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车花了7万多,开了一年多续航缩水成40公里?你敢信,这就是何女士如今的处境。说白了,她买的不是车,是个“电池冤种”!
去年5月,何女士满心欢喜买了哪吒新能源汽车,标称续航400公里。这辆7万6千块的电动车,价格不高,性能看着也不错,开着环保又经济。结果一年后,续航问题像“断崖式”暴跌,把她的生活全打乱了。
最初只是续航下降,何女士以为天冷导致电池性能受影响。毕竟很多电动车冬天续航会缩水,这事儿大伙儿心知肚明。但谁也没想到,她的续航直接“跳崖”,从400公里变成40公里,连上班来回都不够跑。
更崩溃的是,车坏了还找不到地方修。买车的4S店早就关门大吉,何女士只能求助于其他哪吒4S店。可等她满心希望送过去,却被告知电池包坏了,而且厂家压根没货!
你说,这不是开玩笑么?没有电池,车就成了废铁,堂堂品牌连维修件都备不齐,这不是坑人吗?结果到现在,何女士每天都开着“剩余40公里”的车,连上班都成问题。
为了缓解她的困境,维修店倒是好心提出给她提供代步车。可代步车能用多久?新电池什么时候能到货?谁都不知道!维修人员只说“厂家会尽快催促”,听着就像是个敷衍的空头承诺。
何女士也不甘心,就联系了哪吒汽车的全国客服,甚至找到区域负责人反映情况。可换来的是同样的答复:没有确切时间!一个消费者就这么被踢皮球般扔来扔去,这种售后服务真让人心寒。
说白了,这件事不仅仅是一个消费者维权的问题。它暴露出的是新能源汽车行业普遍存在的“售后短板”。品牌扩张容易,可售后体系跟不上,就只能让车主成“冤大头”。
一个更大的问题是,电池作为电动车的核心部件,供应链为何如此脆弱?要知道,电动车拼的就是电池,出了问题就是全车瘫痪。哪吒汽车连最基本的电池库存都没准备,难道真是“店大欺客”?
再想想何女士这事儿,其实也反映了很多消费者的困境。买车时风风光光,开了一段时间才发现品牌的服务是个大坑。就像何女士遇到的4S店关门,售后问题无人管,这种情况绝不是个例。
有人说,“新能源车本来技术就不够成熟,用户要有心理准备。”可问题是,消费者凭什么要为品牌的不成熟买单?车主花钱买车,凭什么成了“花钱买气受”?
更让人担忧的是,这种情况还会影响整个行业的信誉。新能源汽车原本是大趋势,可消费者频频遭遇这种问题,信任还能撑多久?行业里如果不赶紧整顿,那可真是自毁长城。
何女士的遭遇,还引出了一个新的问题:品牌承诺的续航到底靠谱吗?很多电动车在宣传时动辄标400、500公里,结果用下来缩水一大半。车主们心里也不是没点数,但缩水到40公里,这不是直接翻车了吗?
更可气的是,厂商对于类似问题的处理态度,总是模糊不清。说“尽快催促”,但谁知道这个“尽快”到底是几天还是几个月?消费者能等得起吗?是不是最后只能认栽,自掏腰包解决问题?
其实,解决这种问题并不难。首先,厂家必须加强供应链管理,确保维修零件的库存充足。其次,售后体系要完善,不能让消费者因为4S店关门就无路可走。
另外,对于冬天续航缩水的问题,新能源车企也该拿出更透明的解决方案。比如明确告诉车主,实际续航会因温度变化而下降多少,而不是让大家“踩坑”后才恍然大悟。消费者要的不是纸上数字,而是实实在在的体验。
回到何女士这件事,厂家的责任显然是最大的。无论是产品质量问题还是服务问题,消费者都不该为品牌的不作为买单。如果企业继续这样“踢皮球”,只能让更多消费者心生不满。
当然了,消费者在买车时也要多长个心眼。选车不仅看性能和价格,更要考虑售后服务是否靠谱。毕竟,车是要开很多年的,不是短期消费品,一旦出了问题,才知道“售后比天大”。
最后不得不说一句,这起事件对整个行业都是一次警钟。如果哪吒汽车不能妥善处理,其他品牌也不引以为戒,未来只会有更多“何女士”站出来投诉。到那时,新能源车的光环还能维持多久?
那么问题来了:你会继续选择新能源汽车吗?如果是你遇到何女士的遭遇,你又会怎么处理?希望这些问题能引起行业和消费者的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