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消费再启动
农村消费再启动 更新时间:2010-3-7 0:21:32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时,用了较大篇幅提到农村消费,指出要“增加品种和型号”、“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这让刘芳感到一丝开心,一来2010年其可以选择的产品范围更多了,二来其一直烦恼的服务水平有望在2010年得到解决。
刘芳是江苏省如皋市高明镇的一位农民,其在外地的子女于2009年5月1日和10月1日分别在镇上给她买了一台洗衣机和冰箱。
让刘芳遗憾的是,直到2010年春节间,她还没有拿到两份家电下乡的补贴款。
但刘芳仍准备在2010年添置最后一件大宗商品:空调,之后将“歇手”不买了,一来“没太多钱”,二来“自己存钱养老,不能给在外地的儿子添加负担”。
与刘芳相类似,在众多“惜买”的农民眼里,增加收入才是刺激他们消费的主要方式。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马国贤教授亦对本报记者表示,为农村提供更为完善的医疗保障和教育服务等手段亦是一种间接的刺激消费手段。
新一轮消费潮
农村消费再次被提上日程。
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温总理指出要“大幅提高家电下乡产品最高限价,增加品种和型号,扩大补贴范围,完善补贴标准和办法,加强对中标企业的管理和考核,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完善家电、汽车以旧换新和汽车、摩托车下乡政策,小排量汽车购置税按7.5%征收”。
此前中央一号文件亦提出“对现行限价内的产品继续实行13%的补贴标准”。
而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153元,同比增长8.5%。据测算,农民消费每人增加1000元,全国就能增加内需9000亿元。
公开数据显示,自从采取了刺激农村消费的措施之后,2009年,全国农村消费增速自1978年以来首次快于城市,高达15.5%。
这或为农村消费快速增长提供了现实经济基础,结合一系列刺激内需措施,或会掀起另外一轮消费高潮,并提高农村消费增速。
天则经济研究所学术合作项目负责人段绍译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认为,一级财政补贴能对扩大内需和促进消费构成直接和关键的作用。
“不过刺激措施一般都是短期的”,马国贤告诉本报记者,其认为面对新一轮消费高潮,必须通过“加减法”来保持农村消费热的持久性。
减法:减负带动消费
有关方面统计,我国占总人口近2/3的农村居民只消费了全国1/3的消费品,农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仍达43.7%。
这就引发了一个疑问,扣除2009年已经购买了下乡产品的农民之外,其余农民有多少会消费?
以刘芳为例,汽车下乡对于这个农村家庭几乎没有任何现实意义。
事实上,在农村,惜购的情结很严重,部分农民即使手头有一些资金仍舍不得购买下乡产品。对此,马国贤认为减负似乎是目前较为可行的一种方法,这其中包括降低医疗费用以及农民子女的教育费用。
根据本报获得的一份江苏省某地级市政府内部总结材料显示,“2008年农村人均就医支出为2497元,2003年到2008年,人均就医支出增长40%,分别高于同期GDP和一般预算收入增幅25个、10个百分点”。就此,这份内部报告得出一个结论:相对于居民实际支付能力,就医支出水平偏高。
事实上,除了农民担心“没钱看病”而不消费之外,子女的“上大学”等教育费用也是“一块心病”。
所以马国贤告诉本报记者,政府必须采取提供公共服务等措施来消除农村居民的担忧。
但马教授同时表示,与汽车购置税优惠等刺激手段相比,公共服务的“刺激手段”一旦实施就没有办法停下来,“每年都要增长,政府肯定会考虑财力能否持续的问题”。
不过,这在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找到了答案,温总理提出了对农村的财政支持,以养老保险为例,温总理就在报告中指出要“扎实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试点范围扩大到23%的县,加快解决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障等遗留问题”。
加法:增收是关键
对于目前外界传说的农村要减税以促进消费的说法,安徽省财政厅科研所所长叶翠青告诉本报记者,“农村基本不收税了,减税无从减法”。
但对于初级农产品或将免征增值税的说法,叶翠青表示实际带动作用要仔细观察。
事实上,以刺激农村消费为例,由于农村税收几无,通过减税手段几乎行不通,而通过个税调整对于农村百姓更无实际意义,于是给予家电等下乡优惠就成为目前较为流行的手段。
但在2009年家电等下乡持续了一段时间之后,后发购买力难以提上来了,如何提高数亿农村劳动人口的购买力显然是摆在面前的一个难题。
对于农村消费而言,或许增加收入才是关键,“中国的核心问题是百姓没有钱。”经济学家谢国忠曾这样说道。
“应继续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不断增加三农投入,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提高对农民的各项补贴标准。”国家发改委宏观研究院副院长马晓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而国家正在采取相关促进农民增收的措施,事实上,在此次政府工作报告中,温总理多次提及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城镇化以及城乡统筹手段为农民增收。
“壮大县域经济,大力加强县城和中心镇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引导非农产业和农村人口有序向小城镇集聚,鼓励返乡农民工就地创业。”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
除了这些手段外,直补亦是一种方式,以粮食为例,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继续实施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增加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中央财政拟安排补贴资金1335亿元,比上年增加60.4亿元”。
而根据本报获得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今年的《关于推进收入分配改革的提案》中指出,除了常规的增收手段外,“使农民拥有物权性质、可转让的土地使用权,是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重要条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