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项199
特等奖4项、一等奖28项、二等奖99项、三等奖68项。从获奖种类来看,自然科学奖10项,技术发明奖12项,科学技术进步奖177项。
亮点特别多
据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市高水平研究成果显著增多,成为本次奖励大会的一大亮点。一等奖和二等奖项目数量占获奖项目总数的63.8%,比去年增长14.3个百分点。自然科学奖和技术发明奖的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项目数量占获奖项目总数的9%,比去年增长3.7个百分点。原始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
创新能力强
与往年相比,我市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稳步增强。在所有的199项获奖项目中,有132项是由我市企业作为第一完成单位或本身就是产学研结合项目,占获奖总数的66.3%,较去年提高了1.8个百分点。
手术时,医生不是使用手术器械,而是在操控台上操作控制杆。微创手术机器人把医生动作通过遥控精确地传递到机械臂,机械手在病人体内实施动作,从而完成外科手术。科幻电影中的一幕正在变为现实。目前,我国自主研制的“妙手”微创手术机器人系统,已实施临床手术103例。
在昨天召开的2018年度天津市科技奖励大会上,共有199项成果获得天津市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总体质量显著提高。其中,天津大学王树新教授团队的《微创手术机器人系统关键技术与应用》获得技术发明特等奖。
微创手术是外科发展的必然趋势。微创手术机器人可提升医生手术能力,改善工作模式,提高手术质量,对微创手术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比起人手操作以及传统腔镜微创手术方式,手术机器人突破了人手的极限。机械手臂代替人手实施操作可以360度自由旋转、摆动,各个方位旋转扭动毫无压力,医生的抖动全部都能够被滤除,缝合打结还很灵巧,让手术操作更为精细、准确。同时,探视镜头突破了人眼的极限,手术机器人配备的“立体图像显示窗口”,可以将手术视野放大数倍。医生通过这个小窗,看到的是三维立体的高清图像,视野更加清晰,手术质量得到明显提升。此外,有了“妙手s”的帮助,医生终于可以坐着把手术完成了,这样更便于实施长时间、复杂的手术。
王树新教授告诉记者:“手术机器人的发展并不是替代医生,而是延伸医生的手术能力。像腹腔这种微创手术,看到的屏幕大概是平面的且放大倍数并不大,但是如果用手术机器人这一套系统,能放大到10倍以上,可以进到腹腔内,在屏幕上可以看到更大且更立体直观的影像。”
据了解,在发达国家,手术机器人系统已在普通外科、泌尿外科、妇科、心胸外科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不过,手术机器人系统引进成本非常高,都在2000万元以上,而且手术耗材也非常昂贵。我国自主研发的“妙手s”系统推向市场后,手术机器人系统的价格和手术耗材的费用都将大幅度下降。
“从镜片的膜制造,到组装以及最后成像的软件,我们突破了微创手术机器人系统集成技术,打破了国外机器人系统在这个领域的绝对垄断地位。拥有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微创手术机器人,实现了高端医疗装备的自主创新。”王树新教授表示。据了解,“妙手s”微创手术机器人系统项目共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5项,其中已授权42项。三年来创造经济效益1.98亿元,腔镜吻合器等专利技术产品销往美国、欧盟等多个国家及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