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记者从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了解到,通过中古蚕桑合作行动计划,南充参与古巴蚕桑生产援助项目,我市已有部分先进蚕桑生产技术和蚕桑机械设备推广到古巴。
随后,记者采访了在援助项目中负责蚕桑技术推广的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研究员胡祚忠,他长期从事现代蚕桑新机械和茧丝检测设备研究,其研发的产品被鉴定为国际领先、国内首创,填补了国内外空白。
一次契机 南充蚕桑技术设备推广至古巴
当天上午,记者来到位于顺庆区合众街附近的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设施与机械研究室,在研究室二楼一间小阁楼见到了年近七旬的研究员胡祚忠,他正忙着改进完善新研制的小蚕自动养蚕机。
“我市先进蚕桑生产技术和蚕桑机械设备能推广到古巴,源于一次契机。”胡祚忠说,2014年7月,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古巴期间,将桑树种子送给古巴,希望它们茁壮成长,成为中古友谊新的见证。两国签署了《关于建立古中农业示范园区的框架协议》,其中蚕桑合作项目是协议主要内容之一。根据该协议,中古双方签署《中古蚕桑合作行动计划》,确定在古巴建立蚕桑示范园核心区,在古巴蚕桑科研项目部和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建立蚕桑科技合作中心,开展桑树种植、蚕养殖和产品开发等合作。
据胡祚忠介绍,中国———古巴蚕桑科技合作中心的成立标志着两国蚕桑合作进入新阶段,为中古蚕桑合作搭建了重要平台,为开展中古蚕桑重要人才交流培养提供了重要基地,为中古双方科研机构、大学与企业间开展经济合作,推动两国蚕桑产业参与中国“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并有望带动中国与拉丁美洲国家的广泛交流与合作。
据了解,在中古两国协议基础上,中国农业科学院与古巴签订了合作协议。中国农业科学院将桑树项目分派到该院蚕业研究所,该蚕业研究所再就其中蚕桑生产和蚕业机械任务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签订合作协议。
“以前,古巴几乎没有养蚕缫丝,在栽桑养蚕技术方面也几乎是一片空白。”胡祚忠说,我国先进的蚕桑生产技术和蚕业机械设备出自南充,国内外使用的蚕桑新机械中,80%都是南充制造。实施古巴蚕桑生产援助项目,不仅有利于中古合作,还能进一步提高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蚕业生物技术研发水平和蚕业机械研发能力。项目启动后,该研究所针对古巴实际,发挥蚕业机械研发优势,研制了适合古巴蚕业发展的桑园管理机械、养蚕机械和缫丝机。
倾囊相授 南充蚕桑技术在古巴生根发芽
根据《中古蚕桑合作行动计划》,受古巴驻华大使邀请,2016年9月下旬,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副所长李龙、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研究员胡祚忠前往古巴驻华大使馆,共同商定去古巴蚕桑生产援助工作相关事宜。
2016年11月2日至19日,中方将蚕种、蚕桑生产机具、小型缫丝车间等援助物资运送到古巴首都哈瓦那,派遣胡祚忠与一名技术人员前往古巴参与蚕桑生产援助项目。
“在古巴上网不是很便利,为方便我国专家与国内实现对接,查找相关数据资料,古巴当地政府专门开通了有线网络,为我们安排了随行翻译,解决双方在项目沟通交流等方面的问题。期间,虽然遇到一些困难,但最终都克服了。”胡祚忠告诉记者,实现蚕茧缫出生丝后,还要进行后整理编丝,但在当地买不到编丝工具钩针,也没有编丝技术人员。
当时,如果从国内邮寄钩针或再派遣编丝技术人员到古巴,不仅耗时耗力,援助行程方面也不允许。“于是,我把一支牙刷改造制成钩针,联系南充同事去丝绸生产企业录制编丝视频,通过网络传到古巴,我再现场手把手教古巴技术人员学习编丝和蚕桑机械操作方法。”胡祚忠说,在古巴期间,他现场指导和培训桑园管理、养蚕生产技术、蚕茧质量检测、蚕茧烘干与储存技术;安装我国无偿援助的桑园微耕机、组合式养蚕机械、切桑机、智能温湿度控器等20多台蚕桑机械;培训古巴基层技术人员使用蚕桑生产机具设备;安装调试缫丝机械并开展煮茧、缫丝、复搖、后整理等技术培训。首次用中方援助的小型缫丝示范机将古巴生产的蚕茧缫出了高品位生丝,当时,中古两国农业部副部长还到现场为古巴首个缫丝基地剪彩。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胡祚忠说,项目实施以来,中古两国积极开展人员交流互访与技术服务,古巴蚕桑示范园核心区现已建成2000亩桑园,中方已将育苗、栽桑、养蚕、缫丝等整个生产过程传授给古巴技术人员。项目实施期间,古巴高级蚕桑代表团还曾到南充了解学习蚕桑技术与蚕桑机械设备研发知识。目前,两国正在开展合作项目的新任务。(记者 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