收获超额收益17.07个百分点。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自2011年9月20日成立后,截至2018年12月31日,广发制造业精选混合净值累计涨幅仅有72.2%,即截至2022年11月9日,该基金相对成立时累计收获的564.9%涨幅中,绝大部分都发生在2019年以后。
我个人认为,这说明李巍总自2019年开始执行的最新持仓策略非常有效。
三、一点补充
由于广发制造业精选混合自2019年起的涨幅非常惊人,并且这段时间也是新能源主题的主升浪时期,所以我一度非常怀疑李巍总是不是随大流在“宁组合”上抱团了。但在分析了广发制造业精选混合的前十大重仓股变化情况后,我发现宁德时代、天齐锂业、华友钴业等一批标准抱团股的出现次数是“0”。
李巍总自述,经历过2015年牛市后,
自己对资金的“抱团”行为有些警惕,所以会在持仓中主动规避这部分股票,
这虽然导致自己在抱团股主升浪时期会损失一些收益,但也可以极大程度上规避抱团瓦解后出现的基金净值回撤问题。
我个人认为,李巍总在风险控制上的思考,是导致广发制造业精选混合在2022年内仅下跌8.99%的最重要原因。
最后,引用李巍总于2022年接受某次采访时的观点进行收尾。李巍总表示,
当前A股面临两大不确定因素,一是国际形势变化,二是市场风格切换,投资者需要不断修正自身的投资框架,才能在不断变化的市场中持续获得超额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