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南门:20年后的今天,最早开奔驰住别墅的那群人去哪儿了?

老成都口中的南门,其实很小:从人民南路开始一直到火车南站。如果再往下走,就算出城了。

新成都人口中的南门,是从来福士广场一直延伸到天府五街。通通都算是南门。

而一环以内的范围,那叫市中心。

南门,一个让人爱恨交织的地方。发达,繁华,但好像不近人情。

南门,也是成都向世界证明我们是新一线城市的又一张名片。

从遍地农田到高楼林立,从一个个村落乡镇到遍布全球高精尖企业,前后不过20年光景。

▲天府大道20年巨变 摄影:@锦-官-君

从桐梓林到“新南天地”

城南繁华第一弹

时光退回到90年代,站在天府广场毛主席像脚下向南边望过去,除了几栋零零散散的“高层”建筑,目光所到之处,尽是低矮的民居和破旧的平房。

▲曾经的人民南路、天府广场

当时矗立在整个主干道上最高的一栋楼是1988年开业的酒店—岷山饭店。

▲90年代的岷山饭店

▲现在的岷山饭店

在老一辈成都人的眼中,那时出了一环路,就是已经是乡下了。一路向下来到火车南站附近,除了农田,就是一片砖房,周围最密集的商业是方石贩卖。

因为当时的南站,除了到西昌,攀枝花,昆明这几处地方火车会在这里停站上人以外,其余的火车只负责货运。

▲1999年 火车南站立交桥 图源:@天府发展论坛

这种萧条的情况一直持续到1993年,一家中外合资的地产公司在南站旁拍下一块土地,至此,成都的第一个独栋别墅豪宅诞生了:锦绣花园。

▲昔日锦绣花园俯瞰

▲今日锦绣花园

欧式外观设计,独栋大别墅,如同皇宫大门一般的小区入口,还有衣着光鲜的保安在入口处不太标准的敬礼。

在那个人均月收入不到300元的年代,锦绣花园用6000/平米的价格打开了成都人的眼界。

这一年,“开奔驰,住锦绣花园”成了红遍成都街头小巷的广告语。

爱看热闹稀奇的成都人就算是骑着自行车,也要去南边看一看这个传说中的神盘。

▲今日中华园

几年之后,紧邻锦绣花园一期的另一个楼盘,以“开蓉城市区复式别墅之先河”的口号,再次吸引了当时成都顶级富豪们的眼光。中华园,这个至今都算是地标式建筑的小区,当年的开盘价格就接近了5000元/平米。

2003年,Helen一家搬到了桐梓林。父亲在中华园买的独栋别墅终于装修好了,时间刚好赶上她高一开学。

那时候没有太强烈的富二代概念,因为二代们还在学校乖乖读书,名牌奢侈品店也没有进驻成都,能让学生们去消费的地方除了几个量贩式的KTV就只剩下麦当劳肯德基,再勉强算上一个当时遍布成都的“良木缘”。

至于西餐厅和夜店,那是成年人才去的地方。如此一来,唯一能让Helen觉得自己和别的学生不同地方,就是这个父亲耗巨资买下的新家。

出了小区就是中华园的商业街,同样也是欧式的风格。铁艺廊灯,单扇的内推式小门,店里卖的不是高端成衣就是品牌皮具。再多走两步就是大名鼎鼎的“鳍合轩”,主营精品粤菜。Helen父亲大部分的应酬和家中宴请都会安排在这里。

从中华园步行一小段距离,就到了当年红极一时的紫荆商圈,沿着二环路一侧新开了好几家至今都为成都人津津乐道的夜店:芭比,MIX,景立…...

夜幕降临,总能看到豪车一台接一台的开过来,青年男女们鱼贯而入,伴着闪烁的霓虹灯和敲打着心脏的低音炮,南门的夜晚开始了。

不到500米开外的银都花园楼下一间会所门口,泊车小弟正贴心的为停在门口的奔驰宝马一一遮挡车牌。那个年代,这种隐私保护的服务只会为尊贵的客人提供。这是南门的另一种夜生活,属于成功人士的夜晚交际时间。

当年的桐梓林几乎满足了成都最早一批富人的全部需求。在当时看来奢华高档的建筑仿佛是成都高端圈层的一个缩影。不用走进去,在外面都可以想象。

时至今日,崭新靓丽的欧式建筑早已在风雨中渐渐褪色,Helen一家和不少老桐梓林人一样,都慢慢迁往城外更新更高档的社区居住。但她记忆中的桐梓林并没有褪色,满街的咖啡店、威士忌吧、西餐厅、各类奢侈品养护店依然在向人们展示着桐梓林的繁华。只是繁华的故事,开始一路更向南。

2006年成都南三环边迎来了一件大事。来自瑞典的家具卖场--宜家家具西南首店落户高新区,选址泰和一街。

当时的整个片区几乎是一片荒凉,习惯了蜗居在二环以内的成都人在强大IP的驱动下,纷纷驾车前往朝圣。开业那天宜家的收银台排队盛况丝毫不输给今日的上海 COSTCO。也是那一天,大多数成都人才发现,原来三环边上还有这么多田地。

一年后,法国体育用品零售商—迪卡侬西南首店也进驻成都,紧邻宜家。两家外企相邻作伴,为三环边的商圈打开了一道门。

王宇是在2011年因工作原因从邛崃搬到成都的,当时南边的房子选择不多,他咬咬牙买下了一套在中海翠屏湾的二手房。

“当时买房子的时候真的没想到自己居然赌对了,一起来成都的朋友都不想住这边,嫌远,嫌不方便。”王宇回忆起刚搬来的情形,再联想到现在这边的房价,忍不住笑了出来。

毕竟当初这是一个连出租车都不愿意打表来的地方,附近唯一的商场是2010年开业的凯丹广场。(2016年被凯德集团收购,现名凯德广场新南店)

主打“年轻,时尚,国际化的”凯丹广场当时收割了一大群年轻消费者,H&M成都首店就在开在这里。

在此之前,成都关于快时尚和高阶品牌的版块基本是一片空白,Zara,H&M,Bershka,Pull&Bear还有美妆店丝芙兰(SEPHORA)的集中出现改变了这一格局。

“我们的生活圈基本也是围绕这个商场的,吃穿住行,感觉那个时候南门附近的人都来这。虽然没有城里面安逸,但还是解决了一些基本需求。”

除开工作的时候,王宇很乐于呆在自己新家附近的小天地。迪卡侬的篮球场一到晚上和周末就特别热闹,年轻人和学生都聚集在这里。隔壁凯丹广场里面的每家餐厅基本都在排队。当然还有成都职业技术学院旁那一排成都美食和成都美女。

作为2008年“512”地震后第一个在成都动工的外资地产项目,凯丹广场的建筑外观设计除了沿袭美式风格之外,也从细节上融入了本土元素。

仿红砖样式和大面玻璃结构交错的设计让整栋建筑看起来富有朝气。那时的成都消费者对所谓建筑设计还没有深的概念,只是隐隐约约开始觉得,南边的楼房样子渐渐和城里不一样了。

凯丹之后接踵而至的是苏宁奥特莱斯,富森美装饰广场,连同人民南路对面的大鼎世纪,凯德天府。

几乎每一年这个地区都在迎接新鲜的血液。2014年,久违的火车南站正式重装开放,这是继北站,东站之后成都第三个客运火车站,人流再一次汇集到这个区域。

▲2019年火车南站立交桥 图源:@天府发展论坛

这个用了不到十年发展起来的区域,就是我们现在熟知的新南天地。

从此,国际化城南的概念,拉开了序幕。

更高!更快!更强!

“魔幻”城南,拔地而起

时间拨回到千禧年年初。

03年,家住在华阳的张工,主业是水泥工,平时没活的时候,就在去村口小卖部后面的棋牌室跟几个相熟的老乡一起斗地主。

这天,张工刚准备出门去棋牌室找找乐子,就被骑着“嘉陵”摩托车风尘仆仆赶来的同村杜二娃拦住了。

一听说隔壁石羊场有大活儿能做,还斗什么地主,现在就去干活。

政府项目的工地,待遇比在隔壁村修房子高很多,就是为了抢进度,累,往死里干的那种累。

说起那段工地岁月,张工至今能回忆起,夏天的晚上,一群糙老爷们,干完了活,累的摊在路边草丛里,潮湿的草腥味混合着因施工而扬起的尘土,迷的人有些睁不开眼睛。

▲金融城 图源:@天府发展论坛

后来两人参与了施工的那个工地,变成了今天城南的地标,金融城花瓣楼,成都人喜欢叫她鸟巢。

6个花瓣形状的矮楼,散落在一片茂密绿林里,需要从空中才能看得到它气派的全貌。

开车从这里路过的话,基本只能看到一点儿房子顶顶,很是神秘。但其实,有超1656家各类金融及配套机构聚集于。

而就在去年年底,自开建以来就一直磕磕绊绊的金融城天府双塔,也终于达到交付水平。

▲金融城双塔 图源:@天府发展论坛

数钱数到手软的金融城,也被大家成为:成都离世界最近的地方。

而就在离金融城几公里外的大源,15年前的光景,和张工他们村的情况,差不多。

当时的花荫村,有一条蜿蜒的小河,是村里妇女日常洗衣聊八卦的地方。

这天,王大妈照例跟几个同村在河边洗衣闲谈,听李二孃说,村子被政府规划了,马上就要修成大都市了,村里的人也都能跟着住进电梯楼里。

王大妈听了觉得简直是在胡扯,政府肯定是“疯”了才会跑到这么偏僻的地方来修高楼。

直到她在同意拆迁的确认书上签下名字,收拾家当细软搬出这一层的砖房,她都仍觉一切就像在做梦。

现在,王大妈不仅返迁住进了20几层的电梯公寓,当年村头的那座尼姑院经过翻新扩建,变成了整个南门最具生活气息的街区-铁像寺水街。

白墙黑顶的2层小楼,仿古的木制小屋,错落在当年王舅妈和村友洗衣闲聊的那条小河两边,跟周围高大的写字楼、住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去年,王大妈女儿带男朋友回家见家长。

事关女儿的终身大事,难免要俗气一把。这男朋友,长的一般、工作一般、家世一般,感觉说不上好也说不上不好。直到后来听说,小伙子一早准备的婚房,虽然只有90平,但就在铁像寺水街旁,王大妈一下子觉得这个小伙子眼光独到,脑筋灵光,她很是满意。

为啥王舅妈因为一套90平的房子就改变了想法?

因为这女婿是12年在铁像寺买的房,要知道那会儿的铁像寺可不是餐馆林立,生活气满满的时尚街区,而是除了几栋电梯公寓,周围都是农田菜地,想买个牙膏都要走1、2公里那种。

就像现在住在铁像寺被很多人羡慕一样,当年有勇气下手买这里房子的很多人也都顶着来自周围人的反对和劝阻。到底是一意孤行还是抢占先机,时间,已经给出了最好的答案。

今年春天,王大妈的女儿和女婿在成都办了婚礼,搬进了在铁像寺水街旁的新房子。

每天,有无数像王大妈女儿女婿一样的城南人,钻进铁像寺,用美味的食物和醇香的啤酒填满自己的心。饭后在这水街的小路慢慢散步消食,空气中弥漫着淡淡桂花香气,是属于城南人的浪漫时刻。

这几年,依山傍水,林森悠悠的鹭湖,成为了不少成都人的宅居终极幻想。殊不知,早在12年前,成都的天鹅湖花园就已经是这样配置的住宅区。

每栋高层花园住宅,均建在依水的半岛之上,开窗就是好风景。最不得了的是每户还按1:0.8的比例配置楼超大景观阳台。

就算是现在放眼全成都,也再找不出这样家家阳台能种树的小区了。

但住在天鹅湖花园的业主,唯一的烦心就是每年总有几个时候,堵车堵的回不了家。

作为整个西部的信息、物流、人流、资金聚集地,世纪城新会展从沙湾老会展中心手中接过成都“办会展“这面大旗后。紧挨着天鹅湖花园的新会展中心,是出了名的“劳模”,平均每年大大小小的各类展会近50场。

没办法,谁叫展会能赚到钱呢,全国的生意人都爱去新会展发展经销商,销售自家产品。

很多成都学生,也都会利用寒暑假这样的课余时间,去展会发传单整点儿零花钱。

一到某些大型展会期间,新会展那叫一个盛况空前,路上车多到即便是数百名警察同时维持交通秩序,整个天府大道还是毫无悬念的堵成深红色。

每月2小堵,每仨月1大堵,住在天鹅湖里的业主,不愁才怪。

随着每一座城市的发展,都会出现一群特殊的“城市观察者”,他们称自己为“高楼迷”。

▲天府三街CBD群 摄影:奉龙

顾名思义,就是对城市高楼建筑着迷的人。他们用镜头记录这座城的变化,每一个能够拍到建筑的最佳角度,他们都不会错过。申请合法的航拍,进入到大楼的最顶端俯瞰城市的全貌,绞尽脑汁,无所不用其极。

▲银泰in99 图源:@天府发展论坛

随着南门新城区的兴起,他们的镜头也一路南迁。

在大部分高楼迷眼里,建筑的内透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城市夜景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金融城 图源:@天府发展论坛

内透,表示从建筑物内部投射出来的灯光效果 ,在夜晚较为常见,是构成城市夜景的重要效果,也是反映一个地区城市建设水平,经济实力,市容市貌的因素之一。

▲天府一街 图源:@天府发展论坛

十年前,政府大力提倡打造城市灯光工程,用灯光彩带装饰立交桥,在楼房上安装发光装置。而如今的城南已经不需要这些了。CBD建筑群的出现带来属于这个城市真正的夜景。

▲银泰in99 摄影:奉龙

十年前,政府大力提倡打造城市灯光工程,用灯光彩带装饰立交桥,在楼房上专门安装发光装置。而如今的城南已经不需要这些了。CBD建筑群的出现带来属于这个城市真正的夜景。站在写字楼下,望着一个个深夜还亮起灯光,那是一群新拼搏向上的“新”南门人,他们也是这夜景的一部分。

从房价4000-40000+

住在城南的,都是什么人?

2010年,地铁1号线通车。

很多人专门去坐地铁体验,但很多人都会选择在桐梓林那站就下车或者往回坐,因为,再往下走,不仅没耍的,吃饭的地方也不好找。

直到3年后的9月1号,修了很多年的全亚洲最大的单体建筑-环球中心终于开业了。才有越来越多的非南门工作者,愿意来南门休闲消遣。

▲环球中心 摄影:加持

除了带来消费力,周而复始的在升仙湖与科学城这条中轴线上来回穿梭的1号线,每天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将浩浩荡荡的成都上班族送进天府大道南延线的各个现代化的写字楼里。

在主打各类高新信息技术产业的孵化园、软件园等产业园区里,996、007这样的工作“福祉”,更是被深深的印刻在年轻人的脑子里。

▲天府二街写字楼群 摄影:奉龙

据18年数据显示,成都上班族在19:30后下班比例比北京高7%、成都单个空间周末加班的人数是北京的4倍、平均每人加班时长是北京的2倍。

成都其他4个区的老百姓生活中那份属于成都范儿的安逸、悠闲,在城南,真的特别少。

▲软件园 摄影:奉龙

14年,在国家大力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一年,整个高新区出台了一系列对于新型企业的创业扶持政策。

一时间,去南门创业当个小老板,成了很多年轻人的选择。

川大毕业的东北小伙子小严和室友阿元,经过一场抽掉2包烟的深夜长谈后,决定先暂时不回东北老家,而是带着当时身上的1万块钱,去城南找找机会。

资金紧张,请不起人,租不起写字楼。两人便在软件园旁的英郡,花一个月2200的房租,租了一个小套二。

为啥要选择在英郡,用小严的话说,租不起软件园的写字楼,在旁边沾沾大佬们的欧气也挺好。

每当小严加班到腰酸背疼时,他总爱站在窗前,从20楼的高度,看看外面的世界。

到了午夜,天府大道上已经没什么车子了,但整个软件园及周围的几栋写字楼里都还有不少小窗户亮着灯。

▲天府大道写字楼群 摄影:奉龙

连续4天没有离开公司的阿K,就是一扇小窗背后的主人公。

阿K,海南人,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来到成都打拼,没想到,一干就是3年。

看着电脑屏幕右下角2:00的数字,阿K揉了揉疲惫的眼睛,想着项目进度只剩下最后10%,今晚还是就在茶水间的帐篷里将就休息一会儿,免得耽误时间。

躺进帐篷,听着隔壁大熊均匀的打鼾声,阿k却一下清醒了起来,刚刚一直卡住的地方,突然有了新的灵感,不行,得赶紧起来。

阿K再次扭亮自己工位上方的灯,埋头钻进了电脑里。

黑夜包裹着南门,却无法包裹住青年们跳动向上的决心。

▲中国-欧洲中心 摄影:奉龙

转眼5年过去,小严变成老严,阿元依旧跟他一起创业,公司从英郡窘迫的出租房搬进了天府二街里金光闪闪的写字楼,两人也都在南门买了房,在成都安顿下来。

一有项目就睡在公司的阿K通过自己的努力,在17年获得了公司奖励的期权,一年收入近8位数。

这只是城南关于梦想,最平凡不过的两个故事。向上的城南,向上的人,这样的故事如今依旧每天在发生着。

在天府一街到五街的区域,深夜的地铁末班车,拥挤程度,时常不输早高峰。如果是打车,得提前1小时开始排队。近两年来,早高峰的出城方向拥堵情况也早已超过了进城这一边。

因为,在南门,不管你是带资进组还是白手起家,最后的成功,一定都是更青睐200%努力的那一方。

放在前两年,“北漂、沪漂、深漂”是年轻人最爱选择的闪亮标签,但随着成都新一线城市逐渐扩大的影响力,“去成都做蓉漂”,成为了越来越多年轻人的选择。

20年来,城南向上的脚步一刻不曾停歇。

但放眼整个南门,空地已经越来越少,“南拓”势在必行。

▲金融城 图源:@天府发展论坛

以兴隆湖-科学城等片区为核心区域的天府新区,应运而生。

作为全国第11个国家级新区,含着金汤匙诞生的天府新区,是个实打实的“高富帅”。

不仅是国内,来自全世界的最好的资源,最优的人才,最庞大的资金…通通在朝天府新区聚拢。

继2012年德国博世集团,联邦铁路,诺基亚等世界500强企业落户天府新区后,宝马汽车独资子公司,奥新银行,思科中国等也纷纷紧随其后。

一连串外资企业的到来也带来了世界级的优质人才,他们将工作和生活都融入在了这片区域。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19年,城南目前拥有10家以上国际学校(含幼儿园到高中),其中百分之40以上的生源都来自外籍学生,他们的父母职业多为外企高管,外籍飞行员以及各国领事。

今天的南门,已经不再只是成都的一个方向。在现代化、国际化的城市新经济和新形态加持下,无论是工作、生活还是文化氛围,更包容、更开放的成都,随时都以欢迎的姿态迎接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人。

▲金融城双塔 图源:@天府发展论坛

翻天覆地的城南,用不断拔地而起的高楼,演绎着一部关于成都的向上发展史。

城南,也是内敛成都人的熊熊野心和向上力量的最好证明。

“最后,特别鸣谢,奉龙、@天府发展论坛、加持、@锦-官-君等城市摄影师,通过影像记录,让我们更好的认识自己的城市。”

---成都生活记

为迎接国庆佳节的到来,据成都市城管委召开的城市管理国庆氛围营造工作新闻会上透露,从9月26日起一直到10月10号,在天府广场、人民南路、天府熊猫塔、环球中心、锦江、川大华西老建筑等地,将首次上演国庆主题元素的灯光照明秀。

关注我们!吃喝玩乐一站式生活资讯尽在“成都生活记”,各大平台同名。

- END -

撰文|揪揪儿、暴躁小象

排版|暖暖、揪揪儿

图片|309、奉龙、@天府发展论坛、加持、@锦-官-君、网络(侵删)

成都生活记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隔音降噪门窗

隔热隔音门窗品牌

高端门窗

上一篇: 成都华阳铝合金门窗厂家电话
下一篇: 成都古镇避坑指南:20个成都古镇的“含金量”排名(升级版)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