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夏季的到来,
气温逐渐攀升,
蛇类也开始了频繁的活动,
也是人被蛇咬伤事故高发期。
这段时间,
金堂也有“蛇出没”的现象,
值得大家多多注意。
5月14日晚,家住县城伊顿小镇的李女士晚上九点过回家时,下车时没注意踩到了车门旁边的一个物体,还有蠕动迹象。由于天气已晚,当她打开手机电筒照明时才发现,那是一条长一米多的大蛇,李女士当即被吓得尖叫起来,还直冒冷汗。万幸的是她没有被蛇咬伤,在通知小区物业人员后,李女士便仓惶回家了,她表示,自己被吓得不轻,一直惊魂未定。
据了解,
蛇是变温动物,
体温会随着外界气温的变化而改变,
当环境温度低于15℃时,
蛇会进入冬眠状态。
春末到初冬(4-11月)是蛇类活跃的时期。
当夏季来临,
公园和小区里茂盛的植被
也就成为了蛇的栖息之地,
蛇类爬行动物逐渐开始频繁活动,
不仅在乡下,
城市里绿化得较好的公园、小区、
或者各种草丛里,
它都可能出现。
下雨之前、下雨之后,
和早晚时段也是蛇出没的高峰时段。
请市民朋友们注意,
以避免和蛇类“狭路相逢”。
因蛇怕具有刺激性气味的物质,
家中如有蛇进入,
可用雄黄或者硫磺粉驱蛇远离。
千万不要惊扰它,
尤其不要震动地面,
也不可擅自抓捕,
应立即报警求助,
防止受到伤害。
中国消防5月15日
在官方微博发布“防蛇小提示”,
提醒各位市民:
在游览公园时,应尽量避免在草丛里行走或休息,避免远离园区道路、深入树林灌丛;晚上不要随意进入茂密的草丛和池塘边,尤其防止儿童进入。一般情况下,蛇不会主动攻击人,除非人进入它的生活区域并对它有攻击行为。
与蛇“狭路相逢”时,请勿惊动或试图攻击蛇,应平静迅速地撤离现场,并拨打报警电话,由专业人士处置。如果不幸被蛇咬到,应及时送医治疗,切勿盲目尝试“用嘴将蛇毒吸出”等不科学的办法,以免延误救治。最好能记住蛇的形状、斑纹等特点,到医院治疗时,医生才能根据患者的描述,判断出蛇的种类,对症下药。
文/丰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