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八分化再现市场面临选择

二八分化再现 市场面临选择

二八分化再现 市场面临选择 更新时间:2011-3-4 9:43:06   本报记者 张晓峰  昨日两市早盘小幅高开,大盘蓝筹带动股指震荡走高,但盘中“二八”分化严重,中小板、创业板双双下跌,最终沪指下跌10.83点,报收2902.98点,深成指大跌182.11点,报收12698.2点。  由此可见,目前市场呈现沪强深弱的总体格局,而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主因在于沪市的权重股,尤其是银行股。银行板块在前两日连续上涨后昨天一举取得突破,龙头股招商银行先后突破半年线和年线,实现6连阳,华夏则是7连阳之多。面对沪指前期密集成交区,为何银行股选择在此时集体爆发?  银行股亮丽业绩  与行情共舞  进入3月份,上市银行2010年年报也进入披露的高峰期。根据上交所公布的2010年年报预约披露情况,本月将有包括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等五大行在内的7家上市银行披露2010年年报,加上上月已经率先披露2010年年报的深发展,上市银行年报披露将过半。  根据目前已经公布业绩快报,各大券商纷纷发表对银行股业绩的预测:2010年上市银行年报又将是整体亮丽登场。根据上周深发展公布的年报数据,2010深发展实现净利62.8亿元同比增约25%。此外前期公布业绩快报的浦发银行、光大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宁波银行、南京银行,2010年业绩也实现了不错的增长。  有分析人士指出,亮丽的业绩成为支撑银行股的主要因素,3―4月份银行股公布2010年报与2011一季报的期间,是一个上涨的窗口期。  市场或将进入  估值修复行情  虽然增长预期明确,但近期银行股依然保持持续已久的低迷,估值洼地将成为修复行情的催化剂。  实际上,A股展开春节攻势以来,热点、概念的炒作如日中天,多数品种都得到充分表现,连指数都有了10%以上的涨幅,而银行股则在准备金率和利率等紧缩政策的压力下迟迟没有表现,资本市场的炒作逻辑决定了银行股也必有一个短线放量冲击过程,因此,有观点认为这是基于“补涨”效应。  国泰君安认为,近期银监会四大监管工具趋向明晰且明显好于市场预期,加之银行年报业绩稳健的增长,为银行股估值修复构成有力支撑,银行短期评级亦由谨慎转趋乐观。  东方证券研究所最新发布的银行业研究报告认为,银行一季报超预期的确定性正在增大,看好一季报超预期催化的估值修复行情。最近两个交易日银行股出现了一定的涨幅,这可能反映了一季报的利好开始逐步为市场所认识到。3-4月份,银行在一季报超预期的驱动下将有一轮估值修复行情可期待。  银行股会否有  系统性行情  宏观经济预测数据,2011年经济增长率预测值逐季小幅提高,通胀率在2季度达到高点后开始回落。二季度以后,市场预测经济增长率将上行,通胀率开始回落。国元证券认为,如果银行股提前反映市场信息,银行板块在二季度出现系统性上涨行情将成为大概率事件。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不仅我国经济增长率开始止跌回升,包括美欧经济复苏的趋势同样是确定性的,从而银行股下跌的空间被封住。而眼下通胀率提高的隐忧依然存在,制约了银行股形成向上的趋势,只有在通胀率开始出现回落,而且形成下行趋势,实际经济增长率才开始走高,银行股才会呈现出系统性上涨。  最新宏观数据显示,2011年1月,CPI4.9%,低于5.3%的市场一致性预期。从1月CPI变动趋势来看,通胀率好于市场预期,可能的原因包括两点:其一,前期价格行政管理效果初步显现;其二,前期扩张性货币政策政策效果逐步显现,社会总供给增加,缓解通胀压力。  由此,当经济增长率上行和通胀率下行,这两个条件需同时出现时,银行股已经初步具备形成系统性行情的条件。  逆势崛起  对市场有多大影响  面对银行股的逆势崛起,市场的第一反应便是:银行股的反弹会对市场产生何种影响呢?  值得关注的是,银行股放量上攻的这几日,正是市场热点退潮、震荡频发的关键时段。特别是周四,银行的强势并未激发市场信心,反而造成指数失真,引发投资者不安,从而营造出一幕指数和谐,个股疲软的假象。因此,世基投资判断,目前银行股难有大行情发生,政策面和资金面,乃至于国际大环境,都难以形成有效支持,投资者不必期待过高。  但有观点认为,从最近两天盘面看,银行股的逆势上攻,除了对指数构成支撑,营造了一种良好的大市氛围,而这对于当前大盘面临前期密集成交密集区,伺机突破大箱体顶端的关键时刻,必将起到坚实有力的支撑。  总之,市场再次面临选择的十字路口,向上没有过多的动力,市场的融资压力,环比的解禁浪潮以及疯狂的原油价格等等因素都将使得在2930―2980点之间变得异常艰难,而下面的蓝筹股的严重低估值,被挤兑出来的现金都将利用下跌和反复来博弈差价,在这样的复杂和难解的局面下,市场会更加变得结构性行情特色。目前,除了市场资金面的好转和两会的召开之外,市场尚未找到新的驱动因子,区间震荡是大概率事件。 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质量光学影像测量仪

3d测量仪

影像测量仪三次元

影像测量仪器公司

上一篇: 二代掌门人执印基金业能否迎来新天地
下一篇: 二十四国集团吁IMF份额改革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