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信托QDII规模上海国际信托公司.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上海国际信托QDII规模,以及上海国际信托公司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上海为什么能成为中国的金融中心?信托、基金、P2P,哪个最适合大众理财?中信信托是什么产品上海为什么能成为中国的金融中心?曾几何时,北京、上海、深圳、天津等诸多城市用尽招数,争夺金融中心。近期,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国家最终选择了上海,国家为何选择了上海。

近期,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上海迎来了新的重大战略机遇。国务院通过的这一《意见》,对上海加快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为上海未来经济和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有利于加快金融业的发展、进一步巩固金融业作为上海支柱产业的地位、并发挥金融业对上海经济发展的带动和服务作用,这将为上海突破资源环境承载力逐渐下降的制约,增强未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和能力带来历史性机遇。

金融中心是现代金融体系的核心,发挥和增强金融中心在现代金融体系中的核心作用,对提高一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至关重要。这则消息向海内外释放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宏伟目标和胆略,将可能使中国在不远的将来成长为和制造大国相媲美的金融强国。《意见》的出台,宣示了中国政府加大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态度,中国政府不会因为国际金融危机而关起大门、封闭金融市场。

国家为何选择了上海,而不是北京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开发浦东时,上海就已提出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战略目标,并获得了国务院的认可,因此,多年来北京一直回避“金融中心”这个话题。然而,北京毕竟也是国内金融业最发达的城市之一,北京的不少人对金融中心有着挥之不去的情结。

2008年5月,北京市政府下发的《关于促进首都金融业发展的意见》中,高调宣布要“将北京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并在空间布局、市场体系建设、吸引人才等诸多方面作出了详细的规划。该提法激起京沪两地“国际金融中心”之争。

随后,北京市五个委局又对外发布了《关于促进首都金融产业发展的意见实施细则》,《实施细则》的出台意味着落户北京的金融机构及相关人员可以获得税收减免、资金补助、购租房补贴、进京户口、子女入学等多项实实在在的优惠政策。曾几何时,围绕北京究竟能否建设成为“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的问题,我国经济金融学界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争议颇多。

有些专家认为,北京有建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诸多有利条件。首先,北京是国家首都,地位重要,环境良好,交通便利,且有在国内大城市中居于领先地位的综合经济实力和金融业。其次,从全国范围看,北京金融业在法人机构数量、金融资产量、金融对经济的拉动系数、单一行业对国税贡献率,4项指标在国内大城市中均居第一。

金融产业目前已是北京经济的第一支柱产业。再次,北京是国家中央机关及中央银行和三大金融监管部门的所在地。国内“中字头”大型金融企业机构总部密集于北京。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国人保等三大保险公司、国家开发银行、中信集团、光大集团、民生银行、华夏银行、银河证券、中金公司等金融机构的总部,以及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中国国债登记结算公司,一并被北京定格在自己的身边。据北京市发改委公布的数据,2007年北京的金融资产总量为35万亿元,占全国金融资产总量超过40%,近半壁江山,令上海等大城市望尘莫及。

从构建金融中心的一些条件看,北京与国内的主要城市相比,确实拥有诸多独特的优势。但是,就北京目前的情况而言,在北京金融街上集中的主要是一些国家级的金融管理机构以及国家级的银行总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总部。

但是,北京没有发达的资本市场,至今甚至还没有一家全国性的交易机构(如证交所、期交所和黄金交易所等),没有股票、期货、外汇等要素市场,国内证券公司和基金公司的总部大都设在上海,所以,北京还称不上全国性的金融交易活动中心。金融交易和金融要素市场的薄弱是北京金融业的软肋,是北京建设有国际影响力金融中心的软肋和主要障碍。

目前国内现货铜、白银等投资火热,有兴趣却无从下手或者已经接触却并不理想的朋友关注分析师威/新(maoxl8)获取每日投资获利资讯,行情走势分析及交易策略指导。所以,尽管北京在金融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方面一直不逊于上海(甚至超越),但北京毕竟不是现代严格意义上的国内的金融中心,更缺乏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的最基本的条件。

相对于北京,上海在历史上曾经是中国乃至远东地区最大的国际金融中心,具有丰厚的金融历史文化沉淀。当然,如今上海之所以能成为中国大陆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首选的“种子选手”,这不仅仅是因为上海在历史上曾经是著名的国际金融中心,而主要是由它自身的基本条件所决定的。

今日之上海已成为国内外资金融机构云集,金融交易量最大的地区。从金融中心形成所需要的地理位置、经济实力和金融发展等最基本的要素看,上海在国内诸多城市中最有条件、最有资格建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

上海有地理区位优越的良好条件

上海位于太平洋的西岸,与东京、香港、新加坡相邻或处于同一时区,也能与国际金融中心伦敦、纽约构建连续24小时的接力交易。上海又位于远东的中心点,邻近的是全球经济最具活力的东亚地区。与国内诸多大城市相比,上海构建国际金融中心享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和交通便利的条件。

上海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的优势

上海是全国的经济中心,具备了汇聚国内商贸并辐射全国乃至海外的作用。国内主要城市横向比较,上海在GDP排名、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出口总额等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上海经济的蓬勃发展积蓄了深厚的经济实力,这本身就为其发展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奠定了坚实的根基。

上海拥有规模庞大的金融机构

到目前为止,上海已建立起包括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信托公司、期货公司、金融租赁公司、货币经纪公司、票据业务中心等在内的类型齐全的金融机构体系,已成为我国中外资金融机构的最大聚集地,形成了多元化的国际金融机构体系。

截至2008年底,上海金融机构总数已超过850家,上海已有十大类银行机构,银行网点数突破3000多家,成为中国银行业机构门类最齐全的地区。外资机构纷纷落户上海,上海是大陆外资金融机构集聚程度最高的城市。截至2008年6月底,已有375家各类外资和中外合资金融机构汇聚上海,占在沪机构总数的44%。

其中,有27家外资银行总部设于上海,占全国外资法人银行的2/3,并表资产占全国外资银行的80%以上。落户上海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投资性公司和外资研发中心也分别达到154家、150家和196家。

更重要的是,上海金融机构资产总额在全国金融资产总额中占有较大比重。这是反映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金融机构聚集功能的重要指标。“十五”末,上海金融机构总资产达到3.2万亿元,约占全国的9%。截至2007年底,全国金融机构资产总额60万亿元,上海就占了7万亿元,约为全国金融总资产的12%,增长很快。

上海有数量众多的金融市场体系

上海已成为大陆金融产品最丰富、最集中的地方。目前,上海已经形成了以资本、货币、外汇、商品期货、金融期货、黄金、产权、再保险市场等构成的全国性金融市场体系,汇聚了世界上主要金融市场种类。上海已形成包括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银行间债券市场、银行间外汇市场、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和上海黄金交易所在内的多层次市场体系。上海金融市场的成交总额和规模连续大幅度增长。2007年,上海金融市场交易总额超过70万亿人民币,比2001年的10万亿增加了6倍。

上海金融市场的规模日益扩大,并在世界上占有一定地位

2007年,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成交31万亿元,位列全球第七、亚洲第二;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债券流通额13万亿元,位列全球第七位;上海期货交易所的部分产品也列入世界前列,其中,天然胶成交8.7万亿元,位列全球第一,铜成交10万亿元,位列全球第二位。直接融资总额占全国的比重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能级最主要的标志。

以上海金融市场发行的股票、国债、企业债、上市公司债和企业短期融资融券为统计,2005年,上海金融市场直接融资占国内融资比重约为18%,2006年达20%,2007年达25%。2002年到2007年,在上海直接融资的国内企业融资总额达到了2万亿元。

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困扰资本市场发展的结构性障碍已被扫除,工商银行、中国人寿、中国银行、中国太保、中国铝业、中国石油等一批优质巨型蓝筹已回归上海主板市场,上海证券市场成为全球重要的股票市场之一。

上海具有品种多样的金融产品

目前,上海各金融机构开发的金融产品不仅包括票据、信用卡、资金运营、中小企业金融、电子银行管理、零售银行管理、汽车金融、资产托管、产品研发等市场前沿的各个方面,也覆盖了数据处理、会计处理、国际贸易单证处理等多项银行后台业务处理功能。

2007年推出的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标志着上海作为人民币资产定价中心地位的确立,也为将来包括股指期货等金融衍生品的推出提供了价格基准。目前,我国的私募证券基金、QFII、QDII以及私人银行业务也主要集中在上海。

上海具有辐射周边地区的巨大潜力

上海作为历来的内外经济接轨的重要枢纽,其周边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流域经济,它不仅是太湖流域经济,而且是长江流域经济。现代交通的发展,使它既可以辐射到周边的苏州、无锡、常州等长三角地区,也可以一直延伸到中西部的武汉和重庆等地区,把大半个中国带动起来。

因此,经过上海为中国发展提供的资本,要比经过中国其他城市的都多。在服务于全国经济特别是长三角及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日益显著的积极促进作用。从国外主要的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过程看,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大都先是该国的国内金融中心,然后再进一步发展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上海现已是境内最大的金融城市,是内地当之无愧的金融中心。

对策建议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新的历史起点上。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将导致世界经济重心从西方向东方加速转移,并将对全球金融市场产生最深远的影响。上海尽管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过程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步,但与一些已建成的全球性国际金融中心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如金融产品不够丰富、创新能力不足、金融服务体系不够完善、软环境存在差距等。国际金融中心的主体是市场,而上海目前的主要缺陷是债券市场发展明显滞后,而且各金融市场之间的融通性不够。最根本的是,从现实条件来看,目前我国尚未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的可兑换,境外资本的流入相对于其他金融中心会遇到较多限制。笔者认为,主要应采取下列措施:

着力开发各类新型金融产品和衍生品市场

金融创新能力不足,不仅制约上海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也限制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和功能拓展。要积极创造条件,鼓励金融创新,各金融机构要不断培育和完善创新机制,配合总行开发新产品,推动总行产品研发中心落户上海,以使上海成为金融创新的引领者和产品标准制定者。

不断推出债务优化型银团贷款、杠杆型并购贷款、新型资产证券化、应收租金准资产证券化、高端财富顾问等新的金融产品,支持设在上海的合资证券公司以及合资基金公司率先扩大开放范围,研究探索境外企业在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满足各类投资者的投资需求。在金融衍生品的开发方面,按照银监会的主导,一定要回到服务于实体经济、服务于企业和个人的实际。以基础性衍生产品为主;产品的杠杆率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并向客户充分揭示产品的风险。

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必须牢牢抓住金融市场体系这个核心

依托上海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在人民币实现自由兑换、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推动下,使上海首先成为投资、交易、开发人民币金融产品的国际金融中心,扩大国际多边金融机构发行人民币债券规模,稳步启动在国内有长期业务经营的境外企业发行人民币债券,并适时启动符合条件的境外企业发行人民币股票。

着力推进上海作为人民币可自由兑换的先行试验区

可以预见,2020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成之时,就是人民币完全可兑换之日。假设一国的货币尚不可自由兑换,遑论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如果人民币成为亚洲的主要货币,那么上海就将是亚洲的金融中心。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关键看人民币能否成为国际货币。

人民币的国际化。可自由兑换及资本项目下彻底放开,才是长远的最大价值所在。应明确把上海作为人民币国际贸易结算试点,以交通银行、浦东发展银行作为国际贸易结算的金融中心,即所有重要的以人民币计价、交易、结算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主要在上海成交和发生;在确立人民币金融中心的地位后,一旦人民币完全可兑换,上海就自然而然成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伴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增强,逐步发展成为国际性国际金融中心之一。

与此同时,要加快推进在上海的小额外币兑换机构试点数量。加快推动在上海设立国家清算银行,以清算银行为核心,构建完善的支付清算体系。

着力推进金融监管机构和大型金融机构落户上海

央行上海总部已落户上海并产生了很好的作用和效应。下一步,可借鉴央行做法,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在上海设立副部级的市场监管总部,大力提升监管效率。积极吸引大型金融机构的集约化运营总部、金融机构的营运中心和后援服务中心落户上海,通过金融业增量的发展,逐步确立上海作为资金供应和资产管理中心的地位。

各银行要利用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积极争取、主动承担和配合总行各项改革在上海的试点,包括事业部制的各类营运中心落户上海。要继续鼓励外资金融机构中国总部、东亚总部或亚洲总部落户上海,鼓励外资银行在上海注册设立法人银行。同时,要明确交通银行、浦东发展银行、太平洋保险集团公司、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桥头堡,加快推进上海银行发行股票上市。

着力完善资本市场

积极发展包括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在内的资本市场,建立多层次的以资本市场为主体的直接融资体系,不断推出实质性的适合各类企业的融资工具,要引入更多的商业金融债、企业债、商业票据等,推动债券的跨市场交易,适时启动符合条件的境外企业发行人民币股票。

培育机构投资者利用债券市场进行流动性管理、风险管理的能力,要调整政府和市场参与者的角色定位、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明确金融产品的市场定位、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在适时启动符合条件的境外企业发行人民币股票的政策支持下,一旦监管问题解决,国际板才有望真正纳入议事日程,使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国际化程度和国际影响进一步扩大。

着力完善金融中心区域规划

要吸引大量金融机构汇聚上海,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上海金融中心的容量和规划。上海陆家嘴具备作为金融区的地理和规模条件,但目前其功能不够集中和纯粹,与金融行业无关的大型机构和设施会影响其规划的实施。

同样是2平方公里的占地,香港和北京的金融区域则规划得更加集中和高效。金融区的规划应当考虑长远发展,为陆家嘴金融区的扩展留出余地,以避免金融区分拆两地和未来过高拆迁成本带来的不利。政府应当统筹安排陆家嘴金融规划区域的土地用途,以政策和经济杠杆调节用地的真实目的。

着力推进国际金融人才建设

金融人才的竞争是金融竞争的核心。必须全面实施金融人才发展战略,加快构建金融人才高地,为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针对目前上海金融行业紧缺高级管理人才、高级资金运作及新产品研发人才的现状,必须要采取多元化、全方位造就人才的模式。吸引和保留优秀人才的政策环境。

优先保证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必须的金融人才,特别是高层次金融人才的落户、入籍、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需要,是金融中心建设中必须关注的关键环节。如果金融中心城市能够提供丰富的人才储备,又能为公司的优秀人才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教育环境、户籍政策、福利政策、退休养老保障、医疗卫生条件等,将促进金融机构与金融中心城市的相互激励、共赢发展。

着力推进宽松的税收环境和其他软环境建设

在金融中心建设期间,宽松的税收环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政策手段。上海在金融企业税收以及企业高管个人所得税方面执行了相当有吸引力的政策,对国际国内不少金融机构产生了很好的吸引力。下一步要进一步对金融高管个人所得税实施减免。

此外,要继续改善服务的软环境,加强信用、会计、审计、法律、评估等中介服务。在资金支持、土地供应等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金融法治环境、信用环境、中介服务环境建设;完善地方层面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配合机制。

着力构建长三角金融圈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离不开长三角城市群的共同发展,要明确江浙沪在长三角金融圈的定位,据此形成具体的应对战略,积极吸引服务于中小型企业的银行、财务公司;同时加大力度扶持中小民营企业上市,鼓励民营企业积极进行海外融资,促进内外资互动融合发展,还要主动建立与香港及海外金融机构的对话机制,强化金融各层次的交流。

高度重视资本输出功能培育的作用

目前,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过多地强调集聚的作用,金融中心建设的另一面,辐射功能的发挥与作用却没有受到足够重视。金融中心的辐射功能显著地表现在为需要的经济体和经济区域提供所需的资本,即资本输出。虽然目前上海无法像纽约、伦敦等城市那样为全世界提供融资需要,然而相对于国内的其他城市而言,上海至少能为全国各地的发展提供融资服务,尤其是在以中西部开发和产业升级换代为中心的新一轮国内经济启动急需金融大力支持的今天,更需要充分发挥其资金融通和辐射功能。所以,上海金融中心建设的定位应是在现有基础上,发挥资本输出的功能,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融资的金融中心。

加大金融机构走出去的力度

在巨额储蓄、庞大外汇储备、人民币升值预期推动下,中国的资本输出将进入较快的发展阶段。与此同时,发达国家的成功案例显示,跨国公司的业务开展到哪里,其国内的金融机构几乎就会在相应的东道国就地提供金融服务支持,良好的互动关系促使本国金融业和跨国公司都获得了很好的国际市场发展机遇。要立足于金融中心建设的实际,把金融机构的“走出去”和企业跨国经营结合起来,真正把促进资本输出和推动金融机构走出去落到实处。

充分发挥跨国公司的主体作用

跨国公司的地区总部作为金融服务的需求方,在金融中心建设中的作用极其重要,一方面,地区总部所形成的总部经济可通过不断地拉动金融需求来进一步促进上海金融中心建设,强化其地位;另一方面,发达的金融中心也是吸引更多的中外资跨国公司在此设立地区总部的诱因。

因此,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认识到跨国公司的重要性,积极吸引其地区总部落户上海,早日为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的资本运作创造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使其对内能通过地区总部来调剂内部资金的余缺,对外则能发挥资金的集中和辐射作用,从而围绕跨国公司实现资本运动的完整循环。

逐步培育非居民群体的作用

鼓励境外机构在上海发行人民币或外币债券,实现非居民在境内市场的融资,从而推动资本的输出。允许非居民机构在境内设立投资基金,满足其借助国内市场融资并投资海外目的。同时,可以向非居民机构发行一定数量的外汇贷款,达到资本输出目的。

推动离岸金融业务发展

在人民币自由兑换前,建立离岸市场是迅速形成国际金融中心的战略突破口。目前的情况是,上海获准开办的离岸金融业务仅限于离岸银行业务,且采取严格分离型的发展模式。这固然有助于规避风险,但在当今国际金融市场上混业经营已成主流趋势,严格分离型的离岸银行业务发展空间和前景将相当有限。

因此,上海要顺应需求,积极启动离岸金融市场这一基础设施的建设。在争取让更多的金融机构包括外资金融机构开展离岸业务、让有迫切需求和符合条件的企业设立离岸账户。同时,适时推出有限渗透型的离岸金融业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实现客户层面上的有限渗透。可先允许部分符合条件的境内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进入离岸金融市场。二是实现业务和资金层面上的有限渗透。允许离岸金融业务适度混业经营。离岸金融业务经营主体可以面向在岸市场发行证券以募集资金,也可由在岸市场经营主体面向离岸市场发行证券来募集资金。

总之,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中,现阶段一定要以中国实体经济发展为惟一的依托,要先做好眼下物流、航运和贸易所伴随的大量的金融国际结算业务,从中积累宝贵的市场经验,同时,也要尽力去完善资本市场、制度体系和人才队伍的建设,为未来国际金融中心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信托、基金、P2P,哪个最适合大众理财?我觉得信托、基金(公募、私募)、P2P中最适合大众理财的是公募基金(货币基金)、其次是P2P投资。

符合大众投资理财的产品特点:(1)门槛要低;(2)收益稳定、安全可靠。

投资门槛要求在这几个类别当中,私募基金的投资门槛要100万元;而信托最少也是100万元,甚至有部分产品的起投金额需300万元以上。

而公募基金、P2P的起投门槛较低,一般100元以上即可,有的只需要1元起投(货币基金)。就投资门槛而言,公募基金、P2P更为适合大众进行投资理财。

收益稳定、产品安全可靠我们都知道,信托产品的收益很稳定的,现在基本在8.5%左右,但投资周期较长;货币基金的收益也是比较稳定的,现在基本年化收益在4%左右,灵活方便、安全系数也高;而正规合法平台的P2P理财收益在6%~12%之间,高于12%的投资产品风险会大很多。

而私募股权基金、公募基金(股票基金、指数基金)的预期收益,少则20%,多则100%,甚至更多,当然风险也会高很多,本金都可能面临较大的损失。

综上对比,我们可以看到,最符合大众投资的产品是货币基金(公募),收益稳定、投资门槛较低、安全系数也高;其次是P2P理财产品。而信托、私募基金虽然收益表现会更好,但门槛太高,不太符合大众理财的基本要求。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交流!财经问题就请点击关注【操盘手信一】!!!

中信信托是什么产品是金融理财产品。

中信信托理财产品有证券投资信托、房地产信托、矿产能源信托、金融机构信托、工商企业信托、基础设施信托、另类投资信托、公益信托、QDII投资信托等,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

关于上海国际信托QDII规模,上海国际信托公司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股市k线图如何看,看图技巧来咯

蚝油笋尖怎么做好吃?处理方法来咯

2021年新婚姻法起诉离婚程序,详细解答

男方起诉离婚,女方不同意,法院强判离,合理么?

上一篇: 上海国资重组机会再现谁会成为下一个整合目标.
下一篇: 上海国际信托在售产品上海国际信托在售产品名单.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