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地处桂江、浔江和西江三江交汇处,城区被江河分隔为东西南北四片区域,彼此之间通过飞架两岸的各种桥梁相依相守。
梧州人的出行基本上离不开桥。从已成为历史的浮桥,到如今正在加紧建设的西江四桥;从古朴厚重的桂江一桥,到现代简约的鸳江大桥;从恢宏大气的西江大桥,到简约朴素的桂江二桥,每一座桥都(曾经)与梧州市民的生活息息相关。
据有关资料显示,梧州是全国桥梁类型最齐全的城市之一。数一数,目前市区有造型各异的桥梁8座,加上正在建设中的西江三桥、西江四桥,梧州真称得上是一个城市桥梁博物馆。
然而,在梧州,同样也有一些桥,说起来却并不那么让人愉快。来看图片——
藤县陈平村孩子涉水上学(图片来自《南国早报》2013年9月报道)
2013年9月,有媒体报道,藤县古龙镇陈平村那龙组在陈平村小学就读的10多名五、六年级学生仍需涉水求学。每年雨季水库涨水,孩子们上学必经之路的大桥就被水淹没,一年最长有两三个月,他们每天都要在水里往返,穿着湿衣服去学校上课,靠体温把衣服慢慢暖干。据村民介绍,每逢雨季水库涨水,村民、学生都需要涉水通行,这种状况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已经持续30多年。
以下一些也是媒体报道过,或者网友反映过的农村危桥:
苍梧县六堡镇村民搭建的简易桥(图片来自《南国早报》2013年9月报道)
龙圩区广平镇夏村桥被洪水冲垮(图片来自《南国早报》2013年9月报道)
龙圩区广平镇古龙桥已经被冲垮过两次了,第三次修建的古龙桥,目前也沦为了危桥,桥面凹下去了很多,其中一座桥墩已经接不到地,完全露了出来。(图片来自“中国吧”贴吧网友2015年5月帖子)
龙圩区广平镇扶尧桥被洪水冲垮后,也是一直没有任何重建的迹象,村民为了方便出行,在断桥的上游搭建了一座便桥。(图片来自“中国吧”贴吧网友2015年5月帖子)
单单是龙圩区广平镇,就存在着不少这样的桥梁。据资料显示,广平镇的夏村大桥、牛圩河大桥、三水口大桥、本院桥、沙头桥、山脚桥这几条桥已经不同程度的损毁,更有网友调侃道:“龙圩区广平镇进入了无桥时代!”
不过,这些危桥很快将成为历史!
近日,为解决农村群众出行难的问题,彻底消除群众出行“第一公里”遇到的险、难、阻问题,梧州市委市政府出台《梧州市开展“第一公里·桥”攻坚战的实施方案》,部署开展又一场攻坚战役。
看到这里,小伙伴们是不是有点懵了,“第一公里·桥”是怎么一回事?
阿布下面就来划一下重点(敲黑板)——
目标任务
从2016 年开始,攻坚战以五年为期,前三年集中攻坚,后两年扫尾完善,力争到2020 年,完成全市农村地区群众身边桥梁的修建和改造。
在这五年时间里,需要完成“新建桥梁”和“危桥改造工程”两个目标任务——
在新建桥梁工程方面,力争到2020 年底,通过新建一批群众需要的桥梁,解决农村地区群众趟水过河的困境和因无桥而绕行的问题。
在危桥改造工程方面,2016 年年底前基本完成属于交通运输部门在养的农村公路危桥修复整治任务的基础上,对全市非交通运输部门管养(群众自筹自建)的桥梁,实施危桥改造工程,力争到2020 年底,基本完成对现有的病险危桥进行维修加固或拆除重建,排除群众过桥安全隐患,提高通行能力。
《实施方案》要求,“第一公里·桥”攻坚战将坚持“三个优先”,即优先修建、改造通往贫困村的桥梁;优先修建、改造辐射人口多、20 户以上村屯的桥梁;优先修建、改造群众反映强烈、修桥积极性高、自愿投工投劳的桥梁。
桥梁的设计将按照“安全、实用、经济、美观、环保”的原则进行,满足群众通行需求,并兼顾因地制宜、便于施工和利于养护等因素。
最后偷偷告诉大家,为了这场对“第一公里·桥”攻坚战的组织领导,已经成立了梧州市“第一公里·桥”攻坚战办公室,由市委书记黄俊华、市长朱学庆亲自挂帅督战哦!
梧州发布
wuzhoufabu2015
▍整理:罗卡妮
▍图片:来自网络
▍排版:郑玉华
-------------
合作、领奖、咨询请联系电话:3865997
邮箱:109081630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