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爱ST背后公募基金背离契约现象蔓延
偏爱ST背后公募基金背离契约现象蔓延 更新时间:2010-11-28 8:39:47 本月中旬,*ST南方停牌并公告与大股东筹划重大资产重组。而让人惊奇的是,在刚刚过去的三季度,招商基金旗下的五只基金突击杀进*ST南方1458万多股,对这只重组股的踩点非常精准。 事实上,基金偏爱ST股非常普遍,今年三季度,华夏、招商等20多家基金公司旗下基金出现70笔ST股的投资。 更有不惜违背基金契约而杀入ST股票的基金。像招商大盘蓝筹基金,名字是“大盘蓝筹”,却持有多只ST个股及中小盘股票,持有非大盘股比例超出契约规定。 记者了解到,证监会一直对基金违背契约有所监测,但持股违背契约的现象在基金业界普遍存在。 布局*ST南方 2010年三季度报显示,*ST南方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中出现了五个新面孔,均来自招商基金,分别是招商核心价值、招商中小盘、招商安本增利、招商行业领先、招商安泰五只基金。招商系基金合计持有1458.7万股*ST南方,占其流通股比例高达8.53%。 同时,华宝兴业旗下4只基金也持有*ST南方,合计持股1000.6万股,占流通股比例为5.85%,不过他们均在二季度即已买入,最早的投资则是从一季度开始。 11月16日,*ST南方公告停牌,称正与其第一大股东广西黑五类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 *ST南方股价从今年7月中旬开始启动,从8元多上涨到11元左右,而在停牌前的十余个交易日开始第二轮启动,停牌前一天涨停收至13.5元。 *ST南方这家连续三年亏损的食品公司主营业务是芝麻糊和米粉,曾与上海新华闻投资就南宁管道燃气公司80%股权的纠纷持续多年。2009年底,这笔股权最终归属*ST南方,仅3个月后 *ST南方就以2.28亿元的价格将其转让。这也造就了今年中期*ST南方业绩大增,每股收益从一季度末的0.013元增至0.862元。 随即,中信证券、国信证券对其评级都是增持或推荐。不过,截至三季度末,其每股收益仍是0.862元,这个季度竟然没有收益。中信证券年中时预计,*ST南方2010-2012年EPS为1.10元、0.28元、0.38元,对其2011年和2012年的业绩预期明显大减。 华宝证券分析师邱俊灏坦言,转让南管燃气80%股权确实将*ST南方的报表扭亏为盈,但这属于非经常损益不可持续。不过他对*ST南方未来的主营业务产能扩张特别是在饮料领域的发展较看好。 不过,从过去三年的财务数据可以看出,*ST南方的营业收入2009年较2008年还有所下降,销售毛利率近三年一直在36%-38%附近,没有明显增长。 “基金公司可能是看准了这家公司未来通过重组带来的转折点而集体买入。”邱俊灏推测。 招商基金投研人士表示,公司长期跟踪并调研*ST南方,此前因为其官司缠身而不敢买入,这些问题解决且没有退市风险后,看好这家公司集中精力做主营业务,且当时估值相对安全,并不知道有何重组消息。 违背的契约 数据统计,在今年三季度,有22只ST个股的流通股东中出现基金,涉及基金公司20余家。 其中招商系基金位列首位,共有10笔投资。不仅有*ST南方,根据上市公司今年三季报披露的信息,招商行业领先、招商核心价值、招商大盘蓝筹三只基金还持有*ST鑫新,招商大盘蓝筹还持有ST安彩和*ST汇通。在ST安彩中,招商大盘蓝筹更是唯一的基金。 华夏系基金也是重仓ST个股的常客,共9笔投资涉及*ST鑫新、ST昌河、*ST山焦、*ST百科、ST科龙等个股,华夏红利、华夏蓝筹、华夏成长基金,特别是王亚伟执掌的华夏大盘精选和华夏策略基金都频频出现其中。华宝兴业、长盛、南方系基金均有多笔对ST个股的投资。这其中,部分决策难以用价值投资来解释,更有直接违背基金契约的行为。 招商大盘蓝筹基金的招募说明书中写道:股票投资选择行业地位突出、经营业绩良好并稳步增长,市值较大的上市公司,即关注蓝筹公司。对基础库中的股票按市值从大到小排序,将市值不低于基准大盘股指数 成分股的最低市值规模的股票定义为大盘股,对大盘股的投资将占基金股票资产的80%以上,即按照契约,该基金持有的低于沪深300成分股最低市值规模股票不得超过20%。 根据数据,截至三季度末,沪深300成分股中最低市值股票是南钢股份,总市值65亿元,截至二季度末则是冠农股份,总市值54.89亿元。根据招商大盘蓝筹中报的全部持股信息,截至2010年6月30日,招商大盘蓝筹持有14只股票市值小于54.89亿元,对这14只股票的投资占其股票市值比达28.04%,明显高于20%。 而截至三季度末,其三季报的前十大重仓股中有3只股票小于65亿元,分别是*ST鑫新、*ST汇通和西单商场,对这3只股票的投资占其股票投资市值已有9.96%。*ST鑫新、*ST汇通的总市值仅30亿元出头。 招商基金上述人士称,*ST鑫新、*ST汇通已经公布了重组方案,一旦实施都将成为大盘蓝筹股,投资应看预期,且均是在调研后买入。 一位基金公司人士曾自嘲,“无论名叫大盘、小盘、价值、成长,许多基金的策略其实就7个字:全市场精选个股。” 因为投资中小盘股票而饱受争议的华夏大盘精选2007年修改了基金契约,公然将大盘股的定义修改为“大型上市公司是指总市值不低于15亿元的公司”。 证监会重点监测 此前,有接近证监会人士向记者表示,其实证监会已有一套较为完善的系统监测各大机构的交易情况,监测的结果是有大量基金存在违背基金契约的现象,一般情况下证监会会提醒基金公司予以调整。该人士指出,在证监会内部有些投资者追捧甚至公认的明星公募基金经理却是监测的重点,而且部分因违反基金契约还是反面典型。 国务院层面推动的这一轮 “捕鼠风暴”将有可能对此相关行为进一步纠正甚至直接动用监管措施。 一位基金经理向记者表示,现在大家都很紧张,这一次证监会也是以前所未有的语气要对全行业严查,最近开会的时候还特别提醒要谨慎投资甚至回避重组股和ST股,整个金融行业已是风声鹤唳。 该基金经理还称:“一般ST个股,如果不是主营业务发生大幅变化,基金是不太允许投的。如以出售资产等方式获得的收益改变公司业绩,并不能构成持有的理由。其实现在这个时候,投资一些重组股,对整体业绩影响并不大,根本没必要冒这种险。” 近期,有证监会相关负责人向媒体表示,基金行业人士涉嫌内幕交易案件普遍存在手段隐蔽,潜伏期长的特点。涉嫌人员布局时间较长,会早早将股票选入基金公司股票池,再以各种隐蔽的理由持有该股,待重组并购完成后获利了结。 事实上,对于内幕交易的调查,重组股一直是监管的重中之重,因为重组股一旦“精准”捕捉,获利程度巨大,有些甚至会一次性放大到数倍的高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