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风险系数的计算上市公司风险指标

很多朋友对于上市公司风险系数的计算和上市公司风险指标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请问资金成本率是什么.如何计算出来的什么是上市公司减商誉?高商誉是怎么形成的?减商誉对股民有何影响?如何看懂一个公司的财报,以及如何发现财报中的风险和机遇?

基金风险统计中的:阿尔法稀疏,贝塔系数,R平方指的是什么数值的高低反映了什么请问资金成本率是什么.如何计算出来的谢邀。按照一般的理论,银行的资金成本=融资成本+运营成本+风险定价成本+其他成本就国内而言,平均融资成本一般来说接近于银行的平均存款成本/存贷比(只是接近,因为还要考虑头寸管理、期限错配、同业融资等等);

运营成本要看各家管理能力;风险定价成本则要考虑贷款违约概率和处置违约所需付出的平均成本;其他成本包括资产减值准备、其他业务成本等等。至于比例,以工行2013年报的数据而言,平均存款付息率是1.98%,存贷比是66.6%,成本收入比是28.03%,利息收入占75%,计提贷款资产减值准备380.98亿,与利息收入(5486.4亿)的比值是6.94%。

也就是说,如果总的资金成本是6%的话,融资成本是2.97%左右,运营成本要高于1.26%(利率定价*28.03%*75%,其中利率定价=6%+预期利润),资产减值准备成本高于0.42%,光这几块得出来的成本就已经高于4.65%了,至于风险定价成本和其他成本我没法估算。以上是单纯以利息收入计算。

什么是上市公司减商誉?高商誉是怎么形成的?减商誉对股民有何影响?不请自来,如有冒犯,敬请原谅!

提问者问了三个问题,一是什么是上市公司商誉,二是高商誉是如何形成的,三是什么是商誉减值,四是商誉减值对股民有何影响。那我们就围绕这三四个问题进行回答。

一、什么是上市公司商誉

一个简单的公式就可以知道了,跟买卖东西大体上并无二致,即:商誉=价格-价值,即你愿意为购买一件物品,其实质价值与你所愿意支付价格之间溢价,站在公司角度,也就是并购方并购成本超过被并购企业价值部分的溢价。

好了,为了进一步理解,现在,我们现在来分析一下价格和价值。

1、首先是价格

即:并购企业收购另一个家企业支付的对价,它一般是并购企业的现金支出,或者如果并购企业是上市企业,也可以是它为并购而发行股份的公允价值,当然也可以是它持有的其他公司的股权的公允价值,或者是它持有的其他资产,这些非现金的投资都是需要有第三方评估公司进行估值的,好了,大家记住一点,除了现金外,并购方出的价格也是可能需要估值的,这一点很重要。

此外,一般并购企业并不会全资并购,特别是上市公司之间的互相并购,或者是非上市公司并购上市公司,全资并购就是私有化退市了,并购企业不会这么傻,因此,就会有少数股东权益这样的说法,对于被并购方是上市企业而言,一般考虑的是上市企业的整体并购价格,而整体并购价格为:

整体并购价格=并购方支付的对价+剩余少数股东权益的公允价值。

其中,并购方支付的对价可以是现金,也可以是经其他第三方机构评估的资产的公允价值。

剩余少数股东权益公允价值=剩余少数股东权益所持有股份*并购日市价

并购上市企业会有控制权转让溢价,因此以股价为表征的剩余少数股东权益公允价值也会提升,它们的公允价值中也暗含了商誉,因此需要以被并购企业的整体价格为基础计算商誉,会计上为整体商誉,英文称之为FullGoodwill。欧美基本按此方法计算,因为欧美国家资本市场发达,并购大体发生在上市公司之间。

而中国基本是很多上市企业炒作概念并购一些炒作概念中的非上市企业,当然也会有些好的上市公司基于弥补自身短板而进行对外非上市公司的并购。基于此,一般会用部分商誉来计量,英文称之为PartialGoodwill,此时下面这个公式中:

并购整体价格=并购方支付的对价+剩余少数股东权益的公允价值

剩余少数股东权益的公允价值=被并购企业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少数股东权益持股比例,此时,剩余少数股东权益的公允价值里面不在包含商誉部分,至于为什么,后面讲到价值的时候会说的。

2、其次是价值

对于被并购企业而言,价值=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可辨认净资产账面价值+可辨认部分资产公允价值调整,这里我们不考虑递延所得税的影响,这里再说明一下,按照中国会计准则,企业大部分资产都是按照历史成本法计量的,并购实现控制,就意味着并购企业通过购买获得被并购方的资产和负债,被并购方肯定会将自己的各类资产按照市场价格进行估价,比如被并购企业持有的土地、房产、存货、机器、设备、无形资产以及金融资产之类,都会重新估值。所以,企业的价值=可辨认净资产的账面价值+可辨认部分资产公允价值调整,而可辨认净资产的账面价值=企业的资产-企业的负债。

记住,企业被收购价值=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可辨认净资产账面价值+可辨认部分资产公允价值调整,特别是可辨认部分资产公允价值调整。

3、商誉=价格-价值

基于以上,对于被并购并购企业是上市公司,则

全部商誉=整体并购价格-企业整体价值

=并购方支付的对价+剩余少数股东权益所持有股份*并购日市价-(可辨认净资产账面价值+可辨认部分资产公允价值调整)

对于被并购并购企业是非上市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是不包含商誉的,因此,少数股东股东权益价值以持有被并购企业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计算而来的商誉,自然就是部分商誉,即:

部分商誉=整体并购价格-企业整体价值

=并购方支付的对价+(可辨认净资产账面价值+可辨认部分资产公允价值调整)*少数股东权益比例-(可辨认净资产账面价值+可辨认部分资产公允价值调整)

以上,即是对企业商誉的解释。

二、高商誉是如何形成的

我们也可以从价格和价值来说明,

1、购并的价格因素。原因包括:

(1)并购企业过份迷信相关多元化战略来弥补自身供应链环节的短板,并对协同效应和规模效应产生不切实际的高预期,愿意以极高高溢价进行收购。

(2)并购企业转型开展非相关多元化战略,并购自己不熟悉领域的企业且还迷之自信自己的管理和资源能给被并购企业更大的附加值,愿意支付高溢价收购。

(3)纯粹为了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好看而进行的收购,夸大自身以非现金资产收购对价的估价,做大利润表利润,同时也做大了资产负责表资产规模,容易编故事,这也是我让你们留意价格中非现金并购对价的原因。

(4)利益输送,故意高溢价收购一家企业,做大商誉,毕竟并购是股东间的交易,通过做大商誉提高支付对价收购利益相关人旗下持有的公司,支付高额股权受让款给利益相关人,以获取对方具有的权利背书或重大资源背书。

以上因素自然而然就会产生高商誉。

2、并购的价值因素

被并购企业有十足动机做大自身的价值以便获得更高的估价,将企业卖个好价钱,其一是基于信息不对称,将某些资产的价值夸大化,;其二被并购企业完全有动机搞定投资企业的关联决策链,以输送利益的形式获得投资企业对被并购企业的高估值。当被并购企业价值完全被夸大虚增背离企业实际真实价值时,价格就更加背离得厉害了,产生高商誉也就在所难免了。

三、什么是商誉减值

企业每年都会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测试的方法就是看估计被并购企业未来的股权现金流,并通过股东要求的报酬率进行折现方式估算它的价值,当以现金流折现法计算出来的价值,远远低于这家企业在合并报表中该并购企业的净资产账面价值,即PV(企业未来股权现金流)<<合并报表净资产账面价值,就意味着被并购企业发生了减值,首先就得冲减商誉价值,计提减值准备,并将资产减值损失记录到利润表中。

我们可以想象得到,无论是因为过高评估相关多元化和协同与规模效应带来的预期收益,还是对非相关多元化自身管理和资源迷之自信,亦或者各种利益输送,所导致的无非是账面上资产被浮夸,以至于实际上未来根本不可能产生足够的现金流来填补这些资产的漏洞,造成了价格和实际价值之间巨大的窟窿,只是或大或小的区别而已。

四、商誉减值对股民有何影响

简化一下利润表:

利润=收入-成本-费用-资产减值损失

上面我们已经提到商誉的减值要进入利润表的资产减值损失,如果减值过大,企业利润会大幅减小,甚至会亏损,我们知道PE=股价/每股收益,而每股收益=净利润/加权平均流通股额,股价表征的是股民愿意为企业创利能力付出的代价,而一旦资产减值过剩,导致创利能力大幅下降,这个信号传递出来,对于有效资本市场而言,股价自然会跌,影响股民的财富,更何况,还有极少部分是利益输送导致的,未来创利能力都没办法恢复,弥补都弥补不了损失,这类股民只能当流血的韭菜,望天长叹了。

如何看懂一个公司的财报,以及如何发现财报中的风险和机遇?

财报是分析公司的起点,只有经过大量的财报阅读,投资者才谈得上深刻了解行业和公司的特征,反过来才能更加准确、深刻的认知目标公司的财报透露出来的信息。财报的主要载体就是三张报表,即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

财报分析的总体原则有两点,一是横向对照比较,即与行业同类公司比较,从而发现问题,而是纵向历史走势、指标趋势比较,从而发现公司是否后劲不足,经营异常。下面我们分别从三张报表的重要指标简单说说。

资产负债表

1、资产负债表:指企业在一定日期(通常称会计期末)的财务状况的主要报表。其原理是会计恒等式,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企业所有拥有的资源来自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将负债和拥有者权益用掉就形成了企业的资产。

举个例子:张三要成立一家公司,以自有房产作为办公场地,同时从银行借款100万,按照相关规定公司就这样简单成立了。然后100万买回50万机器设备,50万买回原材料和办公用品等等。投入前房产变成了所有者权益,借款变成负债。投入经营后,房产和机器设备变成固定资产、原材料以及低值易耗品等。

于是会计在资产负债表上表示为。房产+固定资产+原材料+低值易耗品+其它=所有者权益+长期借款。

2、在资产负债表中,重点关注负债率,周转率、应收款以及商誉等。

(1)资产负债率:即负债总额除以总资产的比率,用以反应企业利用债权人提供资金进行经营活动的能力,以及反应债权人发放贷款的安全程度。

公式:资产负债率=总负债/总资产*100%

举个例子:比如你钱包里面有100元钱,但是其中40元是你向朋友借来的,那么你个人资产负债表上,你的资产负债率=40/100*100%=40%。

分析该指标要结合行业、企业性质和企业所处发展阶段来综合解读。如果房地产企业其负债普遍较高,这时要与行业内公司对比,这轮房地产调控下来,很多负债过80%的房地产企业倒闭,但是未雨绸缪的万科手握大把现金,它们就会成为最后的赢家。

(2)存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主营业务成本/平均存货(次)

预警值:存货周转率过低,存在不计、少记收入的嫌疑,存货周转率略微高了相对较好,一般没有标准,主要与同行业、本公司以前年度相比。

提醒:注意,并非存货周转率越大越好,每月的存货周转率若是超过5次以上或者更大也会列为发票监控范围内,核实企业是否存在虚开发票迹象。

(3)应收应付账款以及其他应收应付款:重点考察应收款与企业营收规模是否相匹配。

由于公司会计人员将经营活动以外的其他各种应收或应付的款项全部用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科目核算,这使得这两个科目的核算内容比较繁杂,很容易成为某些单位或个人进行舞弊的工具。其主要是利用其他应收款科目隐藏短期投资,截留投资收益;偷逃税款;利用其他应收款转移资金甚至私设小金库。

(4)商誉:指能在未来期间为企业经营带来超额利润的潜在经济价值,或一家企业预期的获利能力超过可辨认资产正常获利能力(如社会平均投资回报率)的资本化价值。

前些年,A股众多中小公司上市,然后就大势的收购并购,从而产生巨额商誉,随着整个经济增速的下降,计提减持就不可避免,公司业绩遭受毁灭性打击,股价一落千丈。通常商誉占资产价值超过15%就要格外小心了,不出意外都会暴雷。例如巴士在线商誉减值暴跌80%。

利润表1、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的财务报表,反映的是某一会计期间的情况,也称为损益表、收益表。

2、利润表中主要考察营收、营业外收支和税金。

(1)营业收入增幅低于应收账款增幅,且营业收入和净利润与经营性现金流量相背离在公司销售产品的过程中,一般都会产生应收账款。正常情况下,应收账款的变化幅度应与营业收入的变化相一致。如果应收账款增长速度高于营业收入,可能意味着:

第一,公司放宽信用条件以刺激销售;

第二,公司人为通过“应收账款”科目虚构营业收入

(2)营业利润大幅增加的同时营业成本、销售费用等增加比例很小公司正常经营产生营业收入时不可避免要产生营业成本和销售费用,这两项费用一般与营业收入的增长率是保持一致的。如果当期营业利润出现了大幅增加,而营业成本、销售费用等没有变化或变化很小,则有三种可能:

第一,相关的销售并不存在;

第二,公司为优化当年盈利水平,已将当期应计费用调至上一会计年度;第三,公司刻意调减当期应计费用来相对提高营业利润,如将应作为期间费用的无形资产研究费用资本化为在建工程或计入长期待摊费用等。

(3)公司应缴增值税、营业税金及附加和所得税费用异常低,如果应税额与净利润差异较大,也可能是公司偷税漏税或虚构收入的预警信号。

(4)营业外收支,主要分析公司利润增长的来源,是否具有持续性。

现金流量表1、现金流量表所表达的是在一固定期间(通常是每月或每季)内,企业的现金(包含银行存款)的增减变动情形。

2、现金流量表中主要关注以下数据

(1)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大于净利润,并且大于零

(2)销售商品提供劳动收入现金大于营业收入

(3)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净流量小于零,且主要是投入的新项目;

(4)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大于零,或者排除分红因素该科目仍然大于零;

(5)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大于有息负债。

现金流量表是所有财务数据中最能反映企业实质的一张表,几乎所有出现问题的企业,首先体现出来的就是现金流出现问题,进而资金链断裂,最后企业土崩瓦解。

综述:分析企业财报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不能单独孤立的看待某一指标的变化,同时在分析比较中,一定要横向和纵向比较,这样发现问题的概率才会变高,也只有比较分析才会有意义。

我是溯源归一,极简投资践行者!

基金风险统计中的:阿尔法稀疏,贝塔系数,R平方指的是什么数值的高低反映了什么阿尔法系数(α)阿尔法系数(α)是基金的实际收益和按照β系数计算的期望收益之间的差额。其计算方法如下:超额收益是基金的收益减去无风险投资收益(在中国为1年期银行定期存款收益);期望收益是贝塔系数β和市场收益的乘积,反映基金由于市场整体变动而获得的收益;超额收益和期望收益的差额即α系数。贝塔系数(β)贝塔系数衡量基金收益相对于业绩评价基准收益的总体波动性,是一个相对指标。β越高,意味着基金相对于业绩评价基准的波动性越大。β大于1,则基金的波动性大于业绩评价基准的波动性。反之亦然。如果β为1,则市场上涨10%,基金上涨10%;市场下滑10%,基金相应下滑10%。如果β为1.1,市场上涨10%时,基金上涨11%,;市场下滑10%时,基金下滑11%。如果β为0.9,市场上涨10%时,基金上涨9%;市场下滑10%时,基金下滑9%。R平方R平方(R-squared)是反映业绩基准的变动对基金表现的影响,影响程度以0至100计。如果R平方值等于100,表示基金回报的变动完全由业绩基准的变动所致;若R平方值等于35,即35%的基金回报可归因于业绩基准的变动。简言之,R平方值愈低,由业绩基准变动导致的基金业绩的变动便愈少。此外,R平方也可用来确定贝塔系数(β)或阿尔法系数(α)的准确性。一般而言,基金的R平方值愈高,其两个系数的准确性便愈高。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金融产品

特色健康网

币圈资讯

上一篇: 上市公司生产石墨烯电池生产石墨的上市公司
下一篇: 上市公司高管能买对手股票上市公司高管能买对手股票么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