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1、“首秀”展示冰城“创新高地”风采2、韶关一企业荣登2020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榜3、韩国乐金华奥斯公司在哈尔滨投资建设门窗生产基地
“首秀”展示冰城“创新高地”风采
黑龙江日报7月17日讯 16日,由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的“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拉开帷幕,哈尔滨市进行首场发布。作为新中国最早解放的大城市,70载砥砺奋进,哈尔滨经济社会发展成就辉煌,实现了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工业城市,向开放之城、包容之城、时尚之城、活力之城和生态之城的精彩嬗变。哈尔滨市长孙喆作主旨发布。
数据显示,从1949年至2018年,哈市地区生产总值由1.27亿元增加到6300亿元,增长4900多倍。城市规划面积由134平方公里扩大到458平方公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由几十元增加到3.8万元和1.7万元,实现跨越式发展。
新中国之初,13项苏联援建工程和16家“南厂北迁”企业,奠定了哈尔滨工业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工业发展基础不断夯实,“4+4”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电站设备、轴承、工量具、飞机与航空发动机、铝合金等行业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科教实力、创新能力位居全国前列,为我国“两弹一星”、“神舟”飞天、“嫦娥”探月、“蛟龙”入海等重大工程作出了突出贡献。
同步推进传统产业新优势重塑与新兴产业新动能培育,绿色食品、装备制造、医药等传统产业正在向中高端迈进。新材料、生物、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去年增加值分别增长10.3%和20.8%,今年1-5月份继续保持7.5%和10.9%的较高增速,成为驱动工业增长重要引擎。4个国家级开发区和13个省级园区之中,国家级市经开区入驻企业突破万家,跻身全国经开区十强;高新区集聚中外高端研发创新机构200多家,成为全省乃至东北地区动力最为强劲的创新高地。
绿色农业加快发展,粮食产能跃增到300亿斤,30%以上商品粮、40%肉类产品、60%乳制品销往省外。耕地面积比30年前净增千万亩以上,绿色、有机产品721个、地理标志产品31个,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达1043万亩,五常大米品牌价值始终位居全国大米类地标产品首位。
文化旅游快速融合,成功入选“东亚文化之都”,被联合国授予亚洲唯一的世界音乐之城称号,哈尔滨这座东北亚文化旅游名城享誉国内外。成功举办了34届哈夏音乐会和两届中俄文化艺术交流周,打造了哈尔滨大剧院、音乐厅、犹太老会堂等地标性建筑,引进了勋菲尔德国际弦乐比赛、全国声乐展演、音乐剧展演等音乐赛事。以“迷人哈夏”和“冰雪节”两大节庆活动,提升太阳岛、冰雪大世界、亚布力等主要景区品质,推出欧陆风情、生态康养、赏冰乐雪、城市休闲等精品旅游路线。2018年,太平国际机场进出港旅客达到2043.1万人次,增长8.6%,总量和增量均居东北首位;1-2小时高铁经济圈辐射人口已经超过3000万;接待国内外游客8567.6万人次,旅游收入达1376.2亿元,比2000年有旅游统计数据以来,分别增长7648.1万人次、1331.2亿元。
加快补齐民生短板,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哈市跨江交通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一江居中、南北互动、两岸繁荣”发展格局正在形成。目前,城市道路长度超过2300公里、桥梁440余座,道路总面积7650万平方米。从哈尔滨出发,乘坐高铁可快速通达省内各市地,乘坐航班可通航世界105个城市。
2018年,哈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10天,创有PM2.5监测以来最好水平,位列全国169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改善幅度第一名。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和松花江干流III类水质断面比例保持在100%。主城区垃圾密闭运输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100%。2018年,哈尔滨成功入选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
脱贫攻坚取得重大进展。目前,已实现全市农村安全饮水全覆盖,构建了基本医疗+大病保险+商业保险三重保障线,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定点医疗机构合规报销比例降至5%以内,已有5.5万人摆脱贫困。
发布会上,哈尔滨新区主要负责人及哈尔滨市政府相关领导还就哈尔滨新区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哈市城市建设、“雏鹰计划”、优化营商环境等回答了现场记者提问。
哈尔滨新区从高质量发展入手,真正干在实处,努力走在前列。服务和践行“一江居中、南北互动、两岸繁荣”战略部署,坚持先行先试、敢闯敢试,为省市改革创新提供示范。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努力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97个市重点项目和7个省百大项目全部开复工,完成年度投资超100亿元。聚焦“中俄全面合作重要承载区”的功能定位,重点建设金融、科技等七大合作平台。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哈市率先在全国有立法权的城市中取消所有市级自设的行政审批事项,商事制度实现“35证合一”,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2个工作日,“一网通办”服务事项开通率达92%,首批100项“办事不求人”事项公布。全市年均新增市场主体8.2万户以上。
近年来,哈市持续向改善群众居住、出行条件,提升城市环境质量聚焦发力。为2.2万户困难家庭提供住房保障。十年完成199个棚户区改造项目,惠及居民18.3万户,人均住房面积达38平方米。推进高铁、地铁、快速路、微循环道路等交通项目建设,推进老城区供水、供热改造,全市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95%。大力推进生态治理和拆违治乱,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
贯彻落实“科教强省”战略,哈市实施“雏鹰计划”,激发创新创业内生动力,培育发展新动能。该计划采取市财政无偿资金资助的形式,鼓励校所科技人员、大学生、复原军人、农业合作社带头人等各类创新主体在哈新创办科技企业,打造科技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的全链条培育体系。
韶关一企业荣登2020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榜
5月10日,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联合中国资产评估协会等单位举行“2020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发布”线上活动。韶关乳源瑶族自治县东阳光化成箔有限公司入选2020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榜冶金有色组榜单,品牌价值达11.83亿元。
据了解,自2013年首次开展制造业品牌价值评价发布到如今覆盖一二三产业及涵盖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区域品牌的全面发布,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已连续第七年举办公益性品牌价值发布活动。
今年在参评条件要求较高的前提下,申报评价的品牌数量达到了830个,包括大部分行业的龙头企业。本次发布品牌数量达564个,分为能源化工、机械设备制造、电子信息、电气等19个组别,总品牌价值为73563亿元,品牌价值均值比去年增长了5.1%。其中品牌价值超过千亿元有15家,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国建设银行、贵州茅台、中国平安保险、中国农业银行、华为、中国电科、中国建筑、珠海格力电器等,另有雅戈尔、洋河、波司登、扬子江药业、潍柴动力等94个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和安溪铁观音、五常大米等35个区域品牌价值超过百亿元。乳源瑶族自治县东阳光化成箔有限公司入选第七组冶金有色组榜单,品牌强度742,品牌价值11.83亿元。
据悉,乳源瑶族自治县东阳光化成箔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是集全系列铝电解电容器用中、高压腐蚀箔、化成箔科研、生产、销售一体化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是国内重要的电极箔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产品性能已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曾获得“全国100家产业化示范基地”“中国知名电极箔十佳品牌”“广东省清洁生产企业”等称号。
【作者】 李幔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韩国乐金华奥斯公司在哈尔滨投资建设门窗生产基地
黑龙江省委常委、哈尔滨市委书记陈海波(右一)在韩国乐金华奥斯公司董事长冀永芬(右三)陪同下到该基地调研。孙伟摄
该基地生产铝合金系统门窗、TPS暖边玻璃生产线。孙伟摄
新华社哈尔滨1月18日电(记者 范迎春)世界500强企业之一韩国乐金华奥斯(LG Hausys)公司与中方企业合作投资3.5亿元人民币,在哈尔滨市五常牛家工业园区建设系统门窗生产基地,该基地使用德国叶鲁和百超设备及主要辅材,总占地面积6.5万平方米,分两期建设。到目前,一期工程已经基本具备生产条件。
据介绍,该基地一期工程主要包括系统门窗工厂及TPS暖边玻璃工厂两部分。其中,系统门窗工厂使用德国进口、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叶鲁塑钢门窗自动生产线及叶鲁铝合金生产设备,设计年产塑钢系统门窗30万平方米,铝合金系统门窗15万平方米。TPS暖边玻璃工厂引进德国百超TPS玻璃自动生产线,设计产年TPS玻璃35万平方米。
此外,该基地还联合日本骊住集团,引入室内门、橱柜、洁具等配套产品,为客户提供多选择的家居装饰体系和一站式解决方案。
据了解,除了使用先进的生产设备,该基地产品使用的TPS胶、结构胶、聚硫胶等主要辅助材料均来自德国科梅林公司,适合高寒地区节能环保要求,并且提供25年质保。中方合作企业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与乐金华奥斯公司合作,不仅引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同时学习发达国家的经验和理念,尤其是在科技创新以及绿色发展方面的先进经验,推动黑龙江省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