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时刻全球经济何去何从三位经济学家论剑金融局势

危险时刻全球经济何去何从?三位经济学家论剑金融局势

一场骤然而至的新冠病毒疫情正在或将要重塑世界格局吗?一场百年未遇的经济叠加危机正在敲门吗?疫情之后,逆全球化进程会加速吗?

3月26日,经济观察报发起《金融云论剑:危险的时刻!全球经济何去何从》在线研讨会,本次研讨会由经济观察报首席记者欧阳晓红主持,邀请了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管清友、新时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财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超明在线探讨全球经济形势、应对之策以及资产配置策略。此次研讨会除在经济观察网直播外,同时也在今日头条、新浪微博、腾讯、抖音、快手、知乎、一点资讯、爱奇艺、一直播、ZAKER等10个平台同步直播。

疫情对全球的实体经济、金融系统、就业等方方面面产生影响,具体影响程度如何,以及将会给全球市场带来的影响,三位经济学家从各自的分析角度给出判断。评估疫情给世界经济带来的影响,主要可能取决于未来疫情的进展。但是,若要做最坏的假设,情况可能并不乐观。

“大停摆”抑或“大萧条”?包括如何加速全球治理体系的重构?疫情或许令世界进入了一个新的未知历史阶段。

金融危机在敲门?

前美联储主席伯南克说,与大萧条相比,这次疫情的破坏更接近自然灾害。伯南克认为,目前经济形势与大萧条时期“完全不同”,与金融危机时期也几乎完全相反。眼下美国经济不会出现大衰退时的长期经济低迷,更不会复制大萧条。

对于伯南克的说法,管清友认为,伯南克可能低估了这次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因为它改变了经济的基本面,改变了经济增长的外生的一些条件,进而传导到金融市场。此次疫情实际上是导致的停摆,比如说中国实际上停摆了两个月,那么现在是全球主要的大的经济体还没有开始或者正在进入到停摆中。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环境下,停摆状态一定会对产业链、运输、需求等诸多方面造成严重影响。”

疫情影响涉及全球产业链、消费和物价各个方面。潘向东认为要从三个维度来看:首先,疫情对全球的产业供应链会产生冲击,因为目前很多产业分工都比较细,是全球化供应的。其次,疫情给各个国家带来的消费出现一个极大的下降。再者,在消费得到极大抑制的同时,生产上也有可能面临短缺经济,物价暴涨的可能性并不排除。

对于疫情给全球市场带来的影响,潘向东和伍超明的观点颇有相似之处,两位经济学家都认为,评估疫情给世界经济带来的影响,主要还是取决于未来疫情的进展。

“如果做最坏的假设,疫情延续时间比较长,世界发生类似1929年经济大萧条也是完全有可能的。”伍超明判断。

伍超明做出判断的依据是,疫情冲击了实体经济,接下来面临的是家庭、企业和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的调整,因为家庭和企业没有收入流,会影响其资产负债表,也会进一步影响到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

伍超明认为,金融危机的本质,是家庭、企业和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的被动、快速收缩。但是,从当前美联储采取的一系列动作来看,已经给家庭、企业和金融机构打了三道“防火墙”,也即在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家庭部门的失业、收入下降,以及企业部门面临的短期流动性问题中间架设了防火墙。有了防火墙以后,会对三大经济主体起到保护作用,短期内能防止其资产负债表出现被动快速收缩,从而避免引发金融危机。从实际情况看,确实起到了一定的延缓作用,否则目前已经发生金融危机了。

“经济预期大萧条的概率是偏高的。”这是潘向东给出的判断。这个判断基于四个“超预期”带来近期金融市场的恐慌性下跌:

第一,疫情在全球蔓延,依据中国武汉和意大利、西班牙的数据来看,患者的重症率患者比较高,这会导致医疗资源的短缺,引发金融市场投资者恐慌。

第二,传染病都有一个迭代衰减的问题,所以时间越长,病情的严重度就越来越缓和,但从意大利和西班牙的疫情发展来看,新冠肺炎疫情没有迭代衰减,这超出了投资者之前的预期,加大了国际市场的不确定性。

第三,疫情的扩散速度快超预期。之前新冠肺炎在中国传播的时候,投资者预期其它经济体会进行有效的防控,能有效的避免疫情蔓延。但从目前疫情在全球各个经济体蔓延情况来看,传播速度很快,范围很广,已超出了投资者之前的预期。

第四,目前全球范围内公布的确诊数据基本都是医疗资源相对不错的发达经济体。但是对于一些医疗资源短缺的发展中经济体而言,疫情的确诊数字如同一个黑洞无法统计具体数字规模。所以,这也加剧了投资者的担忧。

用伍超明的话说,虽然,从短期来看,倾向于认为还没有发生金融危机,但是确实在金融危机的门口。如果是疫情再继续进一步蔓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的话,不仅是金融危机,经济危机也会发生。

所以,三位经济学家一致认为:在此情况下,全球的联防联控显得更为重要。

呼吁!全球合作联防联控

“如果各个国家不联手共同抗疫,大萧条的概率就非常高了。”潘向东表示,这次疫情会加快全球在反思,必须进一步全球化,因为疫情不分国界。因此,只有当各个国家联合起来,尤其是中美,才有可能降低疫情对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所以,未来不排除中美会抛弃过去的恩恩怨怨,共同面对全球性的难题。

疫情发生以后,出于疫情防控的需要,逆全球化有所发展,伍超明举例称,比如海外一些经济体出于防控疫情需要实行网格化管理。这对全球经济影响较大,如上下游产业链供应受到影响,同时资金流、人流、物流、信息流,也都因为网格化管理出现了明显的断层。

但伍超明同时认为,在疫情好转以后,当前全球网格化管理模式有望会很快取消,恢复到正常状态。但从中长期看,原来已经存在的逆全球化问题,全球产业分工、收入分配,以及地缘政治等问题将会继续存在,需要建立新的合作机制和协商机制,加速全球治理体系的重构。

在管清友看来,一般讲全球化更多是指经济、金融、贸易的全球化。但这次疫情提醒我们,病毒一定是全球化的,传染病是一个全球问题,需要重新去考虑。“而我们一直以来看到的全球治理体系,不管是这几年全球化的逆转、倒退,还是全球治理的弱化;对类似全球问题的处理和应对,整个世界实际上是弱化的。”

现实是,我们应深刻反思――全人类目前其实没有形成一个特别好的全球化治理机制。

潘向东则认为,此次疫情会加快全球反思――需要进一步的全球化。假如全球两

个大国不联手,可以预见“大萧条”的到来。反之,还是会有办法去克服疫情对

全球造成的大伤害。不过,对于此次G20会议,潘向东个人认为不宜过于乐观。

“中美之间的产业结构,是互补的,谁也替代不了谁;”潘向东说,但他个人预计因为这次疫情,最终两个大国之间会进一步加强融合。

不管怎样,管清友认为,这次疫情,无论是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还是就全球格局而言,可能意味着我们进入了新的未知历史阶段,我们都身处其中。

“金融危机如果发生,那么其实它是‘要钱’,但是疫情对于经济的冲击,最后其实它是个‘要命’的问题。”管清友强调。

因此,在全球共同应对疫情方面,管清友建议,“世界各国应联合起来,紧急成立全球公共卫生基金。因为如果一些最不发达的国家出现疫情,它们是没有这样的公共卫生能力,没有这样的应急能力,没有足够的钱去做这个事情。”

值得注意的是,3月26日也正值举行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此次峰会由今年G20主席国沙特阿拉伯王国主办,以视频方式举行。

“我对现在正在召开的G20会议抱有很高的期待。因为这次G20会议不仅是二十国集团的会议,它实际上是全球应对疫情,拯救全球经济的希望。甚至在全球化进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次会议无论是成功与否,肯定会载入史册。”管清友表示。

管清友认为,这届G20会议的两大议题无非是疫情的应对问题和经济衰退的应对问题。这次会议也不仅仅是短期的经济救助问题,很可能还是适合我们全世界、全人类相当长时期的一个发展问题。

3月26日晚间,闭幕后的G20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公报显示,二十国集团将启动总价值5万亿美元的经济计划,以应对疫情对全球社会、经济和金融带来的负面影响,并支持各国中央银行采取措施促进金融稳定和增强全球市场的流动性。

危机时刻的资产配置策略

面对疫情给全球经济带来的休克性暂停影响,全球央行联动提供流动性,主要发达经济体实施史无前例的量化宽松。

在这样的宏观环境下,投资者应该如何进行资产配置?管清友看来,在资产配置的问题上,机构和个人的交易策略是不同的。

“我不建议个人在这种极端不确定的情况之下,波动极其剧烈的情况之下,看到市场看到反弹就跟进去。我个人建议在这次G20会议开完以后,至少从国际合作情况比较明朗之后,再做打算。”管清友建议。

在形势不明朗的情况下,要对未来的发展预期做好评估。伍超明认为,未来投资方面要评估三个因素:第一是疫情的蔓延情况以及由此产生的经济恶化程度。第二个需要评估的是刺激政策的效果,政策出台以后对投资者信心的稳定程度,以及对实体经济增长的对冲效果等。第三,疫情过后,是否会引发一个全球性的去杠杆过程。

资产配置要保持谨慎。伍超明就黄金、债券和股票分别给予了具体分析:

就黄金来说,从过去历史上的经验来看,如果发生金融危机,黄金也不是避险资产,只有到金融危机进入尾声或结束以后,在量化宽松政策的刺激下,黄金才有较好的投资机会。因为黄金价格上涨和下跌有两大决定因素,一个是全球的低利率;一个是美元指数的下降。

债券方面,在低利率的环境下,灵活配置利率债,即战略上看好,战术上灵活。高等级信用债找错杀,其他信用债依然要谨慎。

股票方面,未来疫情如何发展是关键。对于未来疫情到底如何发展,需要疫情防控专家的专业判断。从目前全球疫情的进展来看,市场情绪依然面临一些不确定性。股市投资要谨慎,尤其对个人投资者来说,最大最长的熊市也会有反弹,但把握的难度比较大,金融市场瞬息万变,还是要保持敬畏的和谨慎的心理。

与欧美市场相比,A股目前跌幅相对较低。那A股目前是否是全球“避风港”,潘向东表示,当每次产生大的危机的时候,金融市场一般会出现一个比较大的跌幅。目前来看,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扶持股市健康发展,政策底已经形成;但是,市场底什么时候形成?全球的投资者都在看疫情的变化和发展。对于非专业投资者而言,短期以防风险为主。

A股相对比较抗跌的原因,潘向东认为主要由两个方面:第一,疫情得到良好的控制,投资者相对而言有信心;第二,海外成熟经济体很多股市已经走了多年的牛市,在一轮牛市顶端,投资者心态不太稳定,自然跌幅比较大。而目前中国的股市跌幅其实相对有限,是一个调整的过程,主要是2017年以来的金融和实体经济去杠杆,把一些风险提前释放了。所以,中长期而言,A股市场是值得期待的。

白领减肥动作

高转速发动机

股市最挣钱的股票

上一篇: 危机情绪扩散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下一篇: 危险重大利空将提前到来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