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鱼奇人——火安

水寺村村大人多,人多了就有奇事,就有办奇事的奇人。在水寺村,火安算得上是个奇人。

火安不姓火,火安姓张,住在水寺村西头。

火安为人称奇的不是他过日子有多大能耐,而是吃鱼。火安吃鱼的本事十里八乡也找不出这么个人来。苇河围着水寺村打转转,鱼虾自然少不了。水寺人好逮鱼摸虾在四乡里是出了名的,火安年轻时更好这一套,在水寺村,论起逮鱼摸虾,火安绝对是这行里的翘楚。

在水寺村,只要男人把鱼虾撂进家门,剩下的事就是女人的了,可来到火安儿这里就走了样:择(zhai))鱼择虾还是女人的事,上火入锅是火安亲力亲为。火安炖鱼从不进灶房。在院子当中,三块大青砖支起小铁锅。点火前,先把洗净的鱼放进锅里,再舀进两瓢子凉水,撒进一小把盐,接着从旁边瓦盆里抓起一大把叫不上名字的绿的白的野菜之类,扔进锅里,扣盖点火,开始炖。火安炖鱼是从来不用葱、姜、蒜、大料、花椒之类东西的,他用的什么?用的是逮鱼回来时,从河滩上顺路弄来的的绿的白的野菜之类,具体是什么,当时见的人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反正不是一种。起火后一会儿,鱼香钻出锅沿,爬过墙头,弥散在大街上,一不留神飘进水寺村爷们的鼻孔里,惹来了一声:“妈的,火安又炖鱼哩。”水寺村西头的几只猫也来凑热闹,趴在火安家的矮墙上“喵喵”直叫。

鱼熟起锅,端鱼上桌。桌在哪?院中大洋槐树下。火安院中有一棵大洋槐树,火安记事的时候,树就挺粗了。洋槐树下有一石桌,说是石桌,其实是十几块青砖支起的一块条状大青石。火安会爬前,青石就在那支着。也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一年三季(春夏秋),只要不下雨,只要是吃鱼,火安就在这青条石上吃。老婆孩子吃饭屋里屋外随意。几只猫早已在石桌不远处的的破盆子边蹲伏,晶亮的眸子闪着幸福的馋光。

看火安吃鱼就像看武林高手露“活”。

大鱼上桌,火安左手将一根筷子从鱼的左眼插入右眼穿出,然后把鱼微抬半筷子之高,右手拿一根筷子顺着鱼脊轻轻地往下按摩游走,鱼肉纷纷滑落到鱼架两旁,最后挑起地是一副赤裸裸的全鱼骨架,绝不会少半根儿鱼刺。火安再将鱼架挑高到离盘三指,随手一个流畅的甩击,鱼架带着弧线飘落在墙边的破盆子里。火安吃鱼是从不吃鱼头的,即使是大鱼头也不吃。他说,吃鱼头会得罪水寺河里的河神,要倒霉的。

火安最称绝的是吃拃(zha)巴长的小鱼。小鱼端上来,火安绰起筷子,戳去鱼头,夹住鱼身,往嘴里一放,舌头围着鱼身一扫,肉和刺便分了家,鱼肉顺着嗓子眼往下行,鱼刺随着舌尖往左拐,落进牙床外的左腮帮子里。待吃第二条小鱼时,肉、刺依然分家,肉还是掉进嗓子眼,鱼刺则顺着舌尖往右拐,进了牙床外的右腮帮子里。如此这般,五六条小鱼吃过,火安的左右腮帮子微鼓,这时只见他猛吐一口真气,两小把鱼刺似箭般飞出,稳稳地射落在不远处的破盆子里。见过火安吃鱼的村人都说:火安的舌头上有长长的倒刺钩,那天生就是吃鱼的主儿。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火安死去,享年七十有六。从此,“吃鱼不吐刺”的绝技在水寺村失传。

张剑迟:禹城市水寺村人,历史教育本科,禹城市铁路学校教师。工作之余喜好家乡人文轶事的搜集整理加工。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隔热隔音门窗

隔热门窗品牌

高档别墅门窗

上一篇: 吃的“救命药”是假的哈尔滨老人拒绝医药公司15万“私了费”,法院判给他5000元精神损失费
下一篇: 各区县厉兵秣马迎战“烟花”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