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门窗铝材

文章目录:

1、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玻璃,映射中国之变2、新华视点|养猪场为何发生爆炸?——湖南醴陵非法生产烟花爆炸事故调查3、养猪场为何发生爆炸?——湖南醴陵非法生产烟花爆炸事故调查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玻璃,映射中国之变

7月27日,湖南旗滨电子玻璃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在生产线上检查产品品质。新华社记者 李鑫 摄

新华社长沙8月9日电 题:玻璃,映射中国之变

新华社记者苏晓洲、张栩、刘芳洲

穆美强20世纪90年代大学毕业后,从事电视机显示屏行业,当时使用的是CRT技术,但很快就过时了,随后他转向LCD液晶屏,但LCD又被LED所取代……

在中国房地产热潮之际,仿佛一夜之间,中国成为世界上摩天大楼最密集的国家,玻璃供不应求。拥有丰富玻璃生产经验的穆美强来到旗滨集团,担任湖南旗滨电子玻璃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位于湘赣边罗霄山脉脚下的湖南省醴陵市,“泥与火协奏”成就了“釉下五彩瓷”与“千年瓷都”。近些年,运用“砂与火的结合”,玻璃制造在醴陵发展成为一个重要产业。在醴陵投资兴业的旗滨集团是中国大型玻璃制造商之一,如今它仍在为建筑行业生产玻璃,但已不再是传统的品种。

节能、环保、除害、美观,这些是近年来客户对玻璃产品的新需求。旗滨集团开发出一系列科技含量较高的新型玻璃产品。最新的门窗玻璃能阻挡高达98%的太阳热量进入室内,并大幅度隔绝紫外线与红外线。这与国家新的发展战略相呼应——创新和绿色发展,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释放新质生产力。

这是湖南旗滨电子玻璃股份有限公司展示厅内展示的新型节能玻璃(7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鑫 摄

旗滨集团新产品包括节能玻璃、电子玻璃和药用玻璃等。穆美强说:“我们开始为国内知名品牌制造手机玻璃,又与国内汽车玻璃制造公司合作,为知名汽车品牌提供车窗玻璃。因为药物的特殊性,需要特种优质的玻璃容器来保证安全,这也是我们正在积极开拓的领域。”

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新玻璃要尽可能轻薄而坚固。穆美强为众人展示玻璃抗摔性实验。一台机器将手机盖板玻璃提升到两米高,而后在重力作用下,跌落至大理石上,未出现一丝裂痕。实验反复进行,这块玻璃毫发未损。

这不是魔术表演。过去十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翻了一番。全面深化改革促进了经济的多元化发展,科技变革、产业升级和消费者对高品质新型产品的期待,为企业家提供了机会。

“最开始,有人对我们进行的投资持怀疑态度,认为玻璃是一种老旧且过时的产品。谁能想到,中国不久之后就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和新能源汽车市场呢?新业态需要新玻璃。”穆美强说。

这十年,湖南旗滨电子玻璃股份有限公司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旗滨玻璃成了湖南省醴陵市的最大税收贡献者。旗滨集团则提供17000个就业岗位,已在中国多个城市乃至海外设立了子公司。“这也得益于株洲市和醴陵市政府对民营企业的扶持和鼓励。”穆美强说。

这是湖南旗滨电子玻璃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产品(7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鑫 摄

中国人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就开始制作玻璃,湖南博物院收藏的战国至秦汉的珍贵玻璃制品文物,就是一个有力的佐证。但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里,玻璃被视为奢侈品,更多用于宫廷、豪门和宗教场合。欧洲工业革命后,西方人主宰了这个行业。20世纪50年代末,英国人阿拉斯泰尔·皮尔金顿爵士开始倡导革命性的浮法玻璃生产工艺,改变了世界玻璃工业的整体格局。

有些居住在中国偏远山区的农民,在2013年精准脱贫开始之前,还难以用上玻璃,有的人用纸来糊家里的窗户。如今,镶嵌普通玻璃甚至双层中空玻璃的铝合金门窗在中国城市和农村已经十分普遍。很多人为了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开始追求具有隔热、保温、防紫外线等新功能的高档玻璃。

随着产业发展和消费升级,中国企业针对市场需求,造出了更多种类的玻璃:大型客机风挡玻璃,比纸更薄并可折卷的玻璃,既能做墙面又能发电的玻璃,硬度超过钻石的玻璃,在数百度高温下也不破裂的防火玻璃……

旗滨集团已向用户交付了用于太阳能电池板的新型玻璃。穆美强说,还有人找他咨询为卫星乃至空间站生产特种玻璃。

来源: 新华网

新华视点|养猪场为何发生爆炸?——湖南醴陵非法生产烟花爆炸事故调查

新华社长沙7月13日电 题:养猪场为何发生爆炸?——湖南醴陵非法生产烟花爆炸事故调查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席敏、谢奔、刘芳洲

7月11日凌晨4时许,湖南省醴陵市板杉镇竹花山村一家养猪场发生一起非法生产烟花爆竹爆炸事故,造成5人遇难,2人失联。据调查人员介绍,涉案养猪场主已被公安机关控制。

养猪场里为何发生烟花爆炸事故?“新华视点”记者赶赴事故现场展开调查。

“谁也没想到里面居然会生产烟花爆竹”

近期,板杉镇竹花山村最高气温逼近37摄氏度,气象部门发出高温预警。按照当地部署,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已陆续进入高温停产期。

11日凌晨4时许,村里一家养猪场传来爆响,打破夜间寂静。“一瞬间,窗户玻璃粉碎,外面火光冲天。”住在距离养猪场百余米的刘姓村民对记者回忆说,“还以为地震了。”

11日,村民正在清理受损的门窗。(新华社记者 谢奔 摄)

记者在现场看到,周边数户村民家铝合金大门、窗户都已严重变形,屋门口散落着厚厚的玻璃碎渣,房屋内部一片狼藉,还有村民房屋墙体出现裂痕。

记者发现,发生爆炸事故的养猪场夹在两山之间,地理位置非常隐蔽。周边村民说,没有发现养猪场平日有什么异样。鉴于卫生规定,加上异味较大,外人一般不会接近。“经常在晚上看到有两辆车停在养猪场门口,但只当是有人来打麻将,谁也没想到里面居然会生产烟花爆竹。”一名村民说。

这是7月11日记者拍摄的事故现场。(新华社记者 谢奔 摄)

据了解,这家名为“民旺生态养殖场”的养猪场在当地经营多年,法人代表是刘某军的妻子。

经初步调查,今年6月底,刘某军把养猪场内一个仅有60多平方米的猪棚,出租给邻镇村民李某中进行非法烟花爆竹生产。他们从外地购置原料,昼伏夜出,组织工人通宵作业,疑似制作俗称“狗尾草”的小型烟花产品。

一名参与事故处置的应急管理部门干部估计:“引发此次爆炸的炸药量级可能在100公斤以上。”醴陵市公安局有关负责人透露,包括刘某军在内的7名涉案嫌疑人已被控制,李某中在此次事故中遇难。

暴露多重监管漏洞

烟花爆竹产业是醴陵的支柱产业之一。数据显示,当地有170余家从事烟花爆竹生产的注册企业,从业人员超10万人。

非法生产是烟花爆竹行业的痛点和风险点。“非法作坊往往在安全管理上有严重缺陷,危险性极大。”一名烟花爆竹行业监管干部表示,有关安全生产规范对企业厂房建设、生产环节物理隔离、原料定量堆放、人员持证上岗等方面有严格要求,比如一次加工药量不能超过3公斤,实施单人单间操作等。但非法作坊的硬件设施、人员素质等都远远达不到要求。

虽然相关部门下了很大力气治理,但非法生产烟花爆竹屡禁不止。据醴陵市公安局统计,今年以来醴陵侦破非法制造、储存爆炸物刑事案件31起,采取刑事强制措施54人;2022年这组数据分别为59起、88人。

违法者为何铤而走险?一名烟花爆竹行业从业者说,相比正规经营,非法生产省去了投资建厂、安全管理、缴税等多方面成本,利润率可能高出3倍以上。记者从公安、司法机关了解到,李某中在2021年曾因非法制造、储存爆炸物获刑,此次事故发生时,他仍处在缓刑执行期间。

多名从业者和监管人士反映,眼下不少烟花爆竹生产企业的库存清空,一些人“押宝”年末行情好,利用夏天淡季“抢生产”。另有监管部门人士告诉记者,养猪场作坊非法生产爆竹的工人每晚工资或可达上千元。

值得关注的是,烟花爆竹在生产、销售的“两头”监管存在安全漏洞。

多名应急管理部门干部表示,虽然监管部门要求原料生产厂家严格核实购方安全生产许可资质,但操作层面不乏有挂证、造假证等方式“钻空子”的情况。在销售层面,非法生产作坊惯用的一个手段,是通过“走后门”进入有证生产厂家完成“变身”,或者直接“山寨”正规厂家的外包装,盗用其安全生产许可编号,流入批发市场。

此次事故还暴露出一些非法生产作坊隐蔽性强、监管难度大的问题。板杉镇派出所民警表示,这家藏匿在养猪场的非法作坊选址隐蔽,只在夜间生产。板杉镇分管安全生产的干部说,此前确实不曾进入养猪场排查。这种人工生产爆竹的方式不使用大型设备,灵活性很强,一旦把原料和产品搬离,监管者很难发现生产痕迹。

另外,一名监管部门干部指出,部分基层单位责任落实不严,有的甚至存在利益牵扯,排查工作流于形式,形成监管盲区,让非法生产有机可乘。

警惕隐秘角落里的风险,完善基层联防联控

11日,湖南省应急管理厅召开全省安全生产“打非治违”暨烟花爆竹安全监管工作紧急视频会议。12日,醴陵市启动烟花爆竹“打非清剿”行动,强调对非法生产要“严查、严打、严管”。

湖南浏阳、醴陵,江西上栗、万载,四个县市是全国烟花爆竹产业集聚区,产量占全国85%以上,也是生产烟花爆竹的重点监管区域。

多名公安、应急管理部门干部认为,目前烟花爆竹行业监管出现两极分化:正规生产企业的监管越来越严格、规范,而处在“隐秘的角落”的非法生产活动则越来越隐匿,且出现向非主产区外溢的苗头。

一名从事烟花爆竹行业监管的干部表示,以前非法生产窝点大多位于偏僻地区的废弃民房、厂房,随着打击力度不断加大,这些窝点不断变换场所,流动性也大大提高。“有的在高层电梯民房里生产,有的在货车货厢里流动生产,‘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及时发现和打击的难度很大。”

“非法生产烟花爆竹活动还呈现小规模、碎片化组织生产的趋势。比如这次的养猪场窝点,不用电、不用机械、不挑场地,技术门槛低,拉几个有经验的当地人就能搞生产。”这名干部对记者说。

受访应急管理部门干部建议,治理和打击非法生产应着重管好“两头”——在原料端,加强对违规销售易制爆危险化学品的打击力度,严格落实原料流向管理;在销售端,加强对经销商经营合规性的督查检查。总之,让非法生产窝点“原料进不来,产品出不去”,斩断其利益链条。

另一方面,应强化落实烟花爆竹主产区跨地区交叉检查、联合执法等监管举措,加快推进统一、标准化管理制度,对区域内原料、产品流动开展“一盘棋”治理。

受访干部还建议,针对非法生产监管,各部门权责关系应进一步明确,可探索建立公安、应急管理、市场监管等部门之间的综合联动机制,强化指挥协调,压实各部门监管责任,通过全链条上下游的持续打击震慑,形成监管合力。

与此同时,还需推动安全监管力量向基层安监站、村组干部、网格员等延伸,建立常态化非法生产排查机制,完善基层联防联控机制,加大突访、暗访力度,谨防干部成为“保护伞”。

养猪场为何发生爆炸?——湖南醴陵非法生产烟花爆炸事故调查

据新华社长沙7月13日电 7月11日凌晨4时许,湖南省醴陵市板杉镇竹花山村一家养猪场发生一起非法生产烟花爆竹爆炸事故,造成5人遇难,2人失联。据调查人员介绍,涉案养猪场主已被公安机关控制。

养猪场里为何发生烟花爆炸事故?“新华视点”记者赶赴事故现场展开调查。

“谁也没想到里面居然会生产烟花爆竹”

近期,板杉镇竹花山村最高气温逼近37摄氏度,气象部门发出高温预警。按照当地部署,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已陆续进入高温停产期。

11日凌晨4时许,村里一家养猪场传来爆响,打破夜间寂静。“一瞬间,窗户玻璃粉碎,外面火光冲天。”住在距离养猪场百余米的刘姓村民对记者回忆说,“还以为地震了。”

11日,村民正在清理受损的门窗。(新华社记者 谢奔 摄)

记者在现场看到,周边数户村民家铝合金大门、窗户都已严重变形,屋门口散落着厚厚的玻璃碎渣,房屋内部一片狼藉,还有村民房屋墙体出现裂痕。

记者发现,发生爆炸事故的养猪场夹在两山之间,地理位置非常隐蔽。周边村民说,没有发现养猪场平日有什么异样。鉴于卫生规定,加上异味较大,外人一般不会接近。“经常在晚上看到有两辆车停在养猪场门口,但只当是有人来打麻将,谁也没想到里面居然会生产烟花爆竹。”一名村民说。

这是7月11日记者拍摄的事故现场。(新华社记者 谢奔 摄)

据了解,这家名为“民旺生态养殖场”的养猪场在当地经营多年,法人代表是刘某军的妻子。

经初步调查,今年6月底,刘某军把养猪场内一个仅有60多平方米的猪棚,出租给邻镇村民李某中进行非法烟花爆竹生产。他们从外地购置原料,昼伏夜出,组织工人通宵作业,疑似制作俗称“狗尾草”的小型烟花产品。

一名参与事故处置的应急管理部门干部估计:“引发此次爆炸的炸药量级可能在100公斤以上。”醴陵市公安局有关负责人透露,包括刘某军在内的7名涉案嫌疑人已被控制,李某中在此次事故中遇难。

暴露多重监管漏洞

烟花爆竹产业是醴陵的支柱产业之一。数据显示,当地有170余家从事烟花爆竹生产的注册企业,从业人员超10万人。

非法生产是烟花爆竹行业的痛点和风险点。“非法作坊往往在安全管理上有严重缺陷,危险性极大。”一名烟花爆竹行业监管干部表示,有关安全生产规范对企业厂房建设、生产环节物理隔离、原料定量堆放、人员持证上岗等方面有严格要求,比如一次加工药量不能超过3公斤,实施单人单间操作等。但非法作坊的硬件设施、人员素质等都远远达不到要求。

虽然相关部门下了很大力气治理,但非法生产烟花爆竹屡禁不止。据醴陵市公安局统计,今年以来醴陵侦破非法制造、储存爆炸物刑事案件31起,采取刑事强制措施54人;2022年这组数据分别为59起、88人。

违法者为何铤而走险?一名烟花爆竹行业从业者说,相比正规经营,非法生产省去了投资建厂、安全管理、缴税等多方面成本,利润率可能高出3倍以上。记者从公安、司法机关了解到,李某中在2021年曾因非法制造、储存爆炸物获刑,此次事故发生时,他仍处在缓刑执行期间。

多名从业者和监管人士反映,眼下不少烟花爆竹生产企业的库存清空,一些人“押宝”年末行情好,利用夏天淡季“抢生产”。另有监管部门人士告诉记者,养猪场作坊非法生产爆竹的工人每晚工资或可达上千元。

值得关注的是,烟花爆竹在生产、销售的“两头”监管存在安全漏洞。

多名应急管理部门干部表示,虽然监管部门要求原料生产厂家严格核实购方安全生产许可资质,但操作层面不乏有挂证、造假证等方式“钻空子”的情况。在销售层面,非法生产作坊惯用的一个手段,是通过“走后门”进入有证生产厂家完成“变身”,或者直接“山寨”正规厂家的外包装,盗用其安全生产许可编号,流入批发市场。

此次事故还暴露出一些非法生产作坊隐蔽性强、监管难度大的问题。板杉镇派出所民警表示,这家藏匿在养猪场的非法作坊选址隐蔽,只在夜间生产。板杉镇分管安全生产的干部说,此前确实不曾进入养猪场排查。这种人工生产爆竹的方式不使用大型设备,灵活性很强,一旦把原料和产品搬离,监管者很难发现生产痕迹。

另外,一名监管部门干部指出,部分基层单位责任落实不严,有的甚至存在利益牵扯,排查工作流于形式,形成监管盲区,让非法生产有机可乘。

警惕隐秘角落里的风险,完善基层联防联控

11日,湖南省应急管理厅召开全省安全生产“打非治违”暨烟花爆竹安全监管工作紧急视频会议。12日,醴陵市启动烟花爆竹“打非清剿”行动,强调对非法生产要“严查、严打、严管”。

湖南浏阳、醴陵,江西上栗、万载,四个县市是全国烟花爆竹产业集聚区,产量占全国85%以上,也是生产烟花爆竹的重点监管区域。

多名公安、应急管理部门干部认为,目前烟花爆竹行业监管出现两极分化:正规生产企业的监管越来越严格、规范,而处在“隐秘的角落”的非法生产活动则越来越隐匿,且出现向非主产区外溢的苗头。

一名从事烟花爆竹行业监管的干部表示,以前非法生产窝点大多位于偏僻地区的废弃民房、厂房,随着打击力度不断加大,这些窝点不断变换场所,流动性也大大提高。“有的在高层电梯民房里生产,有的在货车货厢里流动生产,‘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及时发现和打击的难度很大。”

“非法生产烟花爆竹活动还呈现小规模、碎片化组织生产的趋势。比如这次的养猪场窝点,不用电、不用机械、不挑场地,技术门槛低,拉几个有经验的当地人就能搞生产。”这名干部对记者说。

受访应急管理部门干部建议,治理和打击非法生产应着重管好“两头”——在原料端,加强对违规销售易制爆危险化学品的打击力度,严格落实原料流向管理;在销售端,加强对经销商经营合规性的督查检查。总之,让非法生产窝点“原料进不来,产品出不去”,斩断其利益链条。

另一方面,应强化落实烟花爆竹主产区跨地区交叉检查、联合执法等监管举措,加快推进统一、标准化管理制度,对区域内原料、产品流动开展“一盘棋”治理。

受访干部还建议,针对非法生产监管,各部门权责关系应进一步明确,可探索建立公安、应急管理、市场监管等部门之间的综合联动机制,强化指挥协调,压实各部门监管责任,通过全链条上下游的持续打击震慑,形成监管合力。

与此同时,还需推动安全监管力量向基层安监站、村组干部、网格员等延伸,建立常态化非法生产排查机制,完善基层联防联控机制,加大突访、暗访力度,谨防干部成为“保护伞”。(记者席敏、谢奔、刘芳洲)

编辑 辛婧

隔热隔音门窗

隔音降噪门窗品牌

高端门窗

上一篇: 云南铝材有限公司
下一篇: 云南:民营经济向好 私企就业人员持续增长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