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云南新闻9月18日电(李静双)走进高晖的糕点铺,各式各样的糕点映入眼前:千层酥、山楂饼、小麻花……桌子上摆满了刚出炉的土鸡蛋蛋糕,金黄色的外皮,浓浓的鸡蛋香,惹人垂涎。
图为高晖摆放刚出炉的土鸡蛋蛋糕。李静双 摄
“中秋节前是我们一年中最忙的时候,订购糕点的客人很多,十多个工人都要抓紧时间才能做出来。”高晖说。
高晖的糕点铺开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县青龙镇老街岔路口,由于糕点品质好,价格实惠,生意十分红火。
今年46岁的高晖是石屏县人,妻子张力是建水县青龙镇下寨村人,婚后,高晖跟随妻子来到青龙定居。
高晖的岳父早些年是青龙镇供销社的一名面点师傅,制作糕点的手艺精湛,在当地小有名气。在岳父的指导下,高晖很快就掌握了糕点制作技术,2006年,夫妻俩在青龙镇小集镇上租门面开了一间糕点铺。
“小时候能吃上一块‘粑粑糖’,都是一种奢望。”高晖说,如今,糕点的花样越来越多,想吃就吃。儿时的回忆,让他不禁感慨。
这份手艺活,让高晖十分珍惜。为留住糕点最原本的味道,在原材料的选择上,高晖尽可能选择健康、绿色的食材,选用当地土鸡蛋,在馅料的添加上主要加入当地应季水果、板栗、山楂、核桃等。
近两年,竞争激烈,仅青龙街就新开了2家糕点店,为更好适应市场,高晖一边学习技术,一边创新糕点的品类。针对老年人群,以少油、少糖为主;针对小孩群体,在款式的制作上更加新颖,经过一系列升级改进,糕点铺的回头客更胜从前。
为了能多一份收入来稳住阵脚,2016年,夫妻俩决定腾出一间铺面来开便利店。店铺虽小,但经营商品却覆盖了日常用品到特色农产品。这些商品密密麻麻地摆放在货架上,日常的盘点耗时繁琐,给店铺的管理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为了提升店铺运营效率,数字化管理库存,在建水县烟草专卖局客户经理的帮助下,高晖安装了扫码系统。通过扫码系统,他可以轻松完成商品盘点、移动支付等业务。同时,借助系统数据分析,了解顾客消费需求,不断优化商品结构品类,进一步扩大店铺的经营品规。
随着经营的扩大,高晖的糕点铺带动了村里一部分人就业。“做糕点是手艺活,打工的同时我自己也学会了做糕点。”同村人程慧常年在高晖店里打工,对这份工作,她表示满意。
图为高晖和部分工人一起制作蛋糕。李静双 摄
靠自己的努力,2020年,高晖一家在建水县城买了房子,生活越来越好。大儿子考取了省内一所大学,这让高晖觉得很欣慰。
“父辈留给我的手艺,要一直做下去,让更多的人吃到我做的糕点。”对这份“甜蜜”事业,高晖充满信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