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欣赏及兼论词的起源发展之饮酒乐(原创)

《词品》卷一载陆琼"饮酒乐",认为唐人之"破阵乐","何满子"的起源:

"'蒲桃四时芳醇。琉璃千钟旧宾。夜饮舞迟销烛,朝醒弦促催人。春风秋月长好,欢醉日月言新。'唐人之破阵乐,何满子皆祖之。"

乃歌一声《何满子》,气亟立殒

葡萄酒一年四季都飘送醇芳,宴会上举着琉璃杯送往迎来的宾客都是多年的旧交。夜间饮宴歌舞燃掉了大量的蜡烛,清晨刚刚醒来急促的弦声便催促着宴会的开始。一年四季日日景色不同却各有各的美,朝夕欢娱醒醉话题亦时时新鲜。

诗中描绘的是当时上流社会奢侈的生活:一年四季喝着葡萄美酒,每天都是醉生梦死。

陆琼(537-586):南朝陈诗人、史学家。字伯玉,吴郡吴(今江苏苏州市)人。幼聪颖,号为"神童"。敏而好学,性恭俭。天嘉元年(560),迁尚书殿中郎,为陈文帝赏识,历任司徒左西掾、太子中庶子、中书侍郎、浔阳太守等。长于诗,撰《陈书》四十二卷,今佚。

《尧山堂外纪?卷十七?陈?陆琼》字伯玉,六岁为五言诗,颇有词采,八岁于客前覆局,都下号曰"神童"。其《栗赋》云:"四时逸盛,百果玄芳。绿梅春馥,红桃夏香。何群品之浮脆,惟此质之久长。外刺同夫拱棘,内洁甚于冰霜。荐羞则权榛并列,加笾则菱芡同行。金盘兮丽色,王俎(zǔ)兮鲜光。周人以之战惧,大官称于柏梁。"

笾(biān):指古代祭祀宴飨礼器的一种。似豆而盘平浅、沿直、矮圈足。笾从豆分化而来,有竹编,又有木制、陶制和铜制的多种。用于盛果脯之类的食品。竹豆。古代多用竹编成的食器,形状如豆,祭祀宴飨时用来盛果实、干肉。

俎(zǔ):古代祭祀时放祭品的器物:俎豆。切肉或切菜时垫在下面的砧板:刀俎(刀和砧板)

成其声名。

破阵子词牌,又名"十拍子"等。定格为晏殊《破阵子·海上蟠桃易熟》,此调双调六十二字,前后段各五句三平韵。代表作有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等。

唐贞观七年(633年)制秦王破阵乐之曲,使吕才协音律,李百药、虞世南、褚亮、魏徵等制歌辞。此曲包括三变(大段)、十二阵、五十二编,以讨叛为主题,歌颂唐太宗讨伐四方之武功。唐代大曲为大型乐舞,此曲用二千人,皆画衣甲,执旗旆,兼引马军入场,尤为壮观。唐代所传《破阵乐》之辞有五言四句、七言四句、六言八句三体。唐将哥舒翰一体为六言八句:

"西戎最沐恩深。犬羊违背生心。神将驱兵出塞,横行海畔生擒。石堡岩高万丈,鹏窠霞外千寻。一喝尽属唐国,将知应合天心。"

此词颇能表达原曲之意。

宋代《破阵乐》有柳永和张先各一首均为长调。是唐代大曲之一段,其体与《破阵乐》长调全异且仅此一体,辛弃疾两词与原曲声情相合,甚为豪壮。此调又名"十拍子",平韵,重头曲,每段由两个六字句、两个七字句、一个五字句组成。第一二两个六字句多为对偶,第三、四、五句为奇句,故音节较为响亮,调势亦平稳。

晏殊词五首,两首写景,两首悼亡,一首为流连光景之作,如后一首"燕子欲归时节,高楼昨夜西风。求得人间成小会,试把金尊傍菊丛。歌长粉面红。斜日更穿帘幕,微凉渐入梧桐。多少襟怀言不尽,写向蛮笺曲调中。此情千万重。"

晏殊破阵子意境图

晏几道感旧之词甚婉约:"柳下笙歌庭院,花间姊妹秋千。记得春楼当日事,写向红窗夜月前。凭谁寄小莲。绛蜡等闲陪泪,吴蚕到了缠绵。绿鬓能供多少恨,未肯无情此断弦。今年老去年。"

陆游抒写闲适情趣以表现人生之感悟:"看破空花尘世,放轻昨梦浮名。蜡屐登山率真饮,筇杖穿林自在行。身闲心太平。 料峭余寒犹力,廉纤细雨初晴。苔纸闲题溪上句,菱唱遥闻烟外声。与君同醉醒。"

可见此调适应题材亦较广泛。

晏殊《破阵子·海上蟠桃易熟》

海上蟠桃易熟,人间秋月长圆。惟有擘钗分钿铝,离别常多会面难。此情须问天。

蜡烛到明垂泪,熏炉尽日生烟。一点凄凉愁绝意,漫道秦筝有剩弦。何曾为细传。

李煜《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降宋后作: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南唐开国已有四十年历史,幅员辽阔。宫殿高大雄伟,可与天际相接,宫苑内珍贵的草木茂盛,就像罩在烟雾里的女萝。在这种奢侈的生活里,我哪里知道有战争这回事呢?

自从做了俘虏,我因为在忧虑伤痛的折磨中过日子而腰肢减瘦、鬓发斑白。最使我记得的是慌张地辞别宗庙的时候,宫廷里的音乐机关/教坊的乐工们还奏起别离的歌曲,这种生离死别的情形,令我悲伤欲绝,只能面对宫女们垂泪而已。

李煜破阵子意境图

教坊犹奏别离歌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破阵子

沙场秋点兵

醉酒时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醒来军营中已响起了嘹亮的号角声。把烤牛肉分给部下享用,让乐器奏起粗犷的军乐来鼓舞士气。这是秋天在战场上检阅军队。

战马像的卢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一心想为君王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为自己生前死后留下美名。可惜事业未成,自己已成了白发人(《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

词牌何满子又名"河满子"。以和凝《何满子·写得鱼牋无限》为正体,单调三十六字,六句三平韵。另有单调三十七字,六句三平韵; 双调七十四字,前后段各六句、四仄韵等变体。代表作品有苏轼《河满子·湖州作寄益守冯当世》等。

崔令钦《教坊记》作"河满子",宋人多相沿,至《词律》《词谱》遂以"河满子"为正名。何满子为唐开元中歌者。白居易《何满子》自注云:"开元中,沧州有歌者何满子,临刑进此曲,以赎死,上竞不免。"

又说:天宝年间,有一个来自西域的女子名叫何满子,在大唐梨园中生活了20年,她勤学苦练,色艺双全,成了梨园中顶级歌手。后遭诬陷判斩,临刑时请求唱一曲,张口高歌,曲调悲愤,使"苍天白日黯然失色"。皇帝闻之知其冤而降旨缓刑。《何满子》成了悲歌的代名词,五代、两宋将《何满子》作为词牌名,元稹、白居易、杜牧等都相继为之赋诗,其中以张祜的《何满子》宫词:"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最为感人。这首宫词后来流传甚广,其唱来异常悲怨。据《唐诗纪事》,张祜《宫词》:"传入宫禁,武宗疾笃,目孟才人曰:'吾即不讯,尔何为哉?'指笙囊泣曰:'请以此就缢。'上悯然。复曰:'妾尝艺歌,请对上歌一曲,以泄其愤。'上许。乃歌一声《何满子》,气亟立殒。上令候之,曰:'脉尚温而肠已绝。'"后来张祜有咏《孟才人叹》一绝云:"偶因歌态咏娇嚬,传唱宫中十二春。却为一声何满子,下泉须吊旧才人。"

何满子诗意图

晚唐时"河满子"又属舞曲。宋王灼《碧鸡漫志》引《卢氏杂说》云:"甘露事后,文宗便殿观牡丹,诵舒元舆《牡丹赋》,叹息泣下,命乐适情,宫人沈翘翘舞《何满子》,词云:'浮云蔽白日。'上日:'汝知书耶?'乃赐金臂环。"

晚唐五代时,文人依曲填词,创为词调。至宋代仍沿晚唐五代旧制,"何满子"已成为比较固定的词调。

正体单调三十六字,六句三平韵。以和凝《何满子·写得鱼牋无限》为代表。有四种变体,依前文之例列出代表作。

正体,和凝《何满子·写得鱼牋无限》

写得鱼牋无限,其如花锁春辉。目断巫山云雨,空教残梦依依。却爱熏香小鸭,羡他长在屏帏。

何满子意境图

变体一,单调三十七字,六句三平韵。和凝《何满子·正是破瓜年纪》

正是破瓜年纪,含情惯得人饶。桃李精神鹦鹉舌,可堪虚度良宵。却爱蓝罗裙子,羡他长束纤腰。

变体二,双调七十三字,前后段各六句、三平韵。尹鹗《何满子·云雨常陪胜会》

云雨常陪胜会,笙歌惯逐闲游。锦里风光应占,玉鞭金勒骅骝。戴月潜穿深曲,和香醉脱轻裘。

方喜正同鸳帐,又言将往皇州。每忆良宵公子伴,梦魂长挂红楼。欲表伤离情味,丁香结在心头。

变体三,双调七十四字,前后段各六句、三平韵。毛熙震《何满子·寂寞芳菲暗度》

寂寞芳菲暗度,岁华如箭堪惊。缅想旧欢多少事,转添春思难平。曲槛丝垂金柳,小窗弦断银筝。

深院空闻燕语,满园闲落花轻。一片相思休不得,忍教长日愁生。谁见夕阳孤梦,觉来无限伤情。

变体四,双调七十四字,前后段各六句、四仄韵。毛滂《河满子·夏曲》

急雨初收珠点,云峰巉绝天半。辘轳金井卷甘冽,帘外翠阴遮遍。波翻水晶重箔,秋在琉璃双簟。

漏永流花缓缓,未放崦嵫晼晚。红荷绿芰暮天好,小宴水亭风馆。云乱香喷宝鸭,月冷钗横玉燕。

隔音降噪门窗品牌

门窗品牌

高端隔热隔音门窗

上一篇: 古老苗寨生机勃勃
下一篇: 古韵流淌千年 今朝绽放新颜 京杭运河江苏段迸发新活力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