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宝钢欧洲有限公司,宝钢美洲公司在美国哪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意大利达涅利公司的详细介绍
达涅利集团(DanieliMetallurgicalEquipmentCo.,Ltd.)是一家具有百年历史的钢铁工业设备制造商,是世界三大知名的冶金设备制造商之一,总部位于意大利。达涅利集团在全球17个国家设有工厂或办事机构,总雇员近6000人。
1914年,MarioDanieli和TimoDanieli兄弟二人在Brecia建立Angelini钢厂,这是欧洲的第一个电弧炉炼钢;
1929年,迁至Buttrio达涅利现在的地址,开始生产冶金辅助设备;
1944年,发明世界第一台滚动导卫。
1955年,LuigiDanieli接手达涅利的生意,雇员50名,开始制造冶金设备,创造了“短流程”的概念;
1961年,达涅利售后服务公司成立;
1964年,在德国建设了全世界第一套“短流程”钢厂;
1977年,在东德建设了达涅利的第一个“交钥匙工程”,一个完整的长材连轧厂;
1980年,进入中国市场,第一个客户是安钢棒材厂;
1986年,在意大利建设了第一套“方坯连铸---棒材连轧生产线”。在美国,达涅利棒材的市场占有率达到80%。收购1856年成立的瑞典摩根莎玛。销售额达到3.9亿欧元。员工1870人;
1988年,创新发明全液压HAGC,安装于台湾安丰钢厂;
1991年,CeciliaDanieli任董事长。收购Wean,United公司,制造板带设备,这2家公司占当时板带市场的60%;
1996年,制造冷轧机、中厚板。开发直接还原铁技术;
1999年,板带市场占有率达到30%。长材市场占有率65%。收购Corus设备部门和Frohling.发明大盘卷spooler;
1999年6月17日,CeciliaDanieli董事长逝世,年仅56岁。
2000年,收购英国Davy.集团员工达到3200人,生产了达涅利第一套油膜轴承;
2001年,Banedetti任董事长。中国唐钢热轧板创造世界纪录300万吨/年。青钢高线速度达到115m/s。发明了高线的“油膜轴承吐丝机”;
2004年,达涅利北京公司成立。厚板连铸机进入“宝钢”“阿赛洛”;
2005年9月,成立达涅利北京公司;
2008年6月1日,达涅利常熟服务基地成立。达涅利集团销售额达到43亿欧元;
达涅利集团,是一家百年历史的冶金设备制造商,世界三大知名的冶金设备制造商之一,总部位于意大利。在全球17个国家设有工厂或办事机构,总雇员超过12,000人,拥有持续创新的设计团队、可信赖的无忧运行备件部。1979年进入中国市场,2008财年销售额43亿欧元。
1.未来的钢铁工业,在有限资源情况下炼钢,保持提升利润,需要提升设备、管理的水平。
2.达涅利立志成为:可信赖的创新团队,服务全球钢铁业;例如,油膜轴承吐丝机,无头轧制EWR,均为世界首创,为客户提供新技术。
3.根植中国,为中国钢铁业提供世界最先进技术、“无忧运行”;
二、经济全球化与跨国公司并购的发展趋势怎样
1、1.经济全球化的概念及其利弊分析
2、“经济全球化”这一词最早是由T?莱维于1985年提出的。[7]它是指货物和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程度提高的过程。[8]具体而言,经济全球化是国与国的民族经济通过产品、服务、资金和技术的跨越国界流动,摆脱国家管制,互为联系,互为依存,并且使这种联系与依存不断深化的一个过程。
3、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贸易自由化、生产国际化和金融一体化,其中生产国际化是其核心。
4、经济全球化在几百年前就已经以各种方式开始,但是在最近一些年中其速度大大加快,特别是生产要素的流动更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扩张。当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征是资本以及体现在资本中的技术的流动性的增大和配置效率的提高。
5、经济全球化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这其中包括,经济全球化进一步深化各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在世界范围内形成生产体系;经济全球化为世界贸易的自由化奠定了基础;经济全球化推动了国际企业的合并与兼并,跨国公司的全球化经营战略,也随之发生变化;经济全球化加大国际金融市场的风险,迫使国际金融机构加大监管职能;经济全球化给欠发达国家追赶世界水平创造了机会,同时也提出了严峻挑战;经济全球化导致了国际关系发生深远变化,相互协调将成为时代的主旋律;经济全球化使得各国经济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相互依存进一步加强;经济全球化与科学、技术的进步相互作用,人类也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6、事实上,经济全球化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它还是一种文化现象、政治现象。说它是一种经济现象,是因为它使生产活动全球化,世界多边贸易体制形成,各国金融日益结合,投资活动遍及全球,全球性投资范围框架开始形成,跨国公司作用进一步加强,经济贸易往来和人才的流动呈现世界性。
7、说它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因为国际社会存在着共同的利益,人类的文化行为、文化创造具有普遍性、共同性,文化可以超越不同国家、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说它是一种政治现象,是因为经济的全球化、文化的全球化要求各个民族国家承认、维护和促进世界政治体系的共同标准。
8、它要求各个民族国家必须把自己的政治发展纳入全球化的轨道。
9、经济全球化在给世界和人类带来福利的同时,它也带来了许多负面的影响。经济全球化使贫富差距扩大;经济全球化使全球金融市场风险增大;经济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依附性更强;经济全球化使全球生态系统遭到过度开发和破坏;经济全球化使民族国家的主权得到削弱,使权力集中在几乎不受任何监督控制的少数几个经济单位(如跨国公司)的手里;经济全球化使工会的权利受到损害等等。
10、经济全球化造成的上述问题与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分不开的。经济全球化仍然是在国际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的情况下形成和发展的,其本质是由发达国家为主导的经济全球化。今天,世界仍是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起主导作用,经济全球化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推动,所以其更多地符合发达国家的利益,是发达国家市场和资本拓展的过程。
11、经济全球化的另一个本质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的一次产业结构调整。这次资本主义产业结构调整是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某些产业当中的部分环节转移出去。[10]而这种转移正是通过跨国公司对外投资和并购来实现的。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扩张,其结果是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及其势力遍及世界各个角落。
12、经济全球化的第三个本质是世界经济运行规则的全球化,其实质是市场经济规则在全球范围内拓展的过程。市场经济规则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微观市场规则,主要是少数几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将其国内的市场运行的规则在全球推行,跨国公司在全球扩张所形成的市场规则(美国模式);另一种是宏观经济规则,它是由WTO、IMF和世界银行等国际经济组织在各种多边安排下所制定或形成的正式制度或规则。
13、从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我们可以看出,拥有世界绝大多数资本的发达国家及其跨国公司是当前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但是,事实上,如果发展中国家拒绝接受不平等,那么他们面临地将是经济发展速度更慢的代价,这更加让人难以接受。然而,参与经济全球化并不表示发展中国家能够赶上发达国家,它也许变得更加困难。
14、由于发展中国家对资本市场缺乏有效的管理,市场经济法制体系不健全,缺乏人才和经验,这使得发展中国家容易受到资本市场的冲击,而较难从中得到收益。从亚洲金融危机中,我们由此可见一斑。看来如何正确、有效地对待全球化,如何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发展壮大已成为发展中国家深刻思考的问题。
15、2.经济全球化与跨国公司并购之间的关系
16、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跨国公司作为世界经济的重要行为主体,对经济全球化的产生和发展起着直接的推动作用。跨国公司以其卓有成效的生产有利地推动了各种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和优化组合,在专业化的基础上,实现了规模经济,带动了投入产出的提高。
17、据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发布的最新统计,目前,全球共有跨国公司总数6。3万家,共有约70万家国外分公司。在过去的十年里,跨国公司的国外分支机构的全球产出和销售额的增长速度,已超过世界国内生产总值和世界出口的增长速度。在市场方面,跨国公司的产值已占全球总产值的25%。
18、世界外国直接投资在1999年已达到8650亿美元之巨,2000年将达到1000亿美元。
19、在跨国公司从微观层次上驱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并购是其配置资源、铸造一体化国际生产网络的战略手段,是推动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最深刻的表现形式。跨国公司通过并购实现交易内部化、生产过程跨国化和国际生产企业化,从而实现使世界经济跨国公司化的目的。
20、当今跨国公司并购的发展是世界经济发展中的重大历史变迁,跨国公司通过并购来实现对全球产业结构的重新整合,使世界经济从各国国民经济的简单的排列组合变为跨国公司的排列组合。难怪有学者甚至这样预言,本世纪将是“跨国公司时代”,跨国公司可能控制全球经济,左右世界经济命运。
21、跨国公司在推动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的同时,也受到经济全球化的深远影响。众所周知,经济全球化和逐渐开放的世界市场,一方面给跨国公司提供了更为广泛的市场容量,使其有必要和可能展开大规模的生产和销售,以实现规模经济;另一方面也使跨国公司面临全球范围内的激烈竞争,原有的市场份额及垄断格局将不可避免地受到挑战,跨国公司面临重组的压力。
22、跨国公司为追求其全球战略与全球经营策略,要求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低成本生产和最高价格销售,尽可能提高全球市场占有率。而跨国公司强强联合和并购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具体途径。跨国公司并购是资本主义生产进行国际规模集中的一种垄断形式,事实上,它更多的体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积累的规律——剩余价值生产和实现的国际化、长期化、稳定化,其物质基础在于科技革命和国际分工的深化。
23、跨国公司并购是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大调整,这一过程积聚了人类历史上空前的储备资源、金融技术、法律手段、政府功能。[11]它不仅关系到发达国家经济,而且也关系到发展中国家市场和企业的发展。
24、3.跨国公司并购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25、持续多年的跨国公司并购浪潮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6、(1)跨国公司并购改变了世界产业发展格局
27、跨国公司并购改变了世界产业发展格局,它使新旧经济企业之间的差距在不断扩大,电信、计算机技术和制药等尖端行业中的公司业绩明显领先于汽车、钢铁和化学等传统产业部门的公司。在2000年世界500大跨国公司中,微软和电子数据系统公司(ElectronicDataSystems)1999年共收入82亿美元,而全球500大跨国公司中的10家金属企业同期亏损2。
28、(2)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有别于传统寡头垄断的新寡头垄断现象
29、新寡头垄断以知识经济为背景,以新技术专利和新技术标准排斥同业,使后进入者只能被动地跟进,无法超越。但是由于在新的竞争背景下,这种寡头垄断要求以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提供物美价廉的产品来锁定大量的消费者和用户,因此依然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30、(3)国际竞争将更加剧烈,将出现规模扩张和市场份额争夺的轮番升级
31、大型跨国公司之间的并购并不会导致市场竞争削减,反而会在规模迅速膨胀的基础上继续下去,超大规模企业间的竞争将更加惨烈,无情,尤其是在许多行业生产能力过剩的情况下,竞争失败者将被无情地淘汰出局,哪怕是昔日不可一世的巨型跨国公司。
32、(4)跨国公司并购产生的贫富分化现象也在引起广泛关注
33、轮番升级的跨国公司并购浪潮使越来越多的国家卷入国际竞争之中。跨国公司长驱直入,迅速占领市场,控制国家的经济命脉,从而导致世界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如,仅在1998年一年中,美国因国内和跨国并购造成的失业人口约为73000人,占该年美国失业人口的11%。
34、正如2000年2月联合国贸发会议上一份非政府组织提交的报告中所指出的:“公司全球化导致劳动力朝不保夕,非正式行业中体弱多病的劳动力受到排斥,这种趋势正在蔓延。”
35、(5)跨国公司并购对反垄断法和管理制度的建设提出挑战。
36、目前世界上有60多个国家通过了反托拉斯法并设立了管理机构。
37、但是由于各国经济、法律、文化传统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反托拉斯法规定的管理重点、标准和程序并不相同,这给跨国公司并购带来了不便,甚至冲突。跨国公司并购往往需要花费数以千万美元的法律和行政费用,到头来可能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因此,如何协调各国的反垄断法、解决法律冲突成为当务之急。
38、毋庸置疑,近些年来跨国公司并购的成功而迅速的发展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及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那么,今后跨国公司并购的发展趋势将是如何呢。笔者认为,在跨国公司所进行的战略调整的作用下,跨国公司并购将会出现以下一些走势:
39、1.跨国公司并购将进入相对平缓的调整期,但全球性并购活动仍将继续
40、传统经济学理论认为,经济活动在一定期间内其走势呈现周期性变化。
41、世界经济往往在一定期间内从波谷上升至波峰,再从波峰下降至波谷。跨国公司并购浪潮作为经济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也是随着经济活动呈一定的周期变化的。2000年下半年以来,随着股票市场的动荡不安,新经济浪潮在美国的降温迅速蔓延到世界范围内,市场调整了对企业价值的评估,跨国公司重新审视投资和经营理念,其并购有明显趋缓的迹象。
42、无论是美国国内并购活动,还是欧洲跨国公司在美的投资,都呈减速趋势。经历数年之久的跨国公司并购浪潮终于在2000年达到顶点之后,开始逐步退潮而进入相对平缓的调整期。在调整期内,跨国公司一方面消化被整合的企业,一方面为今后世界经济范围内的竞争做准备。
43、跨国公司并购在调整期并不会销声匿迹,在当今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及市场全球化的趋势下,全球经济结构调整和竞争的加剧,跨国公司之间的并购和重组仍将继续下去。
44、2.并购将更加追求专业化和规模效应
45、扩大企业规模、追求规模经济效应是实现资源合理配置、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产品成本的必由之路,也是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扩大市场占有额、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的客观要求。
46、一切形式的并购都与扩大生产规模有关,并购能够产生规模经济效应,规模经济效应反过来又驱动着企业的并购活动。随着科技的发展,生产工艺的不断革新,企业规模也不断增大。与此同时,市场竞争的加剧也使企业在多个行业“大而全”的分散经营越来越困难,跨国公司不得不不断地调整其结构,追求专业化经营,以抵御来自各方面的挑战。
47、当今的跨国公司并购已在更大的规模上进行,强强联合形成超级经济巨舰,来占领和瓜分世界市场已成为一种趋势。欧洲四国组成的空中客车以应对美国航空业的挑战,波音并购麦道反过来又与空中客车争夺世界航空市场;日本银行业以合并形式与美国抗衡,美国银行业也不断联合与日本竞争,等等。
48、这些都是专业化、规模化要求强强联合争夺世界市场的客观需要。
49、3.并购成为产业调整的重要方式,并购目标是为形成完整的全球网络
50、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加深,生产国际化和水平日益提高,各国产业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不断增大,产业内部分工和贸易以及跨国公司内部的分工和贸易构成新型国际分工的主导模式。
51、各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受世界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日益显著,借助于国外资源、技术、产品和市场来调整本国产业结构以满足国际国内不同层次的要求,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已成为一种国际趋势。目前各工业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都在加强本国产业结构调整,扩大对本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52、而跨国公司正是各国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生力军。跨国公司通过并购,控制原材料和核心技术,提高企业研究开发能力,加速产业结构的升级。在利用并购手段推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跨国公司以形成完整的全球网络为其目标,积极利用高新技术设备,减少企业成本,压缩库存,提高产出率。
53、4.跨国公司平行型并购增多,垂直型并购保持稳定,集团型并购减少,恶意并购将呈上升趋势
54、公司规模的发展经历了从分散、小型化,到大型、垄断公司,到大型混合型联合公司,再到特大型专业化垄断公司的发展过程,相应地,跨国公司并购活动也经历了从平行型并购,到垂直型并购,到集团型并购,再到平行型并购的历程。
55、平行型并购从一百年前的并购中占主导地位到逐步减弱,再到90年代充当并购浪潮的主导方式,这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必然。据不完全统计,1997年—1999年20年间,平行型并购在全部跨国公司并购中的比重由1993年的50%左右上升到70%;垂直型并购在全部跨国公司并购中的比重除了在1987年一度接近20%以外,在1988年到1999年间基本保持在10%以下;而集团型并购在全部跨国公司并购中的比重由1993年的40%左右下降到目前的30%以下。
56、显然,在经济日益走向全球化的过程中,市场环境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企业间的竞争愈演愈烈,即便是大型跨国公司也有可能在竞争中败北,因此,为了成为有效的全球竞争者,跨国公司不得不不断地通过全球并购尤其是平行型并购来强化其核心产业的发展,以成为行业的领先者,其直接结果是行业的日益集中和企业的超级化发展。
57、跨国公司在不断进行同行业平行型并购的同时,其进行恶意并购的情况也在增加。1999年10月25日,美国政府宣布取消1933年颁布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11月4日,美参众两院通过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宣布取消实行了大半个世纪的限制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和投资银行跨界经营的法律。
58、这两项法案的实施无疑是为了适应当今世界金融全球化发展的需要,但它同时也为跨国公司的恶意并购提供了方便。当前跨国公司的竞争主要表现为国际资本市场上资本经营能力的竞争,伴随着直接融资的扩大和资本市场的发展,跨国公司多数已是上市公司,因而就有了价格的表现形式,使跨国公司作为交易标的物的流动性大大增强,企业作为交易对象成为可能。
59、通过直接融资或并购进行资产重组和资产优化,形成优质资产,这正是资本实力竞争阶段跨国公司发展的最优战略选择。
60、5.传统产业的并购活动将日益活跃
61、随着纳斯达克指数的暴跌,传统产业重新受到重视,跨国公司在传统产业中的并购有日益活跃的趋势。在石油工业领域,英国石油公司兼并阿莫科石油公司、法国道达尔—菲纳合并埃尔夫—阿奎坦、日本石油公司合并三菱石油公司、美国谢夫隆石油公司收购德士古;在汽车工业领域,戴姆勒—克莱斯勒收购日本三菱、法国雷诺公司并购三星汽车、大众购买劳斯莱斯、福特并购陆虎;在钢铁工业领域,韩国浦项制铁与新日铁相互持股,法国尤西诺(Usinor)、卢森堡亚贝德(Arbed)及西班牙阿塞拉里亚(Aceralca)宣布合并,上海宝钢与浦项制铁结盟。
62、此外,在农业和森林产业领域里,跨国公司的并购活动也在增加。跨国公司在传统产业中并购活动的增长与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密不可分。高新技术的应用有助于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有助于传统产业的结构调整,亦有助于传统产业的产业升级。总而言之,在新经济环境下,高新技术的应用为传统产业注入了新的动力,使企业的国际竞争建立在新的发展平台之上,为未来跨国公司再掀并购浪潮埋下伏笔。
63、6.第三产业中并购的比重将呈上升趋势,高新技术领域的跨国公司并购引人注目
64、在当今世界产业结构调整中,第三产业的规模迅速扩张,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尤其以计算机、半导体、新材料、生物工程等高科技、信息产业为主,这些产业获利高,成长性强,在产业发展方面具有广泛的带动性,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扩大就业渠道,减少环境污染,改善生活水平。
65、目前工业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一般都在2/3,美国高达70%,信息服务业已成为一些工业发达国家的主导产业。近些年跨国公司并购主要围绕第三产业展开,它以信息产业为先导,以金融业并购为核心,涉及领域包括:信息、金融、保险、电信、交通运输、商业零售、生物工程以及文化传媒等等一些极具增长潜力的部门。
66、跨国公司在第三产业中并购规模持续扩大的同时,在产业合作方面也有了新的突破。1998年以来,高新技术领域的跨国公司并购出现了明显的产业融合现象。1999年,最早开发蜂窝式手机和全球移动通讯卫星定位系统(GMS)的郎讯公司与开发超薄型笔记本电脑的恒升公司合并,2000年美国在线公司(AOL)与时代—华纳集团公司的合并等等这些高新技术领域的并购活动必将对世界产业结构的变迁和经济发展带来极其深刻的影响。
67、7.金融业在跨国公司并购中占据重要地位,其并购向网络化发展
68、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发展,彼此之间联系得更加紧密的全球性经济活动迫切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全球性的、更加高效和完善的金融体系来支撑;另外,大规模的跨国公司并购活动本身也需要强有力的金融支持。
69、这些正是近年来金融业在跨国公司并购中占据重要地位的主要原因。在过去的几年里,凯恩斯主义时代的金融管制名存实亡,证券业与银行业的壁垒不复存在,人们所熟悉的保险、基金、银行、消费信用等等不再代表传统的意义,一个建立在电子网络基础上的金融超级市场已经产生。
70、今后金融业并购的发展趋势是向网络化发展,其竞争实际上成为信息技术、电子工具以及服务的竞争。金融业在跨国公司并购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同时,它在未来的跨国公司并购活动中也将会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71、8.各国政府对跨国公司并购活动采取更加宽松的管制措施
72、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竞争必然导致并购、联合,从而影响市场结构,形成垄断经营,而市场经济又要求充分有效的公平竞争,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这就要求规模经济与竞争活力相兼容,企业利润、利益目标与社会资源合理、有效的配置相兼容。
73、因此,各国对企业并购活动都进行适度控制和监管,以保证公平有效竞争。但是各国的反垄断竞争法最终都是以服从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为目的的。在当前经济一体化趋势和国际竞争加剧的情况下,企业的并购,对于发挥规模经济优势、增强科技开发能力、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扩大国际市场的占有率、增强整个国家的经济实力等方面确实有着积极的作用。
74、各国在充分意识到这种作用之后,于是纷纷对“垄断”采取宽容态度,放松对企业并购的限制。近几年,强强合并、并购资产额不断增大等等正是政府对公司并购放松管制的结果。总之,放松反垄断竞争法已经成为一种全球性的趋势,成为各国政府在新的国际经济规则环境下提高本国国际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手段。
75、9.跨国公司在发达国家间的并购将逐步放缓,但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并购活动将有所增加
76、跨国公司并购在发达国家间逐步放缓的趋势与当前全球经济大气候有直接的关系。随着美国股市走势的低迷,全球资本投资支出下降,投资者预期日益悲观,这些因素直接影响了跨国公司的投资。
77、跨国公司开始紧缩银根,调整政策,静观其变。另一个方面,发达国家可被并购的中小企业的余地的缩小也直接导致了并购减少。90年代初期,跨国公司以惊人的速度扩张其规模,它们迅速吃掉许多有较高盈利能力的中小企业,经过了十多年的并购和扩张实力,发达国家内部可被并购的中小企业的余地已经大为缩小,这就给跨国公司继续以并购形式扩大再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78、第三,跨国公司需要用一定的时间来消化被并购的目标企业也是并购在发达国家间放缓的重要因素之一。
79、与跨国公司在发达国家间的并购逐步放缓的情况相反,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并购活动今后将会有所增加。这与亚洲、拉美等新兴市场已经日益成为跨国公司投资的重点密切相关。
80、自亚洲金融危机以来,跨国公司明显强化了对亚洲、拉丁美洲和东欧等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发展中地区的并购活动。据不完全统计,1999年,美国跨国公司以200亿美元的并购金额成为亚洲地区的最大买家。2000年拉美国家企业并购总额达到902亿美元,比上一年增加了22%。
81、然而,应该注意到的是,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跨国公司并购活动尚属于支流,今后的影响并不会太大。
三、钢的历史
钢是世界上重要的基础应用材料之一,从基础设施和运输,到储存食物的锡铁罐,已经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4000多年前,古埃及人和美索不达米亚人发现陨铁并利用这个“神的礼物”来作为装饰。2000多年之后,人们才开始用开采的铁矿石来生产铁。
炼铁的历史早起源于公元前1800年的印度。公元前约1500年,安纳托利亚的赫梯人开始冶炼铁。公元前约1200年,赫梯王国灭亡,各部落带着他们的炼铁知识分散到欧洲和亚洲。从此“铁器时代”开始了
铁器时代的工匠们并不知道钢铁冶炼的化学过程。冶炼过程十分神秘,结果也依赖于铁匠的技术。技术比较高超的是南印度的铁匠们。早在公元前3世纪,他们用木炭加热坩埚熔炼熟铁,冶炼出“乌兹钢”,至今这种材料仍以其质量而闻名。中国的铁匠也冶炼出高品质的钢。
中国的炼钢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世纪,其炼钢工艺接近于“贝塞麦酸性转炉炼钢法”,这是欧洲在公元19世纪发展起来的一种工艺。在大约公元600-900年,唐朝已经广泛应用钢制农用工具。
战争是早期钢铁发展的推动力。皇家军队,包括中国、希腊、波斯和罗马的军队,需要耐用强大的兵器和盔甲。很多工具,如斧头、锯子和凿子,在加入了钢成分后更耐用和高效。
尽管钢的需求不断增加,但炼钢仍然是一个缓慢、耗时并且昂贵的工艺过程。到15世纪,钢铁已经在全世界广泛应用。剑的制作尤其凸显了钢的优良特性,刃需要有韧性、坚硬且锋利。
在12世纪,诸如高炉炼钢等工艺已经在亚洲开始出现并广为人知。那个时代的大部分炼钢工人已学会用渗碳工艺生产钢铁,即通过长时间加热在锻铁棒表层渗入碳粉以增加合金中的碳含量。这个工艺可能需要持续数天或者数周。
1740年:坩埚制铁工艺提高了产量
在1740年,一位神秘并且极富创造力的英国青年,本杰明·亨斯曼(BenjaminHuntsman),向英格兰北部的剪商透露了新的坩埚制铁工艺。应用粘土埚,也就是坩埚,使棒材的熔炼温度足够高,达到渗碳工艺的要求,同时能够将生产出的钢水铸造(倾到)出均匀、高质量的铸锭,相对过去,该工艺提高了产量。
尽管亨斯曼的发明还未实现低成本、高产量地生产高品质钢的目标,仍需要后人继续努力。但正是他的技术推动英国谢菲尔德成为19到20世纪大的炼钢中心之一。
工业革命是一个技术革新和创造层出不穷的时代,亨斯曼的坩埚技术只是这个时期众多发明中的一项。工业革命起源于英国,其对世界范围内的制造、贸易和社会各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工业革命始于18世纪,那时铁在工业领域独领风骚。而到20世纪末,钢成为新的霸主,成为现代世界位于核心地位的金属材料。
蒸汽泵驱动水车发电,即使在枯水期也能为高炉提供动力。焦炭和生铁供应充足,铁逐渐替代了木材成为建筑材料的新秀。同时,钢为动力机械时代提供了许多坚固、锋利的工具。
钻头、锯片、刃等工具都选择用钢来制造,钢铁应用范围的扩大进一步促进了发明。很快,另一个发明家,亨利·科特(HenryCort)拉开了一个重要生产工艺的序幕——轧制薄板。
(英国使伦敦成为当时最大有色金属交易中心,最早的有色金属期货市场也是这个时期在伦敦开始出现的。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伦敦金属交易所(LME))
随着工业革命地继续推进,钢铁的需求不断增加。金属材料对于贸易和运输业发展至关重要。如果没有金属就不会有铁路,造船业同样要求更高质量的金属件。造船业的供应商,亨利·科特开发了两种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生产技术来满足造船需求,并分别在1783和1784年获得专利。
第一项技术是通过搅拌搅炼炉内的熔融生铁水提高铁的质量。这种工艺通过减少碳含量,以提高金属韧性并减少脆性。第二项技术是获得终产品前的金属轧制。相对传统的锤打工艺,轧制后的金属更有韧性并且强度提高。
到18世纪,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在欧洲遍地开花。拓荒者带着那些先进的工艺和技术跨洋过海,把工业化带到了北美、日本和世界的其他地方。钢铁对美国中西部大开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用熟铁制成的犁很容易地拨开那片重质土。钢制的犁车和蒸汽驱动的设备改变了农业面貌,开始进入机械化时代。
1815年,苏格兰工程师威廉·默多克(WilliamMurdock)用废弃的步枪枪膛连接成管网,为伦敦的照明系统输送煤气。他的创举开启了钢管时代,如今钢管已成为现代社会建造油、汽和水运输系统等基础设施的基本材料。人们对钢管密封性越来越高的要求也推动了焊接技术发展,同时也开发出在焊接时能耐高温并且不开裂也不降低强度的钢种。
几个世纪以来,钢因其韧性高以及易于加工出锋利面而备受“追捧”,但其生产过程缓慢并且昂贵。19世纪五六十年代,新技术的不断涌现让大规模生产成为可能。19世纪80年代奠定了现代钢铁工业的基础。
现在,已经能够大量连续地生产出品质优良、外形尺寸稳定的钢材,并大规模应用于各个领域。此后,钢迅速代替了铁应用于铁路和各种建筑结构,从桥梁到房屋。利用钢能够制造出巨大的动力涡轮和发电机等,使得水和蒸汽能够被用来为工业化进一步提供动力,从而开辟了电力时代。
即将进入20世纪之际,炼钢业成为重要产业,科学逐步揭开了钢的神秘面纱在铁晶体中渗入少量的碳元素,有助于增加钢的强度。这也是一个成就伟大企业家的时代。在美国,当约翰·皮尔蓬·摩根买下安德鲁·卡内基的钢铁公司后,于1901年组建了美国钢铁公司。
1906年,美国钢铁公司在印第安纳州加里(Gary)建成新工厂,从此也创造了一座城市加里,2011年,美国钢铁公司成为美国第二大钢铁生产商。
随着对钢的性能更深入的了解,合金钢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1912年,两位克虏伯公司的德国工程师,本诺·施特劳斯(BennoStrauss)和爱德华·莫勒(EduardMaurer),获得了不锈钢发明专利。
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对钢铁生产造成巨大影响。如其他重工业一样,由于军事装备的需要,在很多国家钢铁制造被收归国有。而且,为了运送部队和军用物资,建造铁路和轮船也需要大量钢材。军用车辆,特别是坦克也严重依赖钢材。
20世纪60年代:战争之后进入家电时代
在经历了二战期间的经济衰退之后,贸易和工业开始复苏。那些曾为生产坦克和战舰提供钢材的企业开始转向满足汽车和家用电器等消费需求。人口膨胀期恰好也是房地产兴旺的时期。
越来越多的人口流向城市,建筑变得更加宽敞高大,而主梁和钢筋混凝土都需要大量钢材。到20世纪60年代,家庭中越来越多地使用大量家用电器,包括冰箱、冷冻机、洗衣机、烘干机等。
此外,还有起源于1955年的钢制集装箱,为船舶、公路、铁路运输提供了强大、安全的方法。汽车迅速成为受欢迎的大众消费品,并因此促进了石油天然气工业的发展。这一发展过程带动了所有钢材品种的发展。
新技术和基础设施的发展拉动了特定力学性能新材料的需求。全球钢铁企业都开始应对这一挑战,推动创新研发,新钢种层出不穷,极大地拓展了钢的应用领域。人们通过添加一定数量的不同种元素到熔融的铁矿石中,开始生产高强度低合金钢(HSLA)。
油气工业有更为特殊的需求。巨大的管线横穿灼烤的沙漠、冰封的荒野、或是浩瀚的海洋,这都需要具备高强度和高韧性,还需要有良好的焊接性能,以避免管线连接处出现薄弱点。这种情况下,HSLA钢中的锰和其他微量元素保证了所需性能。
20世纪60年代初起,HSLA钢发展迅速,被用在从桥梁到割草机等各个领域。首先,HSLA钢比传统碳钢拥有更高的重量与强度之比。一般说来,同等强度条件下,HSLA钢大约比普通的碳钢轻20%-30%。这一特性使得HSLA钢尤其适用于汽车制造,确保汽车的强度和安全性能,同时促进轻量化并节约燃料。
20世纪中叶,炼钢技术获得很大提升。碱性氧气炼钢法和电炉炼钢法成为主要的生产工艺,使得生产过程更高效、更节能。甚至允许生产者把废钢作为原料进行再利用。
20世纪60年代,汽车、家电的报废产生的废钢以及工业废钢成为重要的、容易获取且价格低廉的原料。电炉(EAFs)早出现在19世纪末,然而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被用于生产特殊钢及合金。
现在,基于废钢的充足供应,电炉更适合于大规模生产。与氧气顶吹转炉不同电炉生产速度也很快,通常不到2个小时。同时,电炉钢厂建设成本较低,这对于战后还处于恢复期的美国和欧洲工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随着粗钢生产工艺的革新,把钢水倒入模具中进行铸造的新工艺也开始出现。20世纪50年代以前,钢水被注入固定模具中形成钢锭,随后再轧成薄板,或其他形状及尺寸更小的钢材。今天生产商几乎可以为用户提供他们所要求的所有性能的钢,包括从超强钢到薄如纸的薄板。
钢材还需要涂层来防锈和防腐蚀,这对于船舶、桥梁和铁路用钢尤其重要,因为这些材料要在高温、低温、海水和雨水环境中服役。采用纯锌或锌铝混合层作为涂层的热镀锌工艺已广泛应用。
20世纪60年代,电炉(EAF)的兴起为短流程钢铁厂的发展奠定基础,也为钢铁行业带来了显著的变化。基于电炉流程的钢铁厂则不同。该流程使用废钢、直接还原铁(DRI)或生铁作为原料,生产线的建设成本通常较少,且运行也更简单,因此称为“短流程钢铁厂”。
技术革新与相对低廉的成本和便利的操作相结合,都有助于短流程钢铁厂在全球市场的扩张。
经济制度改革为钢铁企业更具竞争力注入了新能量。许多衰落的国有化公司在私有化进程中获益。1999年,KoninklijkeHoogovens(克宁克莱克-霍戈文)与英国钢铁公司(BritishSteel)合并成立了英荷康力斯(AngloDutchCorus)。
2001年,西班牙Acelaria、法国Usinor和卢森堡Arbed合并在欧洲成立安塞乐公司(Arcelor)。2002年,NKK与川崎制铁(KawasakiSteel)合并成立了JFE控股公司(JFEHoldings)。
1991年前苏联解体时,尽管多年缺乏投资,却依然超越日本成为世界大的产钢国。在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私有化吸引了大量的新设备投资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21世纪初,在俄罗斯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再加上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创造的巨大需求,为俄罗斯工业提供了广阔的出口市场,使其成为全球五大产钢国之一。
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印度企业家LakshmiMittal(拉克希米·米塔尔)创建了米塔尔钢铁公司(MittalSteel),使大量亏损的国营企业成为盈利的私有企业。
2006年,公司与安赛乐合并,成为了世界上大的钢铁生产商,全球雇员超过26万人。
2007年,印度塔塔钢铁公司并购了英国康力斯(Corus)。
随着技术、革新和资本流向四面八方。
韩国浦项与东国制钢(DongkukSteel)和淡水河谷在巴西成立了合资联合钢厂。
南美洲的钢铁生产商,如巴西盖尔道和阿根廷德钦集团(Techint)公司也在世界各地建厂。
这里仅列举几家,新的生产商也层出不群。
在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中,土耳其的钢产量从1500万吨增长到2900万吨,仅次于中国和印度。土耳其目前是混凝土用钢筋的主要出口国,也是钢结构用长材的大净出口国。
到20世纪中叶,中国还新建了许多钢铁企业,据统计当时有超过4000家钢铁企业,年产粗钢3.5亿吨。然而,这仍不能满足需求,中国钢铁工业继续增长。
2011年,河北钢铁集团成为中国大的钢铁公司,粗钢产量超过4400万吨,成为世界第二大钢铁生产商。宝钢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宝钢),紧随其后,产量4300万吨,位居世界第三大钢铁生产商。2019年,中国粗钢产量达到9.96亿吨,创历史高。
关于宝钢欧洲有限公司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