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投资者投资心理研究方法个人投资者投资心理研究方法包括

大家好,关于个人投资者投资心理研究方法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个人投资者投资心理研究方法包括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怎么养成好的投资心态?投资过程中你有哪些忽然开悟的经历?投资者怎样才能克服心理的恐惧和犹豫?如何训练正确的交易心理?怎么养成好的投资心态?就是不能患得患失有舍有得一切随缘莫强求切记莫贪小利不考虑长远利益时刻保持清醒观照己心别被表象迷失了自我

投资过程中你有哪些忽然开悟的经历?确实有过,这种开悟的感觉特别明显。

连续爆仓后我感觉自己特别迷茫,做什么都是错的,市场好像完全的抛弃了我。但是一瞬间的开悟之后,所有的一切都回来了,特别是信心。交易系统从3种组合指标一下砍到了一种,止损原则从三种简化到固定的一种,仓位管理也轻而易举的重新控制起来,一种掌控的感觉油然而生。

之后我的操作中没有了迷茫,没有不确定性,也许我不知道入场的这一单会止盈还是止损,但是我知道止损后改如何操作。甚至渐渐的我发现,虽然我按照交易系统下了单,但是心中却没了看涨看跌的想法,也没有了对行情后期走势的猜测。唯一能提供给我操作动力的,只有系统发出的信号而已了。

投资者怎样才能克服心理的恐惧和犹豫?散户常犯的错误是贪婪,而贪婪的背后就是恐惧,投资者在股票交易中出现恐惧这正是人们的自然反应。当辛辛苦苦挣得的资金暂时处于亏损的状态时,投资者会恐慌,有的会坐立不安,有的会夜不能寐。但是,这些都是无济于事的。

如何训练正确的交易心理?关于交易,其中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就是收益和损失。

那么人类对待收益和损失的心理有什么不同呢?

其实在获得过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的畅销书《思考,快与慢》中详细阐述过。

简单来说,就是他们的前景理论

丹尼尔和另一个著名的行为经济学家阿莫斯·特沃斯基在1979年发表了著名的文章,提出了的前景理论(prospecttheory)

偷个懒,引用一下百度的解释

1大多数人在面临获利的时候是风险规避的(Lossaversion);

2大多数人在面临损失的时候是风险喜好的;

3大多数人对得失的判断往往根据参考点决定

简言之,人在面临获利时,不愿冒风险;而在面临损失时,人人都成了冒险家。而损失和获利是相对于参照点而言的,改变评价事物时的参照点,就会改变对风险的态度。

比如如果我身家一个亿,那么100W对我的吸引力并不大,远不如赌一把得到1000W带给我的快乐要多(文末处有说为什么)。而如果我身无分文,那么显然选择100W对我的吸引力要大得多,因为100W带来的是生活的质变。

------------

两年后,他们又发表了著名的框架效应(指一个问题两种在逻辑意义上相似的说法却导致了不同的决策判断。),

接下来我们来理一理关于行为选择的历史脉络和原理。

最早研究这类问题是瑞士科学家丹尼尔博努利(DanielBernoulli),他早在1738年就开始研究,他当时就提出50块钱对于身家100块的人的意义与身家200块的人的意义是不同的。我们思考一下的话就会发现这个逻辑没什么错误,因为在我们平日生活中,谈论经济财产的时候也喜欢用百分比来衡量数值,比如小明得到了50%的加薪,所以,“50%”这个数值对于身家100元和身家200元的人来说,意义是相似的,而50块钱不是。

博诺力又提出了一个跟赌博有关的理论,在他之前,数学家们都认为赌博的行为是由预期收益(EV:expectedvalue)来决定的,熟悉德州的人可能都知道,决定下注与否,下注多少,都是根据EV来决定,这样才能获得长期的正收益。

比如现在,我们有

50%的几率去赢得1000万,那么我们这次的预期收益就是500万(1000*0.5)

那么这时,又有另外一个选项,就是我们有100%的机会得到100万,那么大部分人会怎么选呢?

结果大部分人都选择100万的选项,尽管稍作数学分析的话就能发现赌博的选项才是收益最大的。原因就是之前提到的前景理论,大多数人在面临获利的时候是风险规避的;在那个年代,博努利就创造了精神物理学(psychophisics),提出了人们在做选择时,所根据的并不是结果带来金钱价值的多少,而是根据对结果带来的心理价值来衡量决策。而心理价值并不仅仅依据物质上的多少,而是在各种结果可能性的效应平均值。这也就是所谓的效用理论(ultityeffect)。

在之后,这个领域的启蒙人物,德国心理学家和神秘学家古斯塔夫费科纳(GustavFechner),他提出一个观点,就是在各种情境下,事物增加的指数强度与心理上增加的指数是相对应的,比如一个东西的价值从10万增长到100万(10倍),假设这时心理上的指数增加了4个单位。那么如果这个东西从100万增加到了1000万(10倍),心理上的指数同样应该增加4个单位。

但是事实上却不一定是这样,博努利在当时计算出了一个效用表,就是下面这样。

如果选项A:有50%概率获得100W,50%概率获得700W,那么效用值就是(0+84)/2=42,选项B:如果100%的几率获得400W,那么效用值就是60,显然,尽管选项A和选项B的预期收益是相同的,但是选项B的效用值却更高,所以更多的人会选择选项B。因为财富的增长在不同阶段带来的心理效用也是不同的,我们可以看到从100W到400W,提升了60个点,而从400W到700W,却只提升了24个点。

如果结合生活来看,也很容易理解,如果我们的财产从身无分文,增加到400W,那可能给我们带来的是质的飞跃,我们可以衣食无忧,可以有一套安居的房子;而如果我们从400W增长到800W,虽然财富增加了,但是却无法像之前那样给我们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顶多是多一种生活选择,比如购置新房产,新车,进行新的投资等等。

伯努利的这个理论非常的伟大,解释了经济学上非常多的问题和困境。比如解释了为什么穷人会买保险而富人则卖保险给穷人,就像之前的表格表现的那样,失去100W对于身家200W的人来说,效用值下降了接近30点,而对于身家1000W的人来说,却仅仅是4个点。

当然,这个理论有一个明显的缺陷,就是

如果我和小明今天都有550W,但是昨天我只有100W,小明昨天有1000W,那么,我们两个今天的快乐程度是相同的吗?

按照伯努利的理论,今天我们两人都有550W,那么自然地,我们两人的快乐程度相同。但是显而易见,这个理论忽视了财富增长或者减少带来的心理效应,我们如果按常理推断的话肯定是我比小明快乐得多,因为我在一天之内增长了450W财富而小明却损失了450W。

另外,假设一切重新开始,

现在我的身家是100W,小明的身家是500W,

这时我们得到了两个选项

选项A:有50%的概率使自己的最终财产变为100W,50%的概率使最终财产变为500W

选项B:100%的概率使财产变为250W

如果我们简单计算一下,很轻易就能发现选项A的预期收益为300W,选项B则为250W。按照伯努利的理论,由于风险规避心理,所以大部分人会选择B,但是,很明显,我们不难发现,小明的选择显然要比我的选择困难的多。因为伯努利的理论忽视了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参考点。因为无论怎么样,我都是稳赚不赔,并且B对我来说更稳定。而对小明来说,选择B代表着他会100%损失一半的财产,而选A的话则只有50%的概率保留原有财产,却还有50%的概率失去80%的财产。在这种情况下,我思考的只是怎么收益最大,而小明思考的却是怎么才能把损失降到最小。

这些缺陷,就把我们引回到前景理论,我们可以看出伯努利的理论只是前景理论的第一条(大多数人在面临获利的时候是风险规避的);,而要解决之前小明的困局,我们就得看第二,第三条(大多数人在面临损失的时候是风险喜好的;大多数人对得失的判断往往根据参考点决定)。结合这两条,我们就很容易能预期到小明会更倾向于选择选项A。

比如我们在身家100W的时候,得到500块的感觉是与在身家1000块时得到500块时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同理,在两种财富状况下,我们得到或失去500块的感觉也是不同的。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富豪可以一掷千金买一个普通人一辈子难以企及的商品却连眼睛都不眨一下,而饥饿贫穷的人却会为了升斗小米而以命相搏。同理,如果我们的身家更高,或者更低的话,那么这500块对我们的意义又是截然不同的。

仔细阅读的话,我们可以发现之前的大部分理论都注重于赢钱,却没有多少人关注输钱的时候会发生什么。在当时,阿莫斯和丹尼尔也这么想,于是,他们转变了自己的研究方向。

我们来看下面两个问题的区别:

1:A.100%得到900块,B.或者90%的概率得到1000块

2:A.100%失去900块,B.或者90%的概率失去1000块

很明显,对于问题1,我们几乎所有人都会选择A,而对于问题2,相信大部分人会更原因赌一赌运气,选择B。因为100%失去900块对我们造成的痛苦显然要比90%的概率失去1000块要大,起码选项B能给我们一线生机。我们做出的选择非常契合前景理论。

我们再来看下面两个问题:

1:我们有1000块,现在有两个选项,A.50%的几率得到1000块B.100%的几率得到500块

2:我们有2000块,现在有两个选项,A.50%的几率失去1000块B.1000%的几率失去500块

结合之前的内容,我们不难推断出对于问题1,大部分人会选择A,问题2,大部分人则更倾向于B。由于参考点的不同,1500块的资产对于问题1的我们来说等于增加了500块的财富,而对于问题2设定中的我们,却是减少了500的财富。而我们所有人几乎都不喜欢失败或者损失的感觉,所以在我们面对损失的时候,更倾向于去赌一把,这也是为什么赌徒们越输越变本加厉,这个心理因素起到了非常大的影响。

同样的,由于参考点的不同,那么如果我们将问题中的得失变为5/10块,再来看这个问题的话,就可以推断出在这种设定下,人们的选择可能会截然相反。因为这个数额的财富,还不足总资产的1/100,得或者失对我们的影响极小,这时我们就可能抱着无所谓娱乐的心理,做出更激进的选择,在面对问题A时,可能会选择赌一把,而面对问题2时,说不定就会抱着“花钱消灾”的心理,选择失去5块。

再来看另一个问题:

我们现在有一个掷币赌博机会

如果硬币正面朝上,我们得到1500块

如果硬币背面朝上,我们则失去1000块

那么我们会不会接受的?相信大部分人都会接受这个稳赚不赔的生意,那么如果我们把条件设定为只有一次机会,那么相信很多人会选择拒绝,原因就是我们之前提到的,大多数人是风险规避心理的,失去1000块带来的痛苦远比得到1500块带来的快乐要多。研究发现同量的损失带来的负效用为同量收益的正效用的2.5倍。所以如果想让大部分人接受这个赌博,那么收益应该提高到2500块。

也正是因为这种风险规避心理,在股票市场,证券投资中,长期收益可能会周期性地被短视损失所打断,短视的投资者会把股票当做赌博,过分强调潜在的短期损失或者被短期损失迷惑了思维。这些投资者可能没有意识到,通货膨胀的长期影响可能会远远超过短期内股票的涨跌。由于短视的损失厌恶,人们在其长期的资产配置中,就会变得过于保守。而能不能克服这种心理,也就成了投资者们的分水岭,就像我们常听到的,成功的投资者都懂得及时止损,甚至非常“冷血”。

当然,尽管前景理论非常的伟大,每个理论仍然存在自身的缺陷。

比如下面3个选项

A.百万分之一的几率赢得100万

B.10%的几率赢得12块,90%的几率谢谢参与

C.90%的几率赢得100万,10%的几率谢谢参与

根据前景理论,这个赌博的参考点是谢谢参与,也就是一无所获,但是,对于这三个选项来说,看似相同的参考点,意义却完全不同。如果我们在A,B中一无所获,我们可能并不会感到什么不快,因为本来期望值就很低,但是如果我们在C中一无所获,我们可能会难受非常长的时间,甚至成为一生的阴影。所以我们可以看出,前景理论的一个缺陷就是应对结果带来的懊悔,失落的。

同样的,前景理论在一点上与效用理论相似,就是框架中不允许懊悔,因为两个理论的基础都认为最终的决策是在独立自主分别衡量各种结果的收益之后得到的最优解。但是,如果我们有相关经验的话,不难发现这个缺陷也很明显,比如下面两个问题

问题1:A.90%的几率赢100万;B.100%的几率得到50块

问题2:A.90%的几率赢100万;B.100%的几率得到15万

与之前类似,如果选择赌博的话,尽管两个问题的最终结果都可能是一无所获,但是如果问题2中由于自己的“贪婪”导致一无所获,带来的痛苦显然要大得多。

---

看完这些,不得不佩服诺贝尔获得者的能力和思维模式,用最简单最易懂的内容和方法,解释了困扰人类数百年的问题。

Kahneman,D.(2011).Thinking,fastandslow.Macmillan.

关于本次个人投资者投资心理研究方法和个人投资者投资心理研究方法包括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

上海光学影像测量机

影像测量

光学影像测量仪

上一篇: 个人投资者投资国债正回购攻略个人资金如何参与逆回购
下一篇: 个人投资者期货交割个人投资者期货交割月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