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信托业务风控指标,以及信托业务风控指标包括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什么样的信托项目,不能碰?信托产品的风险等级是如何评定的?信托产品风险大吗?信托产品在三方买和直销产品有什么区别吗?什么样的信托项目,不能碰?感谢邀请,我是信托者(原信托包打听),专业从事信托。
这问题简单直接,不必再多做剖析了。
什么样的信托不能碰??
我个人见解:我是挺认可信托的风控,但凡一个项目从尽调开始到最终面世,走完了整个流程,我是愿意相信这是一件合格的成品。
如果说真的什么样的项目不能碰,我能想到的答案是趋势2个字吧。
每个时代,或者不同的时间段,都有它主打的产品类型。
打比方,几年前矿产信托也是火热一时的项目产品。但是如今,这是属于落后产能的行业,大家再去投资,这就有点犯傻了。
所以总结下来,第一条相对落后、淘汰的行业,不要去投。
第二条,负债率过高的融资方,谨慎投资
这类项目常常出现在政信项目。
因为大家都知道所谓政信项目,融资方就是当地的政府或者下属的融资平台,其投资去向多为基建和民生工程,这类项目有一定的公益性质,这边决定了项目到期的还款来源多半是流动性的补充。在经济上行期尚好,一旦经济下行期,资金紧张,如果当地的负债过高,比如云贵川地区,内蒙古地区,当地财政并不是特别吃香情况下,这类借新还旧的项目,就能谨慎投资。此外选择这类项目,融资方股权结构一定是越清晰越好,一旦违约,还有所谓的“城投信仰”,那回款也就是个时间问题,不存在跑路风险,但是一旦融资方背后情况太过复杂,牵扯不清,容易被“官方”抛弃,这就真成“肇事孤儿”了。
第三类,交易结构复杂,银行套资管,资管套信托,这类项目不要碰
不过资管新规出台后,明确去杠杆,去通道和去嵌套,这类通道业务已经大大缩水了。
还有一类,工商企业类往往是走的股权或者股票质押的模式,和二级市场紧密挂钩,股市低迷下一定不能碰。
以上,就是我的分享,感谢阅读,麻烦点个赞,加个关注!!!
信托产品的风险等级是如何评定的?信托风险的产生是多方的,如果硬是要划定一个标准:那就是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外部因素信托风险的外因,主要指的是信托公司之外的风险因子,最常见的就是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
市场风险包括宏观环境中的变化引起的不确定性,尤其是经济周期,财政货币政策以及产业政策等等。
经济周期:投资有周期之说,也就是教科书中的繁荣和萧条。信托项目同样存在这样的规律,在经济萧条的时期,交易对手获利能力和还款能力普遍出现下降,收入不及预期就容易出现产品违约的现象;反之在经济繁荣时期,信托产品发生了风险可能性较小,而且收益率较高,所以说信托产品其实是顺周期的与银行信贷是一个道理。
财政货币政策:了解宏观经济的朋友都知道,这两个政策对于经济的走向有一定的影响(近年来呈现出衰退)。当财政或者货币政策宽松的时候,整个行业融资需求比较旺盛;而当财政和货币政策紧缩的时候,企业再融资渠道不顺畅,金融行业风险上行。
产业政策:信托产品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那么风险比较小,如果投向于国家限制产业,则可能出现较大的产业政策风险。
信用风险这是融资类信托产品的主要风险,也就是交易对手的违约风险。借款人能否取得预期的收入和盈利,直接关系到信托产品能否如期兑付。借款人未来的收入受多种条件的影响,具有相当的不确定性;此外也存在交易对手不按约定违规使用资金或非法挪用资金的风险等。
流动性风险又称支付风险,指的是信托产品期限届满或者在一定时期类没有足够的资金向委托人兑付。现实中常常表现为资产无法变现,存在流动性危机。流动风险在房地产信托项目中表现尤其明显,鉴于房地产市场较为复杂且受调控开发和政策等影响,往往会出现项目到期但是房子还没有盖好或者盖好了没有销售等问题。
这个时候的信托产品,就很容易出现流动性风险。尽管信托控制了资产,但是资产难以变现或者短期难以进行变现,这就是流动性风险。对于房地产的流动性风险而言,如果资产标的较好或者是交易对手较强,那么还是能够完成对付的。
内部因素指的是信托产品在设计和操作中存在一些缺陷,比如尽调失职,风控措施不足或者是过于薄弱以及交易结构设计上存在一定的瑕疵,也有可能不符合政策监管的要求,主要表现为操作风险和管理风险。
管理风险指的是信托的准入和以及尽调的前期、中期和后期管理中,出现的差错或失误;也有可能违规为大股东输送利益,比如自融等等。操作风险就是违规发放或者对担保措施缺乏有效的控制以及其他一些法律方面的问题。
第三部分:如何判断信托风险?尽管不同信托的侧重点不尽相同,但仍然有一些原则是通用的。以融资类集合资金信托为例,判断风险的维度在以下几个方面:交易对手实力,第二还款资金和抵质押情况,交易结构以及担保措施。
交易对手实力
交易对手指的就是与信托公司发生投资交易的对象,即借款人。判断一个信托风险,首先就要考察交易对手的资信、实力和信用评级,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信托产品的安全性。同样地,也要密切关注整个宏观经济形势和周期。经济形势好的时候,交易对手的大概率能实现对付;经济差的时候,信托的风险会不断加大。
考察交易对手的实力,首先要关注其所处的行业、地位以及经营情况以及近三年的整体的资产负债和利润规模等信息。如果涉及到于集团公司的,还要看集团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间的资产负债情况,以及关联交易等。
还款来源
对于大部分以项目贷款形式或融资性信托而言,一定要牢固树立“第一还款来源第一性”的原则,这也是银行授信的最重要原则。投资者必须高度关注第一还款的可靠性和可行性,而不是过于迷恋抵押物,这才是正确的投资理念和姿势。
在此基础上,还要考察第二还款来源的可靠性。
所谓第二还款来源,指的是交易对手发生违约情况下信托公司能否通过处置抵押物来实现资产的保全和投资者的本息兑付。如果是股票质押类的信托,那么要看股票所在的板块行业地位,质押率和市值以及合规等问题;包括公司近三年的财务和现金流状况,都是考察的重点。如果抵押物是土地或者是房地产,那么还要考虑土地所在的城市,所在的城市中的区域位置,市中心还是边郊,土地成本,周边土地的市场的开发和资金回笼;当地的房产调控政策比如限购、资金上浮比例等多个方面。
交易结构
指的是信托产品中优先和次级比例,在前面的文章中笔者反复强调过,很多信托产品在设计的时候,除了常规的风控措施外还控制了一部分额外资产,来保证优先级投资者的本金和利益,也就是当劣后级。可以理解为一个安全垫,只要项目亏损不超过一定比例的优先级的,本金和利息都是安全的,通过这一的形式能够大大的降低了投资者面临的风险敞口。
担保措施
现实中表现为引入第三方公司,进行一个资金差额补助和担保,考察担保措施要着力考察担保人公司的实力,这个和之前考察交易对手实际是一个性质,这里便不再赘述。
写在最后信托风险持续,且行且珍惜。
交易对手的实力,第一还款来源和用途,抵押质押情况,交易结构以及担保措施等。这五个方面,能够帮助投资者构建一个基本的观察信托的一个维度和视角。
信托产品风险大吗?感谢邀请,我是信托者(xintuozhe123),专业从事信托。
不但信托产品,任何资管产品都有相应的风险,只不过这个风险是否在可控范围内罢了。
资管新规出台明确要求打破刚性兑付,这信托产品闭着眼购买的时代也是一去不返了。
先列举一些数据吧,根据中国信托业协会提供数据,截止2019年第一季度整个信托业资产管理规模在225392.44亿元,其中风险项目规模在28305904万元,占比1.25%,完全在安全范围之内,因而当下信托风险还是整体可控的!!!
好了,以上就是我的分享,感谢阅读,麻烦点个赞加个关注!!!
欢迎具体问题在评论区留言,也可以具体交流
信托产品在三方买和直销产品有什么区别吗?感谢邀请,我是信托者,专注信托。
这是个很好的问题!!
首先必须明确:在国内,能发行信托项目的有且仅有信托机构——在营业68家。
而认购渠道有不止一条渠道:
银行、券商等金融机构代销渠道;
信托机构直销;
合规的三方财富机构
即使像银行代销信托项目,也不参与项目的具体管理,管理方只有信托机构,不过早期的通道业务算个例外,信托只是起到一个通道作用,真正管理方另有其人,现在资管新规颁布,通道业务受到限制,规模大减。
综上所述,一个项目从创意到最终成形为信托产品,这一整套程序都是在信托机构完成,而且必须符合准入标准,否则不可能成为信托。就这一点而已,题主的问题只是在销售渠道上的不同,就管理和发行上,主动权和决定权皆在信托机构,并无过多区别。
另一方面,截至目前,信托也是以非标业务为主,对于信托机构,真正的收益还是来自于“利差”。故扩大规模是利润增长的主要方式,故而在发行项目前端的资产筛选环节,有项目经理主动出击寻找项目的,从立项、过会到最终成型倒是一路跟踪,手把手拉扯出来的,此类项目不在少数,优点在于;项目经济对项目全程把握,更为知根知底,在投中、投后管理上更有优势,而另一方面,也有融资方主动找信托合作,要求借助该平台发行项目进行融资,此类项目更多是按信托机构具体要求、风控程序来达到过会和立项标准,而且一旦项目可以成型,多半也会拿下项目的销售渠道。所以在此处,还是有所差别的。
众所周知,信托资管规模占比最大的两大类型是政信项目和房地产信托,该2大类融资方或为城投平台,或为房企公司,能过信托风控的交易对手实力也不会过低,一般可圈可点,更为重要的信托机构分风控设计,并非一道而是几道甚至几十道程序为项目质量把关。所以,笔者认为不必过多纠结项目来源是项目经理主动出击还是被动上门。关注点应该在交易对手综合实力和信托机构的风控能力。
以上就是我的分享,一点愚见,感谢阅读,如有帮助,帮忙点赞、转发,让更多需要得人看到,再次感谢!!!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