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居,可耕,可易,可诗,可画——一个村庄的人居哲学

【中国故事】

作者:洪铁城(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专家委员会委员)

10月16日,在全球人居环境论坛年会上,中国浙江省兰溪市的诸葛村、长乐村、芝堰村,被授予“全球人居环境范例”称号。这几个村,都有六七百年历史,村民们生于斯,长于斯,百岁之后安息于斯。这是一方人的真正家园,是被上千年历史证明了的适宜人居环境实例,为世界保存了融历史、科学、艺术、社会和生命价值于一体的人类文明活标本。谨以我多次去过的诸葛村为例,来表达我对这个话题的思考。

数百年的鲜活

数百年的聚落,鲜活而平实的存在,显现着对岁月的绝对忠诚。走在它五色斑驳的石板芯老街、湿漉漉的鹅卵石小巷,走进雕梁画栋的厅堂、亲切温馨的民居,人会像田里的一棵青菜,顿时水灵灵的,鲜活、自在、安详。

已数不清是第几次来到诸葛村了。不知何故,下车时突然感到喉咙哽咽,连跟人打招呼都显得结巴。奇怪,难道这就是诗人刘湛秋写诸葛村,“不是儿时的家园/却那般熟悉又陌生”的感受?我与这个村庄,不同姓氏不同籍贯不同地域,相距几百里,怎么会生出回到故乡的激情来呢?

第一次来诸葛村,是二十多年前,奉命陪文物保护专家郑孝燮、罗哲文、谢辰生三老考察。从浙江东阳匆匆赶到金华,从金华再驱车五十多分钟,到了“一家饭熟三县香”的兰溪、龙游、建德交界处,然后翻过一个小冈丘,但见大片平展展的农田,四外是连绵不断的矮山,前方炊烟袅袅处就是我们的目的地……

这个村落,是“古今第一良相”诸葛亮后裔聚居地。早在1100年前五代后唐间,诸葛亮的十五世孙诸葛浰任浙江寿昌县令,到他儿子诸葛青当家时决定从寿昌迁居兰溪西陲砚山下。传至二十七世诸葛大狮,此人学问渊博,精通堪舆学,认为所居之地空间太过局促,不利于子孙后代发展,于是亲自出门寻找,最终找到这个地方,见一溪相伴,四山环抱,平畴阔远,认定是风水宝地,遂举家迁来。明代后半叶,这里已成为“山可樵、水可渔、岩可登、泉可汲、寺可游、亭可观、田可耕、市可易,四时之景备之”的大村庄,绵延至今已有700年。

而今,大片农田仍然平展展、绿茸茸、油光光。据说叫“诸葛白”的白菜和“诸葛瓜”的洋瓜,闻名已久。不远处十多个穿红着绿的男女,正在给水稻耘田。他们好像不是在劳作,而是在举行一场实景演出。看他们手中长长的细竹竿,如同二胡的弓弦,在缓缓地推,缓缓地拉,推拉出一个个美妙旋律,还时不时地爆出欢声笑语,如小小的唢呐用三连音让人激动。陪同的村支书诸葛坤亨说,他们是村里自愿加入新组建的股份经济合作社的村民。

坤亨当书记二十七年了,样子没变,一点不见老。他告诉我们:村里的水田、山地、林地也没变,变的是人口增到2860多人,姓氏增到90多个了。村民们和睦相处,像一家子,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或公或爹,或叔或伯,或兄或弟,或姐或妹,或亲或邻,几乎全是熟面孔。

村民各自忙碌,有在家门口做手工活的,身边老老实实地陪着一只黄狗;有在堂屋专门写《诫子书》的,或楷或隶,工工整整;有坐在小巷口乘凉的,有聚在堂屋打牌的,吆三喝五的声浪此起彼伏;也有静悄悄立在塘边钓鱼的;还有在自家门口摆摊出售鹅毛扇与“孔明锁”的——相传“孔明锁”是太祖发明,由多根方木条构结而成,很难拆开,而好不容易拆开又很难装回去,像智力魔方,是诸葛村的特色商品。

小而全的小社会

村庄作为人的一个聚居单元,是小而全的小社会,同时也是集镇与城市的摇篮。村庄又像《四库全书》,经史子集什么也不缺,蕴藏着原始规划的真知,房屋设计的精妙,环境处理的智慧,阴阳风水的奥秘,以及人居的哲学,时间的密码等。村庄像不老松,像常青藤,像灵芝草,只是不言不语,从来不做自我推介。

诸葛村特别上镜,特别入画。走进去才能明白,原来这不是司空见惯的大挖大填铺大饼,不是千篇一律的横平竖直棋盘形。

多年致力于研究乡土建筑、保护古村落的清华大学教授陈志华,20世纪90年代在浙江调查研究时来到了诸葛村,“简直像探宝者发现了金矿”,认为“是难得的研究课题”。在陈志华、李秋香教授所著的厚厚的《诸葛村》中,对村落建筑有详细介绍。居住区以三大房派分为三大组团。第一大组团是钟池四周,这是诸葛村最早建设的区块,有“宅近发祥地”之说,多住孟分裔孙;第二大组团是上塘、下塘区块,多住仲分裔孙;第三大组团在旧高隆村北侧,带状,多住季分裔孙。三大组团东侧自南而北分别有尚礼堂、崇行堂等小组团,西侧自南而北分别有滋澍堂、行园堂等小组团。而大小组团,被十八口波光粼粼的池塘间隔,有十八个至今还在汲水的古井点缀,空间因此显得虚虚实实、疏密有致。老街小巷像蛛网有条不紊地伸到各处,村庄因此走动方便,分得开又合得拢。此外还有很多别处罕见的私家小花园,外观之有一步一景、步移景异之美,内赏之是“亲鱼鸟,乐林草,艺名花修竹,结古欢于篷壶福地”。街巷是原先的街巷,石阶是原先的石阶,歪脖子老树是原先的歪脖子老树,所见到的一切,不作假,不作秀,也不赶时髦。

700年的住房还在使用,700年的聚落活态存在,700年的山水田林生机勃然。铁的历史,佐证了始祖当年相地选址的高明。

上塘商业中心局部。洪铁城提供

半部中国建筑史

波光倒影,玻璃世界一样的上、下塘正好在村中央。这是古时诸葛村的商业中心,原有140多家各色店铺,家家店面向着上、下塘开启,“天天夜市到二更”。而如今,老人们在棋牌室、茶馆店华山论剑,年轻人在网吧战天斗地,幼儿园的孩子举着小龙灯在塘畔欢呼雀跃……是实打实的小集镇范儿。

村里现存明清古建筑200多座,分民居、宗祠、厅堂、寺庙、学堂、文昌阁、水阁楼及古桥、牌坊等数十种类型,为国内现存古建筑数量最多、类型最多、规模最大、各个朝代遗存最齐全的村庄,堪称半部立体的中国建筑史。1996年,诸葛村成为首例整体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村庄。

绝不会像某些城市居住区,用挺胸凸肚的高楼大厦嘲讽居者的渺小可怜,虽有道路却没有街巷、没有学校、没有医院、没有影剧场、没有图书馆,马达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诸葛村应有尽有,是一个完善、健全的小社会。700年,三四十代人呵,族人们为什么要不离不弃地坚守,不辞辛劳地建设,不厌其烦地修修补补?这就是世人所谓的故土难离,这里是他们的家园。数百年历史,佐证了这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人居环境。

在店铺里的人分不清是游客还是村民。洪铁城提供

天下之本在于家

没有铺天盖地的小别墅、舶来品,诸葛村仍然家家户户粉墙黛瓦;不是排排坐,也不故弄玄虚,村居依山就势在桃源山坡生长,或上或下,或前或后,或左或右,自由自在,众生平等。如亚里士多德所说“最明晰的风格是由普通语言构成”——用普普通通的砖瓦砂石包括日月晨昏、家长里短作为“语言”,构成一幅亲密无间的村寨图。不管在什么位置,朝什么角度,举起相机都能拍下最美的画面。

从这条窄窄的小巷拾级而上,然后从另一条窄窄的小巷顺坡缓步而下,石榴花从矮墙上探出火红的脸窥看路人。我们坐在小石阶上休息,一侧房子用阴影为我们挡住了炎阳,微风从前方为我们送来舒爽。支书对我们说,村里古建筑保护得好,因为村民知道,人人都是股东,人人都是文保员。《诸葛村村规民约》规定,为每幢古建筑挂牌,划定保护范围,大家都知道应保护什么,怎么保护。

“青砖灰瓦马头墙,肥梁胖柱小闺房”。这是诸葛村人介绍自己住房特色的两句话。说具体点,外形清一色的白粉马头墙加之苏式砖雕门头,内里是清一色的木雕梁架门窗与挑晾台。最常见户型是上房三间加左右小厢房与一方小天井,叫“三间两搭厢”,又称“半合”楼。大一点“半合”前加倒座称“对合”楼,均属小户型住宅。大户人家用两个“半合”或“对合”“半合”各一个前后串联,称“前厅后堂”楼。都算不上巨宅,但几乎每家每户都有精美的木雕、砖雕、石雕,雕得满是山水人物、亭台楼阁、飞禽走兽、花鸟鱼虫。

走进清代建的信堂路83号,这是由前后两个“半合”组合成的“前厅后堂”型住宅。前一个“半合”连接两厢并包着小天井,八字形清水磨砖墙壁,严丝合缝;檐部是优美的砖雕;居中四平八稳有个很大的墨色“福”字。三间上房底层不隔不围为敞口厅,中间上方太师壁前摆着条案、八仙桌与太师椅;上房檐柱有木雕的牛腿、雀替、额枋,二层檐下有木雕的挑晾台、格扇窗。后一个“半合”高起几步石阶,表示步步高、一代比一代强之意。此时天下起小雨,淅淅沥沥,檐头顿时挂起珠串似的水帘子。

村人捐建的几十座楼、堂、馆、所,座座精雕细刻,不亚于宫殿。走进声名远扬的丞相祠堂,四周廊庑上百根挺拔的石质方柱齐刷刷地挺立,粗壮的木雕梁架把大厅高高托举,空间气势恢宏。诸葛家族的庞大严谨,规矩礼制的森严庄重,包括细部深藏的玄奥,可以任人无尽地想象、研读。

于是禁不住发问,住房为何建得方方整整?为何建得如此精美?

建得方方整整,是因为住所讲究八卦齐全,一卦不缺为吉;因为天圆地方,天地对应,住所才能阴阳平和。

汉代荀悦在《申鉴·政体》中说“天下之本在家”,家是社会的细胞,家的功能不仅仅是繁衍子孙后代,也是一个传授道德行为规范的地方。所以要建得规规矩矩,建得精美,让居者知道做人做事要认真,要严谨,要讲究完美,一丝不苟。

祠堂为何建得如此宏伟?因为这是宗法制度的象征,这是维护宗法社会制度与礼仪的执行机构。宋代《事物纪原》载:“堂,明也,言明礼仪之所。”

有幸碰到在大公堂举行的春祭。第四进后堂上方高挂诸葛孔明出山时的画像,像前陈列着神位与香案,摆放着圣猪、圣羊各一头,三牲、馒首、米饭、索面、糕点、水果等供品十八样。吉时一到,分别由主祭、引祭、内外执事、司仪及读祝等十多人担任祭祀班子,各个身穿士林长衫,头戴黑色礼帽,按程序进行祭拜。整个仪式庄严肃穆,井然有序。看到此刻,我们终于明白,家族、血缘、聚落、历史、文化的魅力与神奇所在。这是一个城市居住区里绝对不可能克隆的盛典。

运输贸易半中国

精美与宏伟,固然离不开经济基础,但更离不开家风与村风。诸葛村人几百年来一直做生意发家致富,但祖上严格规定,外出的人一不许携带家眷,二不许在外纳妾。因此,才有了村人用赚到的巨资换来的故乡的精美与宏伟。

诸葛村所在的兰溪,两宋时的“天下江南”,明清朝的“钱塘第一商埠”,二十世纪初的“民国第一县”“小上海”。县志载:“吾兰药业以濲西为著名,而濲西药业又以诸葛为独占。”先祖训曰:“不为良相,宁为良医”。诸葛裔孙历来相信“兴商致富”,认为“读书贵矣,但农工商贾,各专一业,便是孝子慈孙。”所以,读了书壮了胆,不死守土地,敢于剑走偏锋,走自己的路——发展中医药之路。

诸葛村搞贸易,条件得天独厚。村东有条石岭溪,可以乘竹排到游埠进入波澜壮阔的兰江,然后直至富春江、钱塘冮,有水上高速通道的优势。古籍谓之:“长驾远驭,设祥源庄于沪上。南则广州香港,北则津沽牛庄。”诸葛村早早享有“运输贸易半中国”的誉称。

《兰溪县诸葛镇文化志》载,仅清代康雍乾三朝,诸葛村就有半数以上男丁从事中药业,“在外地经营药业的共有350家以上”。其中规模、名气最大的天一堂,现今是国家认定的“中华老字号”,清咸丰年间,由村人诸葛锵创设。诸葛锵之子韵笙,22岁中秀才,27岁留学日本,学成归国,不谋一官半职,而是老老实实继承父业。他把天一堂扩充为药行,又经营中药材批发业务,使在兰溪收集的药材包括山货,直达上海、广州、香港,成为晚清浙中药商界巨子。史料显示,诸葛四代以上从事中医药有16家之多。

“贸易半中国”的成就是重视教育的结果。诸葛村早在16世纪明正德年间就创办了南阳书院,而后又办义塾、私塾和小学、女学、中学。仅韵笙就办了诸葛宗高小学,捐巨资给担三中学、高隆小学,1920年在城里创办兰溪中医专门学校并亲任校长,这是国内较早的中医药高等学府。诸葛村还建有让学子们在攻读之余专门学习农业劳作的“笔耘轩”。“兴登瀛文会”是为贫寒家庭孩子奖学助学的专门组织,定期“出卷供食,以较长短”。因此村里人才辈出,出了进士7名、举人11名、各类正途贡生43名。此中,有明代诸葛心吾、诸葛守训,清初诸葛蓝田等名医,被后世写进县志的著名大夫就有30多位。作为一个村,这些数字了不得。

去处就在眼前方

诸葛村人自诩:登山攀岗,可啸;春水池塘,可渔;田亩连畈,可耕;古树生荫,可憩;街巷纵横,可逛;店铺比肩,可商;园圃精美,可游;小亭翼然,可赏;花草斗妍,可观;鲜果生蔬,可采;雨打芭蕉,可诗;拱桥似虹,可画;窗明几净,可居;青苔石阶,可上;凉室风来,可夏;暖房南薰,可冬;学堂书院,可读;院落生荫,可凉;祠堂畅阔,可聚;家庙有供,可祭……诚可信也。

近期夜里常常无法入眠,孤灯独守,胡思乱想。想起我的故乡,全部用黄褐色片石砌住房、筑驳岸、铺路面的东山头村,已被我的表弟、表侄、表孙们拆得所存无几了;想起被行内高手们称为民国期间东阳木雕顶峰之作,中国工程院院士戴复东教授喻为“东方洛可可”的“杨溪十八间”,因为产权问题倒坍,我当时曾在《光明日报》发过感叹,至今过去二十七年了。

当下,有一些村因为房屋损毁无力修缮而濒临消亡,有一些村好端端但因年轻人走光而成为空壳村,有一些村花巨资修了古建筑却门可罗雀,有一些村路面硬化、街巷亮化、环境美化了,结果外人却说过了俗了……为此,笔者前不久在网上发表了《将传统优秀文化资源转化为生产力》一文,想不到立马被多家媒体传播。这说明,这方面的话题正在引起更多人的关注。

今年10月16日,诸葛村获得“全球人居环境村落范例”称号。诸葛村,700年如一日地为我们保存了名副其实的人居环境的样板,健康星球的标本;诸葛村,用长达700年的活态存在,回答了世界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提出的“人类向何处去”的问题。

我特别的鼓之呼之。或曰:嘤嘤其鸣,求其友声?

《光明日报》( 2020年12月04日14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断桥铝合金门窗品牌

门窗品牌

门窗品牌

上一篇: 可充电可换电,三联屏+8155芯片+铝合金底盘,飞凡F7实力怎么样?
下一篇: 可恨韶关始兴黄江大桥限宽水泥墩遭人为破坏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