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又称“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Exchange Traded Fund的缩写),简称“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又称“交易所交易基金”
。ETF是一种跟踪“标的指数”变化、且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基金。ETF,属于开放式基金的一种特殊类型,它综合了封闭式基金和开放式基金的优点,投资者既可以在二级市场买卖ETF份额,又可以向基金管理公司申购或赎回ETF份额,不过申购赎回必须以一篮子股票(或有少量现金)换取基金份额或者以基金份额换回一揽子股票(或有少量现金)。由于同时存在二级市场交易和申购赎回机制,投资者可以在ETF二级市场交易价格与基金单位净值之间存在差价时进行套利交易。
针对ETF,交易所每15秒钟显示一次IOPV(净值估值,Indicative Optimized Portfolio Value),这个IOPV即时反映了指数涨跌带来基金净值的变化。
ETF在交易方式上结合了封闭式基金和开放式基金的交易特点,既可以在交易所买卖交易,也可以进行申购、赎回。买进(申购)基金份额有两种方式,一是现金,二是用一揽子股票。但在卖出或赎回时,投资者得到的是一揽子股票而非现金。ETF最大的作用在于投资者可以借助这个金融产品具备的指数期货、商品期货的特性套利操作,有助于提高股市的成交量。
ETF最早产生于加拿大,而其发展与成熟则主要在美国。以美国为例,从1993年底到2003年底,美国ETF基金资产从4.64亿美元增长为1509.83亿美元,相当于翻了324倍。截至2004年6月底,全球ETF产品资产总值达到2464亿美元,遍布世界各大证券市场,是近10年来发展最为迅速的金融产品之一,成为一种大众化的投资工具。
什么是对冲基金?
对冲基金(也称避险基金或套利基金)意为“风险对冲过的基金”,
起源于50年代初的美国。当时的操作宗旨在于利用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产品以及对相关联的不同股票进行空买空卖、风险对冲的操作技巧,在一定程度上可规避和化解投资风险。1949年世界上诞生了第一个有限合作制的琼斯对冲基金。虽然对冲基金在20世纪50年代已经出现,但是,它在接下来的三十年间并未引起人们的太多关注,直到上世纪80年代,随着金融自由化的发展,对冲基金才有了更广阔的投资机会,从此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20世纪90年代,世界通货膨胀的威胁逐渐减少,同时金融工具日趋成熟和多样化,对冲基金进入了蓬勃发展的阶段。据英国《经济学人》的统计,从1990年到2000年,3000多个新的对冲基金在美国和英国出现。2002年后,对冲基金的收益率有所下降,但对冲基金的规模依然不小,据英国《金融时报》2005年10月22日报道,截至目前为止,全球对冲基金总资产额已经达到1.1万亿美元。
在一个最基本的对冲操作中。基金管理者在购入一种股票后,同时购入这种股票的一定价位和时效的看跌期权(Put Option)。看跌期权的效用在于当股票价位跌破期权限定的价格时,卖方期权的持有者可将手中持有的股票以期权限定的价格卖出,从而使股票跌价的风险得到对冲。在另一类对冲操作中、基金管理人首先选定某类行情看涨的行业,买进该行业中看好的几只优质股,同时以一定比率卖出该行业中较差的几只劣质股。如此组合的结果是,如该行业预期表现良好,优质股涨幅必超过其他同行业的股票,买入优质股的收益将大于卖空劣质股而产生的损失;如果预期错误,此行业股票不涨反跌,那么较差公司的股票跌幅必大于优质股。则卖空盘口所获利润必高于买入优质股下跌造成的损失。正因为如此的操作手段,早期的对冲基金可以说是一种基于避险保值的保守投资策略的基金管理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