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生活打卡季#
事业单位由于是从2014年10月1日才开始缴纳养老保险的,到现在为止实际缴费年限也就是8年的时间,在这期间办理退休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都在担心自己退休后能拿多少养老金,养老金是怎么计算的,在职时的专业技术职称在养老金计算时有没有用?
其实大家的担心都是可以理解的,这种担心也是正常的。如果属于企业的职工,技术职称在退休时养老金计算时几乎没有关系,但是在国有企业,由于专业技术职称要增加工资,工资的增加就意味要增加缴费基数,由于企业职工的缴费年限是从1992年开始的,实际年限比较长,所以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人,由于缴费基数的提高,技术职称对于增加养老金也是有用的。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岗时有的是管理岗,有的是技术岗。管理岗位工资福利待遇是和职务、职级挂钩的,专业技术岗主要是靠专业技术职称来增加工资福利的待遇,专业技术职称越高的人,基本工资和薪级工资都会越高。在养老保险制度实施以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要按照本人的实际工资作为养老保险和职业年金的缴费基数,从实际缴费年限来分析,专业技术职称对于增加退休后的养老金是有重要因素的。
由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缴纳养老保险的时间比较晚,在最近几年退休的人员,大部分人的缴费年限主要还是视同缴费年限。视同缴费年限在计算养老金时,主要是计算基础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基础养老金计算时,要考虑平均缴费指数,在计算过渡性养老金时,要考虑视同缴费指数。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平均缴费指数的计算,是包含了视同缴费指数和实际缴费指数两个方面。其中实际缴费指数比较好计算,就是按照每年的缴费基数除以社保部门公布的缴费基数。
比如2022年四川省社保部门公布的缴费基数是6785元,如果本人的缴费基数也是6785元,缴费指数就是1.0,如果本人的缴费基数是8000元,缴费指数就是1.18。平均缴费指数就是将历年的缴费指数相加除以累计缴费年限,就是平均缴费指数。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平均视同缴费指数,由于没有实际缴费,也没有实际缴费基数进行计算,按照人社部发(2015)28号文件的规定,是按照本人的职务、职级、专业技术职称来计算,作为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技术职称的高低,专业技术职务的任职年限,就是计算视同缴费指数的重要依据,专业技术职务越高、任职年限越长的人,视同缴费指数就会越高。
视同缴费指数加上实际缴费指数除以累计缴费缴费年限的平均值,就是平均缴费指数。平均缴费指数在养老金计算中,主要是用于计算指数化缴费工资,指数化缴费工资就是获得养老金计发基数的比例,指数化缴费工资越高,基础养老金的基数就会越高,所以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技术职称,对于退休后的养老金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从过渡性养老金计算办法来看,视同缴费指数是用来计算视同缴费期间,指数化缴费工资的重要因素,比如视同缴费指数是1.0,养老金计发基数是8000元,视同缴费的指数化缴费工资也就是8000元,如果视同缴费指数只有0.8,视同缴费的指数化缴费工资就是有6400元,这对过渡性养老金的影响也是比较大的。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养老金,和专业技术职称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也就是说在岗时,专业技术职称越高的人,专业技术职务任职时间越长的人,不管是视同缴费指数还是实际缴费指数都会越高,退休后的基本养老金和职业年金都会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