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8月8日消息(总台央广记者管昕)近日,多家车企推出的付费订阅功能引发热议。比如:想要车轮转向角度更大、座椅能自动加热、远程启动车辆……这些车上自带的功能,不额外花钱都无法使用。一些网友对车企这种赚钱的路子嗤之以鼻,甚至有吐槽:以后油门踏板、方向盘是不是也要付费订阅?也有消费者投诉称,车企销售前并未明确告知,部分软件需另外付费才可使用,质疑车企欺骗消费者。买车后需另付费解锁相关功能和服务,这会成为汽车消费的常态吗?该怎么看这样的做法?
付费订阅的浪潮,正在涌向国内外汽车市场,使车企一拥而上,也让车主争论不休。
记者注意到,有电动汽车推出了高端自动驾驶订阅服务、座椅加热服务、车载娱乐服务等。除了在软件系统上开放付费功能,不少车企也推出了硬件付费项目,比如:使用座椅加热功能,需每月花费18美元;想要享受“后轮主动转向10°”的体验,需每年再花上4998元人民币购买订阅服务……如今,付费订阅,花样百出。
而让不少消费者质疑的是,买到的增值服务,定价、功能都合理吗?
今年4月,网友“卡小拉oaa”在消费者服务平台黑猫投诉上反映称,在购车时,厂家和经销商都未告知语音控制功能及部分车机软件需付费使用,几个月后,却突然被客服通知要收费,否则无法使用。
卡小拉oaa说:“我买车的时候,单子上清清楚楚写着标配语音控制系统,结果已经买了车,客服突然有一天跟我说,虽然车里有这个系统,但是要花钱才能用。当时我还打了12315,12315就是两头劝,意思是这功能也没那么重要,不用就行了。”
记者查询发现,类似投诉并非个例。
车主岳先生也在黑猫投诉上称,他买的一款车,参数配置表里明确标明远程启动功能是标配,使用没多久却收到提醒说,相关服务套餐有使用到期的时间,续费一年要398元。岳先生认为,厂家的行为属于隐藏收费,欺骗消费者。
岳先生表示:“我可以提供证明,它官网配置单显示远程控制功能是基础服务,是终身免费的。标配肯定是免费的,如果收费的话,就是选装包了。它把标配的功能划到收费的项目里面了。”
多位车主告诉记者,几年前购买的车型,短时间不愿换新,但可以通过更新迭代软件,体验最新的功能,解决延迟、卡顿等问题。因此而产生的付费服务,也是顺应消费者的需求。但对原本购买车辆便能拥有的硬件配置,却需要花钱才能使用时,便很难让消费者买单了。
汽车行业观察人士刘晋南认为,车企推出订阅服务功能,本身是一种商业行为,无可厚非。关键在于,搭售这项服务时,是否明确告知消费者,它需要收费。
“企业可能存在销售环节中对订阅服务披露不足或未进行适当性披露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重要提示事项,需要用大字标明或其他颜色字体提示。很显然,部分企业没有做出适当性修饰。”刘晋南说。
刘晋南表示,据他了解,车企推出付费功能订阅服务,源于车企内部利润考核竞争机制的驱动。
刘晋南说:“这些企业有一个共性,就是增而不收。因此,把汽车里边的某项具体部件单独拆分,作为产品打包销售。在增收不增利的情况下,包括相关部门条线,会有一个营收压力,也就是所谓的利润压力,营收上去利润不上去,这对他们的考核会起到直接的作用。”
一位匿名受访的汽车厂家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内部讨论认为,企业通过升级车载系统软件来提高增值收益,既是行业趋势也符合商业伦理。如果硬件也拿来收费,则有些欠妥。
汽车行业分析师张翔表示,多元化的付费订阅功能将是智能汽车行业发展的趋势,在未来车企营收中的占比,也会越来越高。作为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国内消费者转变消费习惯需要一个过程。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也表示,推广这项服务必须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合法合理的收费服务,才会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崔东树表示:“未来免费的方式必然要面临回归到正常的商业模式状态,像免费的方式去割韭菜或者免费的方式去发展,这都不是一个健康发展的特征。”
业内人士陈晨则对中国之声表示,汽车正在变“软”,软件定义汽车是现在行业发展的趋势。软件不像硬件,软件是一种可以不断OTA升级,不断研发的产品。市场化,可以让车企追逐其中的利润回报,挖掘汽车性能、功能上的潜力。付费订阅功能,其合法性、合理性需要区别对待。收费升级看起来有些不合理,但合同如果购车时就向消费者释明条款,那法律就尽量做到不禁止。如果购车时合同写得不清晰,或是格式条款,那就有可能属于一种违约行为。
乔烽律师事务所主任乔烽律师表示,车企推出付费订阅服务功能,相关法规尚未对这一商业行为作出明确规范。就相关市场乱象,司法机关或者相关部门应予以规范。
乔烽说:“法院应通过判决,通过同案同判(判例)的法律规则,对此市场行为给予统一评价,即可以或不可以,实现法律对商业活动的主动规范功能。”
多位业内人士对中国之声表示,目前国内外智能汽车市场对付费订阅模式的探索都处于起步阶段,长久来看,技术、功能的不断升级才能带来更多付费用户,这些将基础功能“包装”成升级付费的做法,注定将被市场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