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荷花池铝合金门窗厂家

文章目录:

1、长宁这两个小区的精品改造皆以“飞机”“航空”为主要元素2、“获得世界级金牌177枚”这座人口不足70万的小城,有人为速滑事业“抛家舍命”3、曝光双动车重庆五日游价格出炉,竟不到两千网友:还有位吗…

长宁这两个小区的精品改造皆以“飞机”“航空”为主要元素

同样是始建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毗邻虹桥国际机场,虹桥机场新村是有着2447户居民的大型小区,上航新村则是仅有203户居民的典型职工型住宅小区。今年,这两个小区都纳入了程家桥街道精品小区改造工程,并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以“飞机”“航空”作为设计主题。改造有哪些值得期待的亮点?效果图抢“鲜”看→

虹桥机场新村

根据前期进行的居民意见征询结果,公共楼道窗户老旧破损、管线混乱、墙体开裂起皮等是居民反映的主要问题。

为此,精品小区改造将对小区房屋坡屋面进行整体翻修,所有瓦片将更换为沥青瓦。建筑原外墙雨水管、空调滴水管等也将全部统一更新,沿马路部位的空调外机将新增保护罩,搭配房屋外墙颜色进行修缮。

公共楼道方面,包括墙面、平顶、地坪、楼梯、扶手等部位,都将整体刷补更新,钢窗统一更新为铝合金外窗。

小区室外环境及景观提升,更是让人眼前一亮。以“飞机”为主题,结合虹桥机场新村的景观“荷花池”,将形成“水”“天”一色的诗意居住环境。

以飞机、停机坪、跑道作为主题元素并提取logo图标 , 虹桥机场新村将打造以“蓝天大道”为轴的“六园”景观序列。

蓝天大道:

小区现主干道两旁都是停车位,人流量较大,且常有航空航天从业业主拖行李箱通过。为此,精品小区改造计划取消两边停车位,改为人行道,保留中间的车行道。

取消主干道两旁的停车位,困扰居民的停车难题又该如何解决呢?据悉,小区现有的路面都将拓宽,并对室外机动车停车位重新划线,增加停车位。

小区西北侧的配电房前和“启航站”楼下还分别设置充电桩车位,安装车牌识别道闸,防止居民占用。

非机动车停放随意、凌乱的问题也将随之解决。原有的非机动车车库将改造为敞亮的车棚,并在单元楼门前布置非机动车停车位,每个车位都设置了充电桩,方便居民充电。

六园:

1. 序——入口大门

虹桥机场新村现有4个出入口,其中1个位于沪青平公路上,3个在迎宾三路上。

精品小区改造中,除了3号门保留现状,1、2、4号都将“换新颜”:1号门保留现状岗亭轮廓,去掉坡屋顶,重新刷外立面和门窗,左侧墙拆除,大门顶部为机翼造型;2号门原址重修,造型与1号门保持一致,铁门重新设计;4号门原有岗亭拆除,门头后布置成品岗亭。

2. 韵——红枫广场

作为小区居民活动的主要空间之一,红枫广场将改造为与“小白楼”一体的社区广场。为了将空间更加“打开”,广场主入口的雕塑和紫藤廊架、次入口的绿化都将撤除,枫叶元素将成为“主角”。枫叶廊架、观众平台、集市区域……红枫广场将成为集游玩休息、举办活动、观赏拍照于一体的多功能广场。

3. 逸——长者逸居园

现有的小区活动健身广场,将考虑适老性,注重视觉与出行,减少不必要的障碍。铺装方面,选用淡雅的颜色,减少视觉刺激;取消场地台阶,做成缓坡步道;活动区入口附近布置无障碍车位,方便通行。

在区域左侧,将增加休闲廊架和萌宠设施,方便居民“遛狗”;右侧则重新铺装沥青和刷漆,并集中设置健身器材,在原有大树的基础上增加芳香型植物和开花小乔木。

4. 趣——童稚乐园

矩形的儿童活动场地将设计成飞机起跑的造型,入口标识采用飞机和星星的元素。利用现状高差和植物,将分出幼童、中童、大童活动区,并结合地形,设计攀爬、弹跳等设施。同时,还考虑到婴幼儿家庭的需求,场地一侧增设婴儿车停放点。

5. 悦——青年天空运动区

听取业主的意见,小区中原有的蘑菇亭将改造为青年活动区,设计采用机场停机坪的元素,空间上保留蘑菇亭和水杉。

以蘑菇亭为中心,将设置一圈跑道,两侧对称布置半球场,中央设置乒乓球台,满足不同运动爱好者的需要。

6. 雅——雅风阅读园

“荷花池”东侧与住宅楼之间,茂密植物遮挡的一块活动空间将改造成以“雅”为主题的阅读区和棋艺切磋区。

空间上,保留原有花池边缘,重新修缮。入口开阔广场处设置棋牌区,用花箱分隔。靠近住宅楼处设置阅读区,用花箱分隔步道。植物上,内部植物以低矮灌木,视线通透为主,外部植物则为茂密的组团阻隔视线,形成整体的私密空间。

湖边绿化区域还将开辟“在水一方”休闲园,从入口步道走进去,紫藤廊架、生活菜园、锦鲤池组成了小区里的一处“世外桃源”。

此外,小区的整体照明也将提升。重新修建的3个大门将设计灯光,突出小区图标和文字;以小区路灯杆为载体,集监控、WIFI、广播、大数据采集等功能的合杆智慧灯不仅让小区夜景熠熠生辉,还为智能化管理小区提供了技术手段。

上航新村

上航新村原本是职工住宅小区,与“航天”“航空”结缘,因而在精品小区设计改造中,“天地人航天梦”的设计理念将引入其中,使小区整体突出鲜明的航天文化和底蕴。

作为长宁区首个加装电梯全覆盖的小区,单元门头的修缮是精品小区改造的重点。加梯一侧的单元门头将外移至电梯入口,另一侧保持不变,并新增无障碍坡道,形成一楼居民与二楼以上居民分流的效果,尽量减少加装电梯对一楼居民的影响。同时,结合“美丽楼道”项目,小区16个楼组的公共楼道也将翻新。

室外环境及景观的提升改造上,以“天”“地”“人”为灵感来源,结合道路系统,将形成“一环·三园”的景观序列。

三园:

1. 地——入口大门、围墙、智慧停车场

位于迎宾三路上的小区唯一出入口将翻新重造,通往高登花园小区和幸福亭的人行出入口,将拆除围墙,增设人行通道,实现人流互通、资源共享。

入口处的停车区域将改造成智慧停车场,设置24个充电桩车位。同时,入口设置的人行道连接航天广场,在停车场外围绿化处设计标识。

2. 天——航天科普广场

小区现有的公共活动空间皆集中在入口处的运动场四周,但功能区分不明显,且环境杂乱。精品小区改造中,以航天器的形状为蓝图,将设计一个适合全年龄段居民的活动广场。

活动广场的主要入口对应星空中的“北斗七星”,布置七座树池座椅,提供休息场地,同时增加星空元素;“北斗七星”广场两侧分别布置儿童活动区和老年人活动区。中央广场的设计来源于停机坪元素,以“H”标志为广场中心图案,花坛围合广场,次入口处增设一座宇航员雕塑。

同时,小区现有的一株大树将被保留下来,并围绕大树设计“古树旋律”花园,布置有毛石坐凳、特色水景、昆虫之家等。结合大树和本土植物,这里未来或将成为又一处社区“生境花园”。

3. 人——幸福人居园

位于居民楼之间的幸福亭,是居民们休憩、议事的主要户外场所。紧邻主干道、宽阔的入口区域将改造为消防回旋场地,边缘增加休息长凳,亭子和休闲小道也将重新修缮。

一环:健康跑道

本次精品小区改造将对道路重新规划,路面全部铺黑色沥青、新做侧石,并对侧石和停车位划线。有条件的停车位还将采用植草砖,满足局部补绿的需求。

小区道路将设计1.2米宽的慢行人行道,活动区域整体就是一圈跑道,满足居民的健身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上航新村精品小区还侧重新增和改造民生设施:小区运动场东侧现有的封闭式车库将改造为敞开式车棚,高度与现状墙齐平,棚顶布置光伏板;地面整体图案为火箭造型,铺设沥青;增加充电桩装置,墙面也将设计标识。

车棚与航天广场尽头的角落区域,将开辟集中晾衣区,满足居民尤其是底楼居民的晾晒需求。

此外,针对小区天空“飞线”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精品小区道路改造还将叠加架空线入地项目,预先在小区地下敷设管沟及管道,各电信运营企业只要将各自的线缆穿入管道内,拆除已有的架空通信电缆,就可还居民一个整洁干净的天空。

虹桥机场新村和上航新村

精品小区改造工程预计于11月份开工老小区焕发新面貌是不是很期待?

来源:上海长宁

“获得世界级金牌177枚”这座人口不足70万的小城,有人为速滑事业“抛家舍命”

2月12日下午,黑龙江省七台河市体育中心室内冰场,有些微凉。

四个孩子压低身子,左脚贴着起跑线,右脚微微倾斜——出发指令一响,蹬动冰刀,直到由奔跑变为滑行。另一些孩子在内圈,呼喊着队友名字。在接棒的一瞬,被队友推送,完成一圈接力。然后,是下一圈。

速滑服单薄,比赛过后这些8到12岁的孩子,吸溜着鼻子。“不管是第一棒、第二棒、第三棒,还是第四棒,你们全都是主力”,七台河市少儿短道速滑业余体校(以下简称业余体校)重点班教练李国锋说。

七台河,这座人口不足70万的小城,被称为“冬奥冠军之乡”——先后培养输送了张杰、杨扬、王濛、孙琳琳、范可新等10名冬奥会和世界冠军,获得世界级金牌177枚、国家级金牌535枚,16次打破世界纪录。

北纬45度的地理位置,《七台河市志》记载的历年极端最低气温达零下39.2摄氏度。七台河教育局体卫艺科科长李俊峰说,找块冰面打出溜滑,是当地孩子冬季里的日常。

冬日的严寒,并非七台河独有——在开展短道速滑运动的地利背后,是一场跨越时代和自下而上培养输送体系间的接力。

2月12日,七台河市少儿短道速滑业余体校重点班的孩子,在参加一场接力。新京报记者 徐雪飞 摄

冰场边上的庆余公园

七台河市学府街上的庆余公园并不大,长537米,宽22.2米。公园紧挨着体育中心,步行到冰场,只要两三分钟。皑皑白雪中,公园里一组三人的雕像格外醒目:穿着冰刀,弯着身子,望向冰场。当地人隋大哥说,公园是为了纪念孟庆余而建的。

如果孟庆余还活着,今年已71岁。

在身边人拼凑的记忆碎片中,他个儿不高,身子壮实,不太爱说话。在冰面上滑行时,头发飘逸。四五十岁指导学生时,也常单脚站在冰场,“你看我多轻松,你看我多潇洒,你看我多稳”。

1969年,知青孟庆余来到七台河,当起了井下采煤工人。1972年,作为一名滑冰爱好者,孟庆余代表七台河参加合江地区冰上运动会,夺得3项冠军。两年后,他被调到七台河市体委组建滑冰队并任教练。

在矿上,孟庆余办事认真,又有些“一根筋”,人称“蒙子”。

七台河市体育局三级调研员王宏斌,曾是七台河市体委田径教练,同孟庆余共事多年。有件事他记得清楚,当时条件艰苦,孟庆余跑去找领导,要求提高运动员的补助标准。但在领导批准后,他又主动提出,“不需要那么多,提高一点点就行。”

1978年,孟庆余同妻子韩平云结婚。他对速滑教学的执着,让韩平云觉得“不可思议”。

老式冰刀鞋子柔软,脚踝晃荡,不好蹬冰,孟庆余用胶布把鞋子粘得邦硬;朋友送了面写有夫妻二人名字的镜子,“调济清平乐彩云,劳动喜庆唱有余”,他把学生叫到家里,对着镜子练习动作;他甚至还把留着打家具的昂贵木材红松,改装成训练用的滑板。

彼时,七台河还没有室内冰场,上冰时间短。上世纪80年代开始,孟庆余带学生到哈尔滨冰上基地训练。

夫妻二人聚少离多,只有每月单位财务结账时,孟庆余才回来待一两天。有时他回家连招呼都不打,白天去队员家里家访,晚上才回家。

孟庆余甚至提过离婚,让韩平云不要改嫁,等着他。韩平云声音沙哑,哽咽着抽出纸巾擦泪,“为了速滑事业,这种事情他都想得出来。”

2月14日,谈起丈夫孟庆余,韩平云眼里闪着泪花。新京报记者 杜寒三 摄

这份很难被理解的坚持,迎来了回报。

1991年,学生张杰在第15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上获得短道速滑女子3000米接力冠军。2002年,王濛参加世界青年锦标赛,获得女子500米冠军。同年,杨扬夺得冬奥会女子短道速滑500米比赛金牌,成为中国首位冬奥会冠军……

每场比赛只有一个冠军。除了挑选“好苗子”,第一代教练孟庆余也在培养接班人。

1989年,是学生赵小兵执教生涯的第一年,在室外冰场带体校业余班。

冬天刮“大烟炮”,吹起积雪白茫茫一片,看不清人。零下三十多摄氏度的严寒,赵小兵脸上冻出水泡。甚至有一回,耳朵冻得邦邦硬。陪练的家长有经验,捧起雪搓红耳朵,才恢复知觉软下来。

为了不耽误孩子们上学,赵小兵凌晨三四点就得起床。冬日漆黑一片,“路上没有人害怕,有人更害怕。”

有一次出门望见“人影”,赵小兵吓得溜回门后,反复几次开门瞅,那“人”都在原处。眼看就要迟到了,赵小兵硬着头皮跑出去,发现只是一个电线杆,“哇”地哭出声来,“我太不容易了”。

赵小兵曾对孟庆余说,“都怨你,一天天就知道这么干,整得我也跟你一样”。孟庆余不说话,只是笑。

赵小兵怀孕生产前5天,还在带孩子们训练。直到双腿浮肿,在自家院子都站不住。那时孟庆余已是体育工作队队长,赵小兵找他商量,帮忙带训一个月。孟庆余却几次提出,让她把手里的队员划给他。

赵小兵舍不得,放下狠话,“你天天跟我要什么队员,回去当你的队长。”这次,孟庆余掉下泪来,“小兵,我回办公室,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2006年8月1日,孟庆余回七台河检车,这是王宏斌最后一次见到他。两个人站在看台上,盯着手中的秒表,学生们在底下跑圈。

孟庆余说,“车检完了,退休后我还得买一个微型面包车”。王宏斌不解,退休了买别的车多好?孟庆余解释说,他的车要拉学生训练用品,“面包车装的东西多”。

第二天,在去哈尔滨冰上训练基地途中,孟庆余遭遇车祸,享年55岁。

2月19日,为纪念孟庆余而建的庆余公园内,雕像穿着冰刀,望向不远处室内冰场。新京报记者 杜寒三 摄

小学里的特色学校

张杰和丈夫董延海,都是孟庆余的学生。1989年,两人远赴日本。

2011年回国前,张杰总在梦中听到孟庆余的脚步,还有三声敲门。这让张杰觉得,“教练在召唤我”。她问董延海,“能不能帮我实现一个梦想?我当教练的梦想。”

他们决定回上海帮助学生杨扬筹建冰上基地。

2014年,受七台河市领导邀请,夫妻二人又从上海回到家乡七台河。回过头来看,这一年,或许是七台河短道速滑事业生死存亡的关口。

“冠军摇篮里没有孩子了”,董延海说。他记得,当时七台河短道速滑项目只剩下3个教练、17个孩子,参加黑龙江省和全国比赛拿到的冠军也少了。

时任体育局负责人告诉董延海,七台河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是,“没有孩子滑冰了”。而《七台河市志》记载,2005年仅在哈尔滨训练的七台河短道速滑运动员就有70人。

据董延海分析,七台河体育中心室内冰场在2013年才投入使用,此前一直在室外滑冰。家里孩子比以前金贵,冬季零下二三十摄氏度的气温,连家长都冻跑了,“咱不当杨扬,不当张杰,也别当王濛了,咱不走这个路。”

两块室内冰场,一天光电费就数千元,一年下来,水、电、热加上人员开支,需要500万元。而17个孩子,一天顶多滑俩小时,其余时间冰场都处于闲置状态。

面对这种困境,董延海提出建立短道速滑特色学校,将体校的选才工作转移到各个小学完成。

体育局领导问董延海,这种模式能不能选出15个孩子滑冰?董延海说太少了。领导改口说20个孩子,董延海仍嫌少。最后领导又加到30个孩子,董延海说,“你还能不能多说点,后头再添个零,300个”。

那段日子,董延海打了1000多块钱的电话。体育局一查话费单,都是打给各小学体育老师的。

2月14日,七台河体育中心室内冰场。有孩子想来学滑冰,家长抱着他观看训练。新京报记者 杜寒三 摄

2014年10月,董延海找到了新建小学校长王岗——这是一所从1985年开始就开展短道速滑运动的学校。

早年条件简陋,学校曾号召学生用铝饭盒装满水,在室外冻成冰带到学校。将饭盒摆到取暖的炉子边,冰块一化,与饭盒脱离,学生们把一块块冰码在操场上。冰块间还有不平整的缝隙,师生们就利用课余时间,凿开校门口宏伟河的冰面,用脸盆和水桶将水浇到操场上。

但受大环境等影响,当时学校短道速滑队的队员,也只剩下10人左右,王岗正在为这事犯愁。

在王岗看来,以往将七八岁的学生选拔到体校,集体吃住、集体上学、脱离原有学校的培养模式,家长并不放心。而成立短道速滑特色学校意味着,孩子未必要走专业道路,只是从小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平时在学校正常上课,课余时间训练也对学习影响不大。

他与董延海一拍即合,“这是个好事”。

2014年,董延海从七台河选出4名喜欢滑冰的体育老师,先行培训。培训结束后,体育老师回到各自学校发展“根据地”,在学生中开展选才和训练。

董延海回忆,利用这种模式,不到半年就选拔出了100多个滑冰的孩子。

这年12月,新建小学入选首批短道速滑特色学校。一到周末和寒暑假,大巴车将队员免费拉至体育中心室内冰场。不用再像以前那样,冬天室外太冷,滑上十多分钟,就要躲进室内暖和身子。

王岗在室内冰场上站过,冰很软,容易使上劲,做技术动作更容易。另一个变化是,孩子们不愿意下冰,得喊着“到点了”撵着下,他们才恋恋不舍地离开冰场。

目前,七台河市共有短道速滑特色学校11所。业余、高校、半专业和专业四个层次,18支短道速滑队的500余名在训运动员,筑成了当地的人才金字塔。

董延海的妻子张杰,也实现了她做教练的梦想。2019年1月,七台河职业学院成立冰上运动学院,组建了短道速滑训练中心,张杰为名誉院长和总教练。

2月14日,七台河新建小学室外冰场,多年前董延海送来的防撞垫仍在发挥作用。新京报记者 杜寒三 摄

追梦的地方

2月12日下午,业余体校重点班学生在室内冰场更换速滑衣,地上有一片撕开的暖宝宝。一阵咳嗽响起,有人嘀咕,“最近老多感冒的,冻出来的”。一个女孩走向暖气管,取搁在上头的防割手套,“为了热乎一点”。

学生家长尹洪光拎了两大桶自制的水果茶,熬出了苹果、橙子、金桔和百香果的酸甜,还冒着热气。

训练间隙,喘着粗气的孩子们一拥而上,趴在防撞垫上,“阿姨,今天带的啥水呀?”

2月12日,训练间隙,业余体校重点班的孩子,喝其他家长送来的水果茶。新京报记者 杜寒三 摄

8岁的双鸭山男生李楠,是其中一个孩子,也是下午接力赛的获胜者之一。他喜欢滑冰,甚于寝室里亮闪闪的四轮驱动遥控车,“这条路是我选的”。

他的母亲潘晓艳,一年花6000多块钱在七台河租房,白天做些手工活,晚上给孩子送些吃的,辅导作业。她记得儿子最开始学轮滑,半蹲着一条腿侧蹬,单只腿要做100个,流着汗掉着泪也坚持做完。年前得了感冒,也不愿在家休养,执意上冰。

“虽然苦,但是我不怕,我要坚持”,李楠的目标是“站在世界最高领奖台上,得9块奥运金牌”。一旁有个10岁的孩子分析,冬奥会四年一届,李楠要参加36年的冬奥会,而且每年都要拿上金牌,才能实现这个梦。

教练姚中华能感受到孩子们的心气儿。

每隔半个多月,所有重点班的孩子,会按速滑成绩站成一排。从后往前,选择要挑战的对手,对方必须接受挑战。如果挑战成功,他在队伍中的位置就会向前移。教练和孩子们管它叫“能力排”。

这激起了孩子的好胜心。蹬冰力量减弱后,滑冰速度降下来,孩子们仍会咬着牙,瞄紧对手。

七台河,不仅是孩子们追梦的地方。

姚中华曾在黑龙江另一地级市体校当教练。2014年前后,他第一次带队参加省运会,包揽下第二、第三等多个名次。姚中华拿了成绩,有底气向领导开口要训练用的健身单车,给家庭困难的运动员申请冰刀。但申请递交上去了两年,迟迟没有下文。

七台河向姚中华抛出橄榄枝的时候,说的是正中他下怀的话,“不会埋没你这个人才,你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刚到七台河,体校就给五六十个孩子新发了一批冰刀,“我一看,来对了”。

2020年夏,受疫情影响,训练改为线上。姚中华心里着急,想找一个室外场地训练。他开车考察了好些地方,最终选定了一座新修不久的桥。两头封闭,不过车也不走人,他就带着孩子们在桥底下练轮滑。

另一个七台河重视短道速滑的细节是,在室内冰场,姚中华一年能见着市领导四五次。有时在电视上看见,脸熟得很。

前两年,姚中华带着七台河的队伍,参加黑龙江省锦标赛。总共310多名选手,光七台河就占了三分之一,别的队伍羡慕,“你们人真多啊”。

他心里有谱,从短道速滑特色学校,到业余体校,再到2021年4月创建的黑龙江省青年队“省队市办”基地,七台河形成了完整的培养输送体系。

“基数越多,我们成才率就越高”,姚中华说。

2月11日,短道速滑冠军展览馆窗外,有人正在溜冰。新京报记者 杜寒三 摄

“让所有孩子都穿上冰刀”

2月13日,七台河万宝荷花池,这是当地规模最大的野冰场之一。天气预报显示,当天最低气温零下29摄氏度。室外站久了,手指僵硬,脚也跟着发麻。

“别晃,再蹲一会儿,蹲到位”,一位老人家计着数。他7岁的孙女正穿着冰刀,两手背在身后,身体与冰面平行。

冰场外圈跑道,有个10来岁的孩子滑了一圈又一圈,睫毛、帽檐和口罩上结上了霜。

王大姐站在冰场外,戴着厚实的帽子,双手插在兜里,不时跺几下脚。“儿子,咱回家好不好?”9岁的儿子没有答话,衣服膝盖和胳膊肘上都是灰色的泥,往冰场深处滑去。这是他第二次上冰,前一天没来,这天非要过来。

“就爱玩雪,爱玩冰,孩子的天性”,王大姐有些无奈。

2月13日,万宝荷花池野冰场,一位大爷在给7岁的孙女示范动作。新京报记者 杜寒三 摄

上世纪70年代,现年65岁的迟公德还只是十四五岁的孩子。鞋底绑着两根铁丝,在冰面上滑着玩。

2013年,迟公德上短道速滑冠军馆的前身——七台河观光塔参观。“这玩意儿受感染”,他心里琢磨着,小孩都能拿冠军,玩出名堂来,“咱不滑冰是不是太可惜了?”

2014年迟公德退休后,买了副六七十块钱的二手冰刀,上荷花池找了块光滑的冰面,转着圈玩。当时冰场上只有三四个人。

家人并不同意,老人岁数大了,万一摔出什么毛病咋整?但迟公德玩上了瘾,“会滑后越滑越来劲,一天怎么也得去两趟冰场”。每逢周日体育中心室内冰场闭馆,受过专业训练的孩子来滑野冰,迟公德就跟在后头偷偷学。

说是野冰场,也需要人打理。

迟公德牵头,铲掉冰场上鼓起的包,将水和雪混合,搅拌成泥填补窟窿。再凿开冰面,舀水浇上一层。现在,他们购置了简易的浇冰车,各家凑了些沙发垫,搭了一个更换冰刀的小棚。

他算了笔账,一个冰期下来,维护成本要1400多块钱。这些大爷们,年龄最大的72岁,最小的50来岁,一人凑20块钱,仍入不敷出。但他们坚持冰场免费对外开放。

62岁的朱宝君提高了嗓门,“数九寒冬在外,风吹着,雪花飘着,感情也不一样,这是精神上的感情。”如果被这份精神的感情打动,滑冰者也可以捐上20块钱,在名册上留下姓名和手机号。

截至2月8日,已有82位滑冰者留下姓名。迟公德估摸了下,现在一天来滑冰的有70多人,最少也有30来人。

除了老人和小朋友,2月13日上午,野冰场还迎来了双鹤中学40多个备战体育中考的初三学生。

“身体重心下沉,重心越低,越不容易摔”,除了体育老师,副校长杨迪也上阵指导。今年学校操场施工,没有浇冰场,“今天统一带学生上冰,以后学生没事自己就来了”。

据七台河教育局体卫艺科科长李俊峰介绍,2014年开始,当地将滑冰纳入体育中考。学生从足球、篮球、排球、滑冰中选择一项,其中97%的学生都选择滑冰。100米滑进1分20秒的考核标准,及格率在90%以上。

在李俊峰看来,这项政策发挥了指挥棒的导向作用。滑冰在体育中考里有40分,家长可能在孩子小时候就带他们体验,“我们最主要是想让所有孩子都穿上冰刀”。

2月13日,万宝荷花池野冰场,当地市民在几位大爷自发搭建的小棚中换上冰刀。新京报记者 杜寒三 摄

荷花池7月中旬荷花盛开,迟公德笑着说,“荷花好看”,但很快又改口,“还是喜欢看人滑冰”。他有时想,在这儿滑冰的小孩,再过个五六年,是不是也该参加冬奥会了?

每到2月底,冰场就开化。棚子一撤,慢慢就没人来了。这些脚痒的大爷们,就开始玩轮滑,等待下一个冬天。

“冠军桥”

2月13日傍晚,七台河市体育局副局长王猛,来回在办公室和大厅踱步。他坦言,昨夜没有休息好,此刻心情忐忑。

这天晚上七点多钟,他的师妹范可新将参加冬奥会短道速滑女子3000米接力。

48岁的王猛,练短道速滑出身。同范可新一样,都是七台河第一代教练员孟庆余的学生。

今年6月,王猛调任至体育局。在任职发言时,他说:“我当不了运动员,也当不了教练员了,但我一定当好你们的服务员。让教练安心地研究怎么去教好孩子,让孩子更好地训练。”

王猛说,他当过运动员,知道要少干扰运动员和教练,“需要配套的东西,体制给他配套好,该扶持的一定要扶持”。

体育局离室内冰场,只隔了一道防火门。王猛常上冰场看孩子们训练,晚上回去翻自己练速滑的老照片。

想起早年在室外冰场训练,脚被冻伤,在热水里放茄子秆泡脚治疗。脚肿起来,第二天又忍痛硬塞进冰刀,他连声说,“现在的孩子太幸福了。”

离退休还有12年,如果可以,王猛想一直留在体育局工作,“看到这帮孩子在进步,看到体育事业在发展,我还想再做点什么。”

今后,王猛计划在七台河打造全国短道速滑集训、转训基地和运动员、教练员的交流平台,实现聚集效应,完成技术上的输入和人才上的输出。“我们有这么多冠军,还有可借鉴的经验,不应该在七台河独有,应该在全国分享”,王猛说。

荷花池野冰场的大爷迟公德,也在琢磨下一步的计划。

室外风大,有时甚至滑不动,明年他打算围上防风的挡布。内圈160米、外圈200多米的冰场,也难以承载负荷,他想扩大冰场,“省得人挤”。

2018年,这些大爷托人找到董延海。请示领导后,每个月能上室内冰场滑两次。“我们老年人也想上室内冰场过过瘾”。

2月11日晚,七台河飘着雪,街头路灯有速滑元素。新京报记者 杜寒三 摄

2月15日,元宵节,七台河飘着小雪。

依照惯例,七台河市政府举办了元宵焰火晚会,地点是在通车不久的冠军桥。不过今年,老百姓口中流传着一种说法,这是为庆祝范可新在冬奥会拿下金牌和铜牌。

元宵节前夜,这座小城陆续响起爆竹声。

业余体校的两个孩子,站在宿舍楼梯间窗边,望着烟花出神。

“明天也有一场烟花,在冠军桥。”

“冠军桥是给谁建的呀?”

一个年纪稍大的孩子说,“是为了纪念冠军的高光时刻。”

新京报记者 杜寒三 编辑 袁国礼 校对 赵琳

曝光双动车重庆五日游价格出炉,竟不到两千网友:还有位吗…

来源:东莞时间网-i东莞

“日刷抖音三百条,十条重庆占九条”。

抖音的崛起,

让重庆火得一塌糊涂。

“勒是雾都”

“一生必来的城市”

“一座来了就走不脱的城市”

……

各路抖友疯狂打CALL

世界那么大,城市那么多

为什么偏偏是

“网红重庆?”

那是因为这里有:

现实版《千与千寻》汤屋

【洪崖洞】

漫画里的建筑,美到不能fu吸!

历经千年的江边古镇

【磁器口】

梦开始的地方,

重庆人稍微有空,就要去挤一挤!

穿楼而过的轻轨

【李子坝站】

逗是这么拽,逗是这么火!

一不小心就迷路的

【黄桷湾立交】

大而复杂的“枢纽型”立交,

导航表示:别问我,我也搞晕了!

还有解放碑、长江索道、旋转公路、

皇冠大扶梯、“波浪路”……

(以下省略2000字)

魔幻8D城市重庆

究竟有怎样的魅力?

立体重庆到底有多惊艳?

让我们奔向心心念的网红城市吧!

东莞日报读者旅行团隆重推出

【魔幻重庆、魅力武隆】

双动车五日游

11月23日出发

仅此一期

成人1899元/人

1.2-1.49米小童1399元/人

1.2米以下小童999元/人

权威媒体、品质保障,除了全程纯玩、零购物、零自费以外,还有东莞日报资深摄影记者全程直播,和读者朋友们一起发现途中的美好,你的笑容值得被记录!

第五期读者团合影

//////////

监督电话:13622620232

//////////

还有这些福利等着你!

1、东莞市信天游餐饮连锁赠送价值249元的雪雁一份

2、东莞市傻二哥食品有限公司 提供零食礼包一份

一次游遍12大重庆知名景点

游打卡网红景点,朋友圈里的C位就是你!桃花源景区

世界上有两个桃花源,一个在您心里,一个在重庆酉阳。

这里是具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桃花源。溪水自洞内流出,清澈见底。有问津亭、陶公祠、桃园、荷花池等景点,展示出隐逸古朴的田园风光。

此地集民族文化、桃源风光于一体,展示出隐逸古朴的田园风光,2012年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区,成为武陵酉州的一朵奇葩。

武隆天生三桥

这里是《满城尽带黄金甲》、《变形金刚4》等电影拍摄的取景地。

国家5A级景区,这里有着是亚洲最大的天生桥群,世界第二大天坑群风景区,由天龙桥、青龙桥、黑龙桥组成,气势磅礴、恢宏,是亚洲最大的天生桥群。

在景区内,你还可亲身体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唐朝古驿站!

左手悬崖,右手绝壁。武隆是继张家界、九寨沟、黄龙等之后联合国评选的中国第6个世界自然遗产地,在这里尽情领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千里乌江画廊

乌江是长江三峡库区支流之一,横贯武隆全境,有“天险乌江,千里画廊”之美誉。

在这里,你可以饱览重庆,贵州两岸江堤秀美景色。碧波如玉带镶嵌在群山之中,顿时便有“人在画中游”之感。

板溪叠石花谷

中国南方大型的叠石区,叠石花谷生态园旅游区总占地面积 2000余亩,由两大部分组成:叠石区和花谷区。

叠石花谷区是叠石层、叠石艺术和巫傩文化的完美结合, 叠层石,产生于距今约5亿年前的寒武纪时期;“傩文化” 产生于人类原始宗教形成的初期,距今有约 1 万年的历史。

大量石上莲花,神秘的土家族巫傩文化装置,浪漫成片的粉黛子花海,置身于此,感受时间流淌的痕迹,聆听艺术呐喊的声音,俯瞰神秘古朴的雕塑、石阵和寒武纪石花,以及匠心独具的艺术装置,感受远古匠人与现代智慧的激烈碰撞,传统人文与现代文明的不期而遇,是景区打卡拍照好去处。

仙女山森林公园

有“东方瑞士”的美称。

平均海拔2000米,可以尽情的在草原自由嬉戏…也可选择步行前往,仙女山海拔平均高度1900米,年平均气温20℃。

仙女山以其江南独特的高山草原,南国罕见的林海雪原,清幽秀美的丛林碧野和美丽动人的仙女传说形成独具特色的旅游魅力。

彭水蚩尤九黎城

位于彭水亭子坝,森林环抱,建筑独特,是蚩尤九黎文化和苗族文化的圣地。

九黎城位于重庆彭水县,乌江左岸,占地30公顷,总建筑面积59680平方米,是彭水自然风光与苗族历史文化的有机结合体。

蚩尤九黎城是中国最大的苗族传统建筑群,创下了数个世界之最:九黎神柱是目前世界上高度最高、直径最大、雕刻鬼神像最多的苗族图腾柱。

龚滩古镇

重庆巴蜀酉州三大古镇之一,风景优美,人文荟萃。

古色古香的大业盐号、三教寺、川主庙、杨家行等古建筑如艺术群雕,堪称古建筑史上的珍品。古代巴人文化遗址蛮王洞、东汉僰人悬葬、乌江纤道、南宋金头和尚起义的铁围城遗址等也都如珍珠般散落在古镇内外。

市区各大网红景点

【洪崖洞】

【解放碑】

【人民大会堂】

【李子坝轻轨站】

【磁器口】

住五星住宿让你洗去旅途疲劳!

剑河温泉城

东莞人的秋季怎么少得温泉?旅途中还将入住五星级温泉酒店。

剑河温泉有“冬浴则身暖而不寒退,夏浴后则体轻而凉生,夜浴之则睡眠安稳,疲浴后则精神复振”的美誉,因此也被誉为“苗乡圣水”。

剑河温泉城 JIANHE

温泉城内有80多个室内外温泉泡池,有樱花区、特色苗药区、半山观景区、多功能戏水区,一个地方满足N个愿望,让您一次泡个够。

温泉水属稀有高热氡硫温泉,含氡、硫、铁、钾、钙、铝、铜、镁、锌等多种有益于人体微量元素,多项指标达到国家医疗矿泉标准!

远望群山如黛,莽莽苍苍,近看树木葱茏,青翠欲滴。听听婉转动情的苗族飞歌,看看多姿多彩的苗族农民画,品品香醇浓郁的苗族米酒,探探丰富多彩的苗族文化,多么惬意、舒心!

1899元的价格是食宿全包吗?

入住2晚A级商务酒店、升级1晚五星剑河温泉酒店!

包含4早餐和4正餐。另外,为了让团友有更自由的安排,可以各自体验当地的美食,有个别餐并不包含在行程里面,团友可以自己安排。

长者有无优惠价格呢?

此团为活动团队,已享受景区政策优惠,所以其他优惠证件(学生证,含60岁以上老年人,残疾人,离休干部,70岁(含70岁)以上老年人,现役军人,残疾军人)不再享受任何优惠。

本次行程有没有购物点?

本次读者团活动是纯玩团,不设购物点,更多的是游览参观,风景拍照。如需购买特产等礼品,请团友自行安排。

和东莞日报一起看世界!

旅行的意义是什么?

有人说旅行就是去别人呆腻的地方看看,

回来继续该干嘛干嘛;

还有人说旅行是为了和过去告别,

让自己重新出发

……

而东莞日报认为:

旅行就是认识大千世界的方式,

让疲倦的身体放松下来,

享受旅途中的种种乐趣。

从18年11月始,从第一期到第六期,

东莞日报始终坚持这样的旅行哲学,

致力于为东莞市民提供高品质的旅行体验。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

还有诗和远方。每一段旅途,或长或短,平凡或特别,因为有你,才显得意义非凡。

来吧,我的朋友!开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东莞日报一直在等你

隔热门窗

隔音降噪门窗品牌

隔热门窗品牌

上一篇: 成都罕见这座200年历史的祠堂即将……
下一篇: 成都这场招聘会提供8508个需求岗位,超七成面向应届毕业生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