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全国进出口21486.8亿美元 同比增37.9%
前三季全国进出口21486.8亿美元 同比增37.9% 更新时间:2010-10-16 7:28:34 商务部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 10月15日,商务部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姚坚发布新闻并回答记者提问。实录如下: 各位记者朋友: 欢迎大家参加商务部10月份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今天我首先简要向各位介绍今年前三季度商务运行情况,然后再重点介绍一下“十一五”期间中国商务发展主要成就,接下来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一、对外贸易情况 今年以来,在国际市场需求回升、国内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各项外贸政策基本稳定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国对外贸易延续自去年年底以来的快速恢复态势。进入三季度以来,受世界经济复苏放缓、国外补库存需求减弱和去年同期基数较高影响,外贸增速呈持续回落态势。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对外贸易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对外贸易加快恢复,出口增速持续放缓。前三季度,全国进出口21486.8亿美元,同比增长37.9%。其中,出口11346.4亿美元,增长34.0%;进口10140.4亿美元,增长42.4%;顺差1206亿美元,下降10.4%。与2008年同期相比,进出口、出口和进口分别增长9.1%、5.4%和13.5%,顺差下降34.1%。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国外补库存需求减弱和基数提高,9月份进出口增速从上月的34.7%回落到24.7%,其中出口从34.4%回落到25.1%,进口从35.2%回落到24.1%。 当月进口达到历史新高,贸易平衡状况继续改善。前三季度,进口增速快于出口增速8.4个百分点。9月份当月,进口1281.1亿美元,增长24.1%,创下当月进口的历史新高,当月顺差降至5个月以来的最低点。 目前,日本、欧盟、东盟、韩国、台湾和美国是中国前六大的进口来源地,前三季度中国从上述国家的进口增速分别达到38.4%、33.4%、51.1%、39.7%、44.3%和33.8%。 前3季度贸易顺差呈现结构性特点。从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逆差364.1亿美元,加工贸易则出现贸易顺差2256.6亿美元,增长22.4%,相当于同期总体顺差规模的1.9倍。从国别看,中国对美、欧的顺差有所增加,但对日本、东盟的逆差则猛增82.2%、1261%。这也说明中国现有的贸易状况与全球产业结构和分工有很大关系。 与有关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更加紧密,对外贸易结构不断优化。 今年以来,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我国从主要贸易伙伴的进口快速增长,成为拉动有关国家和地区经济复苏的重要动力。根据对方统计,目前,中国是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巴西、南非等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和出口市场,是欧盟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二大出口市场,是美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三大出口市场。1-7月,美国对中国出口增长36.2%,德国对中国出口增长52.1%,1-6月欧盟对中国出口增长42.1%,另外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对中国出口增幅都超过了40%。出口结构继续优化。1-9月,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36%,9月份406种“两高”产品出口下降12.9%,出口规模比6月份下降了60.4%。 二、吸收外资情况 1-9月,全国非金融领域新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9209家,同比增长17.5%;实际使用外资743.4亿美元,同比增长 16.6%。主要特点有: 一是外资连续14个月增长,且总体规模达到2008年同期水平。9月当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83.84亿美元,同比增长6.14%,为2009年8月以来连续第14月增长。1-9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743.4亿美元,与2008年同期的743.74亿美元水平基本持平,表明我国吸引外资已基本恢复到金融危机前水平。 二是外资产业结构继续优化。1-9月,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增长1.6%;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增长32.1%,高于总体增幅15.5个百分点。制造业吸收外资所占比重为47.6%,较上年同期下降7个百分点;服务业占全国吸收外资总量的比重达到45%,较上年同期上升5.3个百分点。环境服务、金融服务、社会服务等行业吸收外资分别上涨318%、159%和122%。 三是西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9月,西部地区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967家,同比增长23.3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84个百分点,占全国新设立外资企业数的比重为5.03%;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为56.57亿美元,同比增长48.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2.22个百分点,占全国实际使用外资总额的比重为7.61%。9月当月,西部地区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21家,同比增长4.9%,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0.4亿美元,同比增长280.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74.46个百分点。 四是对华投资前10位国家/地区中大部分实际投资继续保持增长。1-9月,对华投资前10位国家/地区依次为香港、台湾、新加坡、日本、美国、韩国、英国、荷兰、法国和德国。香港实际投资同比增长24.9%,达到463亿美元,占全国吸收外资总量的62.3%;台湾省增长2.9%,达到52.23亿美元;新加坡增长47.4%,达到39.24亿美元;美国增长4.2%,达到27.3亿美元。 三、对外投资和对外经济合作情况 对外直接投资。1-3季度,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18个国家和地区的2426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累计实现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362.7亿美元,同比增长10.4%,主要集中在商务服务业、采矿业、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等。1-3季度,我以收购方式实现的直接投资112亿美元,占同期投资总额的30.9%。1-3季度,我对主要发达经济体的投资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对美国、欧盟和日本的直接投资额分别为8.28亿美元、17.45亿美元和1.5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5.3、5.2和1.4倍。 对外承包工程。1-3季度,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593.2亿美元,同比增长 16.6%;新签合同额819.8亿美元,同比下降6.5%,其中9月份当月新签合同额71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9.6%。新签合同金额在5000万美元以上项目310个,合计629.7亿美元,占新签合同总额的76.8%。新签合同额前十位的国家是:印度、阿尔及利亚、沙特阿拉伯、土库曼斯坦、尼日利亚、苏丹、香港、土耳其、印尼和安哥拉。合同额总计332.7亿美元,占新签合同总额的40.5%。主要集中在交通运输业、房屋建筑业、电力工业、石油化工、电子通讯业等行业。 对外劳务合作。1-3季度,我国对外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62.2亿美元,同比下降1.6%;新签合同额61.8亿美元,同比增长22.8%。1-3季度累计派出各类劳务人员28.2万人,较上年同期减少0.4万人。三季度末在外各类劳务人员82万人,较上年同期增加4.8万人。 四、国内市场运行情况 今年以来,在国家搞活流通扩大消费政策作用下,消费品市场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 一是消费增速继续加快。9月份,全国3000家重点零售企业零售额较上年同期增长18.8%,增速比8月份加快0.5个百分点。1-9月,全国3000家重点零售企业零售额同比增长17.8%。1-8月,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3%,比去年同期提高3.1个百分点,增长情况好于预期。初步测算,“十一五”时期,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超过 16%以上,明显高于同期GDP增速。 二是促消费政策效应明显。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政策稳步推进,前三季度家电下乡产品销售5257万台,销售额1158亿元,其中冰箱、彩电、洗衣机稳居销量前三位,占总量的74%。家电以旧换新1898万台,带动消费700.3亿元。汽车以旧换新25万辆,带动消费286亿元。近期,城乡建设部、商务部等六部门还在山东、宁夏启动了建材下乡的试点工作。 三是消费结构不断升级。9月份,3000家重点零售企业金银珠宝零售额同比增长34.8%,通讯器材零售额增长13.3%,增速分别比8月份加快3.4和2.4个百分点。汽车销售继续加快,9月份,3000家重点零售企业汽车销售额同比增长25.7%,据汽车工业协会统计,今年前3季度汽车销量达到1314万辆,同比增长36%,预计全年销量将达1700万辆。网络购物等新型流通和消费方式快速发展,预计前三季度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可达3500亿元,增长1倍以上。 四是市场供求基本稳定。针对自然灾害频发等情况,商务部和国家有关部门及时投放国家储备肉、食糖等生活必需品,做好跨区调运,推动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保障市场平稳运行。近期国内主要生活必需品中,除蔬菜价格上涨相对较快外,其他品种价格相对平稳,鸡蛋、水产品批发价格有所下降。与9月份相比,上周全国36个大中城市蔬菜、豆油、菜籽油、猪肉平均批发价格分别上涨11.0%、3.4%、2.2%和1.2%,但蔬菜批发价格比今年最高的4月底回落5.7个百分点;食糖、小包装大米、小包装面粉零售价格分别上涨2.0%、1.0%和0.4%;水产品、鸡蛋批发价格分别下降0.5%和3.5%。 五、“十一五”期间商务发展主要成就 “十一五”期间,面对极其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全国商务系统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坚持扩大内需与稳定外需相结合,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克服了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巨大冲击,国内外贸易和国际经济合作取得了新发展,实现了新跨越。 国内贸易快速增长,流通现代化加速推进。2009年,我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3万亿元,今年预计可比2005年翻一番。“十一五”以来,我们实施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汽车家电以旧换新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鼓励消费的新政策,同时加快构建现代流通网络,提升流通现代化水平。截至2009年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已覆盖全国75%的乡镇和50%的行政村,“双百市场工程”改造了936家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农产品流通企业。我国连锁经营率已提高到15%左右。流通信息化加快推进,网络购物迅速发展。 进出口规模实现新跨越,外贸结构进一步优化。2009年我国货物贸易世界排名上升到第二位,出口跃居世界第一,今年可望顺利完成2.3万亿美元的“十一五”目标,十一五期间,服务贸易迅速增长,年均增长率有望达到17%左右。对外贸易结构和效益不断提升。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占出口总额的比重稳步攀升。多元化市场格局进一步形成,对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的份额将提高到40%以上。贸易平衡改善,顺差由最高的近3000亿美元下降到2009年的1900亿美元左右,今年还将继续减少。 利用外资实现新发展,外资效益明显提升。“十一五”期间,累计利用外资预计可达到4200亿美元,是“十五”期间的1.5倍,在全球中排名第2位,并连续18年位居发展中国家首位。投向中西部及第一三产业的外资占外资总额的比重,分别由“十五”末的11.2%上升到接近14%,由30%上升到接近50%。目前,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的地区总部、研发中心等功能性机构超过1400家,比“十五”末期增长近1倍。服务外包快速发展,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离岸外包目的地国家。 对外投资实现新突破,“走出去”迈出重大步伐。“十一五”期间,我国累计对外直接投资将超过2000亿美元,年均增长30%左右。2009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占全球的5.1%,世界排名由“十五”期末的第18位跃升为第5位。截至2009年底,我国在177个国家设立境外直接投资企业1.3万家,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达2458亿美元,境外企业资产总额超过1万亿美元,共建设了 16个境外经贸合作区。 对外经贸关系取得新发展,国际地位明显上升。“十一五”期间,我国积极拓展双边经贸关系,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不断深化多边经贸合作。目前已累计建立了 163个双边经贸合作机制,签订129个双边投资协定,与美、欧、日、英、俄等国均建立了经济高层对话。正与五大洲的27个国家和地区建设14个自贸区,已签署10个自贸协定,其中已生效8个。在推动多哈回合谈判和贸易自由化的进程中发挥建设性作用,逐步进入多边贸易体制的核心圈。APEC、10+1、10+3、中非合作论坛等区域经济合作日益深化。 六、关于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情况 10月21日,商务部将在上海举行全国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工作会议暨试点城市签约仪式,此举标志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工作正式启动。 近年来,肉类蔬菜等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引起广大消费者的普遍担忧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商务部、财政部办公厅近日联合下发《关于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指导意见的通知》,要求从流通领域入手,建立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的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提高流通主体的安全责任意识,增强食品质量安全保障水平。同时,肉菜追溯体系建设工作将进一步促进现代流通体系的完善,提高市场运行调控水平,改善消费预期,促进消费。 商务部将采取重点突破、试点先行的方式推进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的建设。以肉类、蔬菜“一荤一素”为重点,在中央财政的支持下,在有条件的城市建设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2010年,选择10个有一定工作基础的城市,每个城市在全部大型批发市场、大中型连锁超市和机械化定点屠宰厂,以及不少于50%的标准化菜市场和部分团体采购单位进行试点。根据试点情况,在全国有条件的城市逐步建立肉菜追溯体系。 下面我回答大家的提问。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刚才您提到肉菜追溯体系的建设,我们知道肉菜的质量安全关乎全国13亿人餐桌安全的问题,我想请问一下肉菜体系建设的试点具体会安排在哪10个城市,商务部会采取什么措施保证及时和到位?谢谢。 姚坚:刚才我也讲到猪肉和蔬菜的追溯体系是老百姓一直关心的问题,在这个领域出现了不少矛盾和焦点问题。我们在前期调查研究时,看到一些省市取得了好的经验,比如上海、成都、昆明等城市,在猪肉和蔬菜的质量安全体系方面开展了大量的探索性工作。他们从一二级市场到百姓的餐桌等各环节进行监测,比如上海的武丁路菜市场,从居民买菜的最终环节开始,一直回溯到一级和二级的批发市场,和产地建立了一个连锁的质量追溯体系,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们正是在总结上海、成都和昆明相关工作的基础之上,下周将在上海开一个会,和大连、上海、南京、无锡、杭州、宁波、青岛、重庆、昆明、成都等10个城市共同启动这个项目。此项目的示范意义十分明显,对全国,不仅是流通领域,而且在生产、消费领域的蔬菜和肉类的质量安全,都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和保障作用。同时,我要强调,在这个项目中,我们与工业信息化部、工商总局配合,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以保证产品质量可以追溯。 法新社记者:最近人民币的升值问题一直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而且中国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今天晚些时间美国财政部可能出台一份报告,是否将中国列入货币操纵者也广受关注,请问中方对此有什么评价?谢谢。 姚坚:商务部不是人民币汇率问题的主管部门,但是由于人民币汇率问题多次是以贸易顺差为由提出,所以我在这里给大家提供一些信息和观点。应该说,美国方面因为中美贸易之中中方存在顺差而认为人民币汇率被低估,并以此为由试图对于中国的出口产品采取歧视性的贸易保护主义的措施。我想,这是严重的违反世贸规则的行径,也是无理和错误的。 我想强调这样几个观点: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中国采取了积极的一揽子的经济政策,不仅使得中国经济迅速走出了低谷,而且也为全球的经济复苏做出了贡献。温总理在几天前的第六届中欧工商峰会上明确指出,2009年中国对于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占到50%。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中美双方进行了很好的合作,对全球的经济走出阴影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今后的全球经济发展中,中方也愿与美方加强合作,共同解决全球的问题。但是美方不能以所谓“人民币汇率被低估”为由,将国内的就业经济增长的矛盾转嫁给中国。人民币汇率不应当成为美国国内经济问题的“替罪羊”和“避雷针”。事实上,美国国内的产业也是反对美国行政当局和国会通过所谓的“决议”的,大家也都看到美国的36家商会联名发表了公开信反对这一项决议。这是我想说的第一个方面。 第二个方面,怎么看待中国的贸易顺差。我们知道,中国并不刻意追求贸易顺差。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中国进口持续扩大,特别是从美国、欧洲、日本、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进口增速基本是在50%左右,是中国对这些国家和地区出口增速的1倍以上。同时中国的贸易顺差的平衡状况得到持续改善。大家如果注意数字的话,去年中国的顺差减少了34%,今年还会进一步的减少。而且中国的贸易顺差在什么水平上是合理的,别的国家没有道理来评论。事实上,经济学界也有一个基本的标准就是经常项目占GDP的比重处于5%左右是恰当的。中国是什么状况呢?在今年上半年,贸易顺差占GDP的比重只有2.2%,经常项目占GDP的比重只有5.3%,均处在国际公认的合理区间之内。 另外,我们不要忽略到美国自己在七八十年代以前,曾经有93年贸易顺差的历史,而中国现在刚刚有十几年的贸易顺差。美国是中国人均GDP的12倍,中国刚刚处在一个发展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中国的经济结构,我们中国的出口结构是一般贸易逆差,加工贸易顺差,而加工贸易的利益很大一部分被外资企业拿走了,比如中国出口到美国的产品之中,88%是外资企业的出口。中国虽然表面上有了贸易顺差,但是并没有获得很多的经济利益,大家都知道芭比娃娃和iPod的例子,如果中国的出口顺差是10的话,其中只有1-2是中国的利益,而7-8都是外资企业的利益,所以顺差是徒有虚名的概念,利益更多被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国的企业获得。 第三,中国的顺差是由中美经济结构和中美之间的产业分工不同决定的。美国14万亿的GDP之中80%是服务业,11%左右是制造业,而中国的制造业则占到了GDP的60%。美国通过贸易实现的和中国的合作,连四分之一都不到,还有其他的四分之三是在服务贸易领域。美国每年对中国市场的服务贸易的出口达到200亿美元,美国的银行、保险、会计师、律师业,有5万家企业在中国投资运营,在中国市场年销售额是2200亿美元。这是由经济结构决定的。美国拿对华存在顺差为借口来压人民币汇率完全是无理的和错误的。 当然我也想说,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我们会继续推进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事实上在20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了23.2%。在今年6月份中国宣布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也升值了2.4%。这样的一个过程,是中国按照自己的发展水平和国际收支状况,企业的情况和就业的情况做出的自主选择。中美经济合作是全方位的,贸易只占到四分之一不到的规模,中美经济合作的空间和领域是非常大的。中方愿意在更广泛的领域,在财政、金融、贸易、服务业进一步深化中美双方的合作。这是我的看法,关于汇率的其他问题请咨询货币主管部门。 人民日报记者:8日美国的白宫网站公布了奥巴马写给两院参政议长的信,这个信表示依照国会授权法案,并基于美国的国家利益,决定取消中国出口用于清除海上漏油的C-130运输机的相关限制,请问中方对此有何评价? 姚坚:我们也注意到这个情况, 10月8日美国总统奥巴马致信给参众两院的议长,信中表示建议终止对中国出口C-130运输机的相关限制,这个产品将用于海上石油泄漏的应急用途。我们认为终止对C-130运输机的军品许可证临时禁令,是美方对促进对华出口发出一个积极的信号。我们对一切有利于促进双边经贸合作、促进双边贸易发展的举措表示欢迎。在前几次发布会上也谈到关于美国出口管制的问题,事实上造成中美之间在制造业方面贸易不平衡的很重要原因是美实施了61年的出口管制。我刚才已经说到在美国整个的产业结构中,只有11%是制造业,它在制造业之中又实施出口管制的政策,是什么概念呢?管制的产品有10大类,472种,涉及到2400多个物项的税号,包括设备和技术,这是非常庞大的管制。 我们知道以前中国进出口的规模还比较小,这个问题还不明显,而随着中国的贸易规模越来越大,这个问题就变得越来越突出。大家知道在2001年的时候中国高新技术进口中18.7%是来自于美国,现在只有7%都不到。大家都说美国出口管制的清单会涉及到这么多产品吗?事实上,另外一个潜在的影响是进出口商对于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它不知道相关产品的贸易该怎么样进行,会遇到什么问题,周期是多少,事实上管制对出口的影响远远超出有人计算的占贸易额3%这个比重。 我们对于美方近期采取的积极措施表示欢迎。同时我们还注意到今年8月31日,美方宣布美出口管制体系改革的基本框架和步骤。中方希望美方进一步放宽民用高技术产品的对华出口,在出口管制改革方面,中方希望美方能够对中国采取公平的、非歧视性的政策,尤其是要避免出现所谓的“中国例外”现象,并尽快推进8月31日已经宣布的出口管制体制的改革方案和步骤,积极维护双边经贸关系的发展,促进贸易平衡情况的改善。 澳门澳亚卫视记者:我们注意到最近人民币的汇率不断升值,尤其是对美元中间价位创下汇改以来的新高,我想请问发言人的是,这一次的升值是否有监测数据显示对中国的进出口贸易产生哪些实质性的影响?它对国内企业和市场的运行又产生了哪些影响?谢谢。 姚坚:刚才我已经介绍了从6月份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大概有2.4%的升值。最近几天大家也看到,人民币汇率还有进一步的变化。我想强调的是,中国外汇管理当局对人民币汇率的管理有相关的政策,对于商务部来说,重要的是在对于贸易的发展状况的监控和对于出口企业的监控状况下来考虑这个问题。 从人民币汇率的基本政策看,应当按照渐进可控的方案,以市场供求为基础进行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中国的外贸企业在参与国际化的过程当中,结构已经发生重大的变化。今年以来,外商投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已经成为中国出口的主要动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外商投资企业和民营企业会有更加灵活的方案来应对形势的变化,比如改进出口产品的质量和设计,提升其产品竞争力。当然对于不同的行业也有不同的区分,比如说部分行业的盈利率非常低,只有2%~3%,汇率比较大的波动肯定会影响到中国企业的出口,进而影响到出口企业的就业。其实这不仅是对中国自身的影响,2009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度达到50%,因中国企业遭受困难所带来的就业和国内消费的问题,必然会影响到世界其他国家。所以有专家评论说,人民币汇率对于美国的出口影响是极低的,而中国的消费,中国人的工资水平、消费能力对美国的影响更大。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中国的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不仅是出口企业正常运营,保持正常的就业状况的需要,也是全球经济复苏,促进国际经济合作,把50%继续维持住的需要。我国出口企业的分布55%是外资企业,31%是民营企业,这一部分企业的应变能力、竞争能力是非常强的。这使得他们能在国际市场形势的变化中及时采取灵活的调整和变化,包括适当的使用金融避险工具。 国际商报记者:第一个问题,日本首相菅直人13日在众院预算委员会上答辩时表示,希望韩国与中国能够在汇率政策上“遵守共同规则,采取负责任的行动。”他表示,个别国家刻意压低汇率的举动在G20集团的国际合作当中是没有出路的,您对此有何评论?第二,关于国内贸易,“十一五”期间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家出台了鼓励消费、扩大内需的政策,产生很好的效果,对拉动经济增长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我想请教的是在“十二五”期间是不是还会出台一些鼓励消费的政策。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拉动在“十二五”期间是否有一些具体的目标。谢谢。 姚坚:我们也注意到这个表态,我想回应这么几点。首先,中国是在汇率政策上一直采取负责任的态度。大家如果回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这一次金融危机的过程,历史的看,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不仅兼顾了自己的经济发展和稳定,也顾及了全球的经济发展的平衡和各国的利益。在这两次危机的过程中,在一些国家货币贬值的情况下,中国维持了人民币币值的稳定。稍微有一点常识的人都会做出公正的评判。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会继续按照汇率改革的总体安排,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也会共同维护全球金融市场的稳定,这必将为全球贸易保持稳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第二,日本对于中国的汇率政策来进行评论更加没有道理。日本过去十年,在对华贸易中对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和巨大的利益。现在日本是中国的第一大进口来源地,占到20%左右。从2003年开始到现在,日本对华贸易已经持续8年的贸易顺差,去年是330亿,今年1-9月份是415亿,全年500亿以上是没问题的。最重要的是中国已经成为日本的第一大市场,我们在日本出口的份额中占到20%左右,可是在2001年的时候中国市场只占它的2.1%,比例增长了10倍。10年前日本是以美国为主要市场,32%的市场在美国,现在只有 16%左右,下降了一半。在过去的10年当中,中日经贸合作,日方在中国无论是市场份额还是贸易顺差都是取得了巨大的利益。当然日本是发达国家,它在中国的投资发展更不用说了。所以我说日本对于中国汇率政策的指责是没有道理和依据的,甚至是没有资格的。 第三,很多专家学者都在回顾日本在80年代所采取的宏观经济政策,其导致了日本经济失去的10年,是有前车之鉴的。当时日本的汇率升值过快,出口巨幅下降,从而导致就业下降,经济下滑,随之而来的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10年的经济泡沫。如果有这些教训,应当怎么建议中国呢?另一方面,我还是要强调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是愿意和日本、美国以及世界各国进行金融、贸易政策的合作,但是中国本身的发展就是对全球经济最大的贡献。不仅是去年50%的经济贡献率,中国有13.4亿人口,占到全球人口的23%,在发展中国家中,人均GDP是中低收入,3680美元左右,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的发展和稳定,以及其消费增长给日本、美国、欧洲都提供了巨大的出口市场,这本身就是对于全球经济最大的贡献。我们希望能够客观、公正、历史地看待中国的汇率政策和经济政策。 关于“十二五”期间的消费问题。连续几年我们的宏观经济政策都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科学发展作为根本的目标,我想未来公布的“十二五”计划当中会进一步体现调整经济结构的目标。在经济结构调整中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消费结构、出口和投资的调整。目前中国的消费品市场已经连续5年实现了 16%左右的增长,比2005年翻一番,在未来的“十二五”之中,无论是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还是商务部的工作重点都会把促进消费作为我们的重中之重。这不仅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是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民的要求,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 商务部正在积极研究“十二五”期间扩大消费的政策,包括进一步完善扩大消费的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建立促进流通产业发展的行业标准和质量标准,进一步支持网络销售的发展,连锁商业的发展,新兴业态的发展。我们想通过“十一五”经验的总结和全球合作,进一步改进中国的消费品市场的状况。 中国日报记者:关于中国吸引外资的情况,9月当月吸引外资的增长是6.14%,是连续两个月在10%以下,您对于这个持一个什么样的看法?另外,前两天据阿根廷方面的报道,中阿双方通过协商,中国政府已经放宽了从阿根廷政府进口豆油的限制,您是否能确认一下? 姚坚:中国吸收外资连续18年在发展中国家居首位,连续14个月实现恢复性的增长,应当说这个势头是中国吸收外资的一个总的趋势,它主要是基于越来越大的市场容量、不断完善的法制环境、持续提升的劳动力素质和增长的受教育人口。 尽管这两个月吸收外资德增幅较小,一个是1.4%,一个是6.1%,但是全年前9个月下来发展的总体状况还是不错的。我们也注意到制造业吸收外资增幅较小,只有1.6%的增长,服务业吸收外资有一个比较快的增长,这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中国还有大量的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怎么样在中西部地区创造好的吸收外资环境。让大量的制造业进一步在中西部地区发展,既是我们面临的一个课题和挑战,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我们也会进一步关注,怎样使制造业和服务业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保持进一步的平衡,以及使东部和中西部保持平衡。 关于阿根廷豆油的问题,在过去的一段时间,由于阿根廷豆油的质量品质含量问题没有达到中国的进口质量标准,豆油的进口出现了一些暂滞的现象,这一段时间两国的经贸谈判工作层也做了大量的工作,进行了多次的协商磋商,交流技术标准,来交流两国在经贸合作中出现的一些矛盾和问题,共同在推进这一系列问题的解决。这是一个基本的情况。随着协商的推进会有一个结果。 日本经济新闻社记者:中国对日本的稀土出口依然没有恢复到正常状态,为此日本要求中方加以改善,请问中方是否已经收到日方的请求,还有请介绍一下向日本出口稀土的具体情况。谢谢。 姚坚:中国加强稀土出口管制是基于法律法规要求的,根据《矿产资源法》和《对外贸易法》,近期对稀土的开采、生产和出口环节采取了必要的限制措施。其核心目标就是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是基本目的。大家知道,由于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比较滞后,早期稀土出口的生产、加工和管理是不规范的,稀土加工的技术水平低导致出现大量的环境问题。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国和日本是有共识的,也是要加强合作的。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规范了稀土出口,也包括生产和加工环节。 目前总体的情况是,中国的稀土储量占全球的30%,但出口量占到全球贸易量的90%以上,中国稀土的生产加工规模占全球的比例很高,但是储量占全球的比例远远低于加工生产量。也就是说,有相当多的国家在储备稀土资源。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我们希望加强有关稀土的国际合作,加强环境保护领域的合作,而不是采取封锁措施。中国对稀土出口不会采取封锁措施,我们会在发展、共赢中实现中国和日本以及其他国家在稀土方面的互利合作。还要强调的是,中国在稀土出口方面所采取的措施,是和国际规范、世贸组织规则相一致的,不仅在出口环节,而在生产、制造环节也都是有法律依据的。 财新传媒新世纪周刊记者:我有两个问题:第一,关于这个月的贸易顺差在收窄。我们注意到,今年3月份出现过逆差,4月份又是一个很小额的逆差。这几个月顺差的减少或者说出现逆差,很大程度上不是出口下降,而是进口增加了。有机构分析,这不排除政府刻意引导扩大进口的可能,请问商务部如何看待此观点?最近大宗商品价格逐渐走高,您如何看待进口形势,这么大的增速能不能持续,您认为接下来几个月顺差会有什么变化?第二,关于“十二五”的商务工作目标。刚才您提到调结构是其中很重要的环节,“十二五”期间贸易目标增速会不会下调?谢谢。 姚坚:关于今年前9个月及9月份当月的进口问题。进口在9月当月确实实现比较快的增长,1281亿美元的增长是一个历史的新高点。一些大宗商品实现比较快的增长,既是市场动力导致的,也是政府促进进口的共同作用。扩大进口是这几年来我们所采取的一项重要的政策措施,包括在重要展会上开辟进口展区,包括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免费设置外国商品的展览区域等措施。我注意到日本贸易振兴社在上世界80年代、90年代采取同样的办法,就是进一步扩大进口。我想随着进口措施效果的体现,资源类产品和原材料产品进口的增加,包括农产品进口进一步扩大,中国的进口还会持续增长,为贸易平衡提供一个好的基础。 关于“十二五”期间对外贸易的发展。中国将继续按照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并重的方针制定“十二五”国内消费品的发展目标以及出口、进口市场的发展目标。因为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有大量的就业问题要解决,既要依赖于国内市场,也要依赖于国际市场。比如,中国外贸有50%左右的加工贸易,就是把国际资本和国内劳动力资源有效结合起来,缓解了大量的农民工进城和迁徙问题。事实上,解决中国农村人口的城市化问题,也为全球经济的稳定作出了贡献。 北京电视台记者:刚才您提到稀土问题,我们看到中国稀土的产量占90%以上。大量的发达国家不进行本国的开采,而是进行进口。最近西方舆论也是对稀土问题大做文章,您如何看待这样的现象?我们看到最近国务院出台的兼并重组的意见,也是把稀土列入到这个名单中。对于这种不可再生的资源类产品的出口,特别是在紧接下来的“十二五”的期间,商务部有什么样的意见或者做法?谢谢。 姚坚:由于中国技术水平相对发达国家还有差距,所以在过去的十几年之中,稀土的生产和冶炼确实存在着明显的环境问题。应当说,在这样的背景下,随着节能环保和法律法规的日益完善,在稀土领域需要两个方面加强工作。一个是提升生产、加工的技术水平;另一个是要国际协作,管理好这种不可再生的资源。中国和很多国家在技术领域都有合作,比如和日本有节能环保论坛的技术合作,我们要通过这些合作,进一步提升加工生产技术,进一步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和可再生资源的重复使用。这样都会使稀土资源的难题得到逐步缓解。当然,中国的储量只占世界的36%,但是它提供超过全球90%的贸易量,这也是需要稀土的进口国、生产国和使用国进行考虑的问题。 新京报记者:我想请问一下顺差的问题,我记得您在4月的时候曾经有一个预测,说今年的顺差规模在去年降低了1000亿美元的基础上,有望再降低1000亿,但是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前9个月就达到1206亿美元,当然去年全年规模是1960多亿美元。我想问一下这和您的预期是不是有一些偏差,主要原因是什么? 姚坚:我的观点是趋势性的方向没有改变,就是由最高点的2955亿美元降到1960亿美元的基础上,今年会继续减少。至于500亿还是1000亿,这个数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中国政府倡导什么,支持什么发展方向,出台什么政策。我们将继续坚持扩大进口的方针,这是中国自身的需要。我们需要进口新的技术,因为中国在土地、水资源承载方面都是非常有限的国家。我们进口农产品也是解除这些瓶颈的关键因素。这是长期发展的问题。从这个意义而言,我们会长期坚持扩大进口政策。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 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 16] 页 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