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归母净利1.28亿!中青旅如何解决增收不增利困境?
今年7月,文旅部发布了关于推进旅游企业扩大复工复业的通知称,除出入境旅游业务暂不恢复外,恢复国内跨省团队旅游;并调整旅游景区限量措施,景区限流从30%上调至50%。
随着疫情逐渐得以控制以及政策逐步放宽,受冲击较大的旅游行业呈现出回暖趋势。铁路部门数据显示,通知发布当月,全国铁路发送旅客2.07亿人次,环比增加3995万人次,增幅达24%。民航旅客服务评测平台CAPSE收集的13874份有效样本显示,从旅客旅游出行意愿来看,通知发布后第二个月的指数显著提升,环比7月提升21%。
作为国内三大旅行社之一的中青旅,今年前三季度其营业收入仍同比下降五成,归母净利润亦为负值,达-1.28亿元。
归母净利润下降123.47%
作为中国旅游行业领先的品牌和综合运营商,中青旅始终以建设全球领先的综合旅游服务商为目标,现有业务包括旅行社、整合营销、景区、酒店及策略性投资业务。
其中,旅行社业务是中青旅的传统核心业务。该公司始终坚持以“正品行货、中高端定制、创意主题、目的地服务”为主打,致力于打造一站式互联网旅游服务综合平台,为客户提供定制化、主题化、精品化的旅游服务。
整合营销业务方面,中青旅主要通过打造贯穿线上线下的整合营销服务体系,专注于为企业、政府、社团等机构客户提供涵盖会议活动、公关传播、博览展览、体育营销等多种业态协同高效的整合营销服务解决方案。
景区及酒店业务方面,中青旅通过对景区的开发、经营和管理,将历史文化传承与旅游复合式开发相结合,定位“综合型目的地”,提供景区内全产业链业务服务,并持续提升景区综合服务能力、丰富景区内涵,推动景区转型升级,精心打造高品质文化型旅游目的地。
策略性投资业务则为中青旅的IT硬件代理和系统集成业务,云贵川三省福利彩票技术服务业务以及中青旅大厦租赁业务,每年为该公司贡献净利润。
然而《投资时报》研究员注意到,作为一家与旅游业密切相关的企业,中青旅受年初突发疫情冲击较大,仅一季度就亏损1.98亿元。今年上半年,其亏损额达到1.57亿元。
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进入三季度,中青旅优化了业务结构及产品内容,加强了内部联动和成本费用管控。因此其今年第三季度业绩降幅有所收窄,期内实现营业收入20.92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0.29亿元,但较上一年同期仍分别有高至43.34%和82.17%的同比下滑幅度。
具体来看,在景区业务方面,随国内疫情形势好转,乌镇呈逐步复苏态势,第三季度中青旅来源于该景区的营业收入较二季度环比增长143.68%,接待游客量环比增长141.12%;古北水镇则在北京二次疫情有效控制、暑期旅游季及周边游需求释放的叠加利好因素下,第三季度贡献营业收入较二季度环比增长194.06%,接待游客量环比增长171.47%。
然而,三季度业绩回温却未能扭转中青旅今年以来的业绩亏损态势。今年前三季度,中青旅实现的营业收入仅有46.47亿元,较上一年同期下降幅度高达51.31%;归母净利润更同比直降123.47%,为-1.28亿元。
此外,中青旅今年前三季度的销售毛利率也较上一年同期降低7.76个百分点,仅有16.60%;其销售净利率甚至转正为负达-3.60%,较上一年同期下滑11.95个百分点。
《投资时报》研究员注意到,中青旅今年前三季度业绩下滑,或离不开期间费用率的升高。据三季报数据披露,今年前三季度虽然该公司的营业成本同比下滑46.30%至38.80亿元,但仍低于其营业收入51.31%的下降速度。并且该公司期间费用率较上年同期有所升高,达到24.00%,进而可能对业绩形成拖累。
中青旅近年部分业绩指标情况
增收不增利
还需要注意的是,中青旅今年以来的业绩亏损或并非完全归因于年初的疫情冲击。《投资时报》研究员梳理中青旅近年财报发现,该公司业绩逐步呈现出增收不增利的态势。
据财报数据披露,2017年―2019年中青旅实现的营收分别为110.20亿元、122.65亿元和140.54亿元,逐年递增且同比增速加快,分别为6.70%、11.30%和14.58%,三年间增长了近8个百分点。
然而,该公司同时期的归母净利润却陷入了同比增速逐年递减的态势。据财报数据显示,2017年―2019年中青旅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72亿元、5.97亿元和5.68亿元,同比增速由2017年的18.24%降至2018年的4.50%,时至2019年甚至由增转减,为-4.90%。
对于公司近年来业绩增收不增利的情况,《投资时报》研究员电邮沟通提纲至中青旅询问改善计划,但截至发稿尚未得到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