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苍山深处的无为寺寻过了一灯法师、去人间烟火的四季街找过了小燕子和永琪,吹过了龙龛码头的风、尝过了大理古城的菌子,沿着洱海北上,就到了喜洲
老舍的《滇行短记》中写道:我想不起,在国内什么偏僻的地方,见过这么体面的市镇,,,进到镇里,仿佛是到了英国的剑桥,街旁到处流着活水,一出门,便可以洗菜洗衣,而污浊立刻随流而逝,,,不到一里,便是洱海,不到五六里便是高山,山水之间有这样的一个镇市,真是世外桃源啊
喜洲离大理古城18公里,开车20来分钟就到了,出门人起得早,到古镇的时候太阳才刚刚升起
也分不清东南西北,停好车,沿着一条花树簇拥着的小街往镇里边走
因为是行程的最后几站,攻略做得潦草,倒是真正的随遇而安的走法
先遇见一间清真寺
寺里静悄悄的,只有阳光郑重地沿着台阶一级一级地走下来
被木门上精致的雕花吸引了目光,凤穿牡丹,鹤舞荷塘
清真寺旁边是个叫作“稼穑集”的展馆,陈列着喜洲的旧时光,电影院、供销社、村公所,,,
那个年代名特优新的9吋电视机、花手绢儿、铝饭盒、线团、搪瓷缸子搪瓷盆、、、
那个年代办公必备的算盘、帐本、藤椅、竹编壳子的热水瓶、搪瓷灯罩的白炽灯和时不时停电就要用到的汽灯、、、
原来千里之外的喜洲跟我童年的小镇配置是一样的啊,那时候全国的小镇都是统一标配吧?
几个木头人坐在廊下畅想未来
一只青蛙在麦田里默默地练瑜伽
我们在横街纠结,是该往左还是往右呢?貌似应该跟着电瓶车走
果然跟着本地人是对的
只是来得太早,匠志集·大理民艺中心还没有开门
匠志集由百工馆、甲马版画艺术馆和喜洲老街三部分组成,尤其是百工馆,据说集中了大理特色的白族布扎、制银制革制铜、民间泥塑、土陶瓦猫、木雕擀毡等等二十余种当地技艺,很想去看看
可惜要9点才开馆
恋恋不舍地往前走,这边是条商业街
有勤快的店家正卸下一块块厚重的木门板,准备迎接新的一天
玫瑰睡眼惺忪地攀援在白族姑娘的楼头,白族姑娘还在睡梦中
前面就是传说中游人来喜洲必拍照打卡的网红转角楼
算是喜洲的地标建筑,建于1945年,是村民杨如轩的旧宅,里面有个喜洲照相馆,当然也还没开门
我站的这个角度不对,网上这张照片才是正确的打卡方式,记得别偏了
一辆马车慢吞吞地走过,马蹄得得
一路往东,喜洲冰棍厂的门市部刚开始营业,店员正把一筐新到的酸奶摆到柜台上
东门外是另一个网红打卡点:喜洲稻田
这会儿地里种的不是稻子,是麦子,毛茸茸的麦田映着素雅的白族民居,浸润着一种恬淡的生机
田间小径将大片的嫩绿切割开来
水光盈盈,如同春天妩媚的眼波
换了一条小巷往回走
喜洲很小,以四方街为中心,四条主街向外展开,主街又延展出各种深巷,通达古镇的每一个角落
街边有白族妇女在给来古镇旅行的小女生编彩色的小辫,小女生乖巧地坐在小椅子上刷手机,要不了一会儿,古镇的青石小巷里又会多一道移动的青春靓丽的风景
喜洲,古称史城,又称大厘城,相传,南诏王和他的王妃经常离开王都,到此居住
喜洲古镇没有大理古城大,却是大理商业的发源地,有当地学者断言:先有喜洲古镇,后有大理古城
古丝绸之路兴起时,喜洲帮是云南四大马帮之一,大理最有钱的人出自喜洲,大理最气派的白族院落在喜洲
喜洲商帮以杨、尹、董、严四大家族为代表,衣锦还乡的巨商大贾在喜洲建的大宅记录着他们曾经的辉煌
尹家
董家
开辟成了喜林苑酒店的杨家大院
谢绝参观就谢绝参观吧,如果住在喜林苑,可以留意下石库门后面的“国宝级”门楼,以及第一进院落走廊上刻着老主人杨品相人生感悟的围栏锦囊,比如其中有一条:心上无过不去之事便是好人
朴素到无可辩驳的真理
杨家大院围墙的花窗里可以看见刚才去过的“喜洲稻田”的四季
在喜洲,80%以上是白族居民,这里保留了大量明清以来的民居建筑
白族民居以白色为主色,青砖、白墙、灰瓦,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一进两院、走马串角楼
斗拱重叠,翘角飞檐
有点像徽派建筑,但比素白的徽派建筑更多色彩更鲜活
在大理,新房落成后,都会请大理本土画师用矿物质颜料在新房的墙壁、照壁、山墙、房檐、屋梁、斗拱、大门、窗户等部位饰以精致的彩绘,是装饰,也是驱邪避灾、祈祥求福的意思
彩绘最讲究打底工序,木结构多用猪血、桐油和石灰调和而成的猪血灰打底,泥砖墙上则需要用纯质熟石膏与白棉纸拌和、制成“纸筋灰”抹在需要彩绘的部位,待半干时进行彩绘,经过打底的彩绘不易褪色
白族民居的彩绘中,香草纹、如意云纹和回纹出现最多,配以各种吉祥图案,渔樵耕读、棋琴书画、流云飞鹤、四喜登梅、锦上添花、四季平安等等
最喜欢山墙上这个牡丹卷草的图案,简洁大气,有没有房子有了灵魂、灵魂瞬间升华的感觉?
早在1200多年前的南诏、大理国时期,白族建筑中就已经广泛采用彩绘,你看《南诏图传》中这张“修廊曲庑”图,曲廊的檐下、台基上隐约都有精致的彩绘
2008年,白族民居彩绘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除了彩绘,白族民居还多在大门、屋檐制作木雕,照壁以泥作浮雕
特别喜欢这些墙上的小动物
活泼灵动,不知道是泥塑还是砖雕?
杨、尹、董、严,还差个严家大院,严家大院在四方街这里
最地道的白族民居风格,我们两个外行就是路过瞧个热闹
关注点还是在四方街的吃食上,围着四方街的牌坊有很多小吃店
比如这家
喜洲有三绝,商帮,建筑和粑粑,可见喜洲粑粑的地位
喜洲粑粑通常有三种口味:肉馅、加肉加蛋、和什么也不加的甜味,据说必须是用上下两层炭炉烘烤的,味道才正宗
胡乱走了一通,这会儿想起来看地图,一边啃粑粑一边研究接下来往哪逛
往西吧,四方街往西也是一条青石板小街
一筐陶器随意放在路边,小贩去哪了?
紫苏,梅饼,紫苏是什么?查查,紫苏可以药用、油用,可以当香料可以食用,新鲜的紫苏叶可以解腥解毒,提味祛寒
小街左右伸出去很多小巷,一条小巷口,挂着扎染的民族服饰
一条小巷里,有喜洲居民民背着手慢慢踱远
一阵香味飘来,是喜洲奶奶在街角烤豆腐
大理自然少不了玫瑰,大理的玫瑰会说话
不管是前世遗落的,还是今生遇见的,会说话的玫瑰愈发地让人牵挂,何况是烤得香味缱绻的玫瑰花饼
铺陈在阳光明灭间的扎染冰箱贴也是很好的手信
这个洱海地图是不是很别致?
风花雪月的大理,世外桃源的喜洲,这里的冰棍都像是花开
一路逛到街西头,一棵500岁的老榕树守在路边
这是喜洲的风水树
往里走有一个古戏台,这会儿没有锣鼓铿锵没有人出将入相,古戏台静静地站在岁月里
再往前走就出古镇了
古镇大门的正面是这样子的,喜洲人说:喜洲,是白族第一镇
西倚苍山,东临洱海,喜洲,适合慢慢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