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德国《世界报》网站报道,贝恩公司和意大利奢侈品行业协会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2017年意大利奢侈品行业销售额增长了5%,达到创纪录的1.2万亿欧元(约合人民币9.3万亿元),其中1/3来自于中国消费者。
贝恩公司称,扛起全球奢侈品“一片天”的中国购物游也推动了整个欧洲市场的增长,2017年欧洲传统奢侈品牌的销售额增长6%,达到87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6764亿元)。
可以看出,曾经贴着“爱存钱”、“怕欠债”、“谨慎消费”的中国人正随着财富的不断积累,一步步向“高负债”“高消费”转变。而
一面是旺盛的购欲望,一面却是过度消费的隐忧。
为什么中国富裕阶层会如今会如此热衷于奢侈品消费?他们中一部分群体的消费方式是不是会带来财富隐忧呢?
撑起欧洲奢侈品半边天
前两天,听一位朋友抱怨说,元旦假期接待了一个来自国内的团,按计划第一天应该参观德国著名的科隆大教堂,可游客急急忙忙在大教堂门前照了几张照片,就要求尽快走人,同时提出教堂没什么看头,要求更改行程直接去巴黎购物。
在他们的坚决要求下,朋友只好取消各种参观行程,重新预定了在巴黎的饭店和活动。
到了巴黎,游客们在埃菲尔铁塔和凯旋门匆匆拍照,走马观花后,直奔免税店。到了免税店,立刻活跃起来,激情四溢,每人都买了五六个路易威登包,上百万的手表,无数的香水和名牌西服,还重新买了大皮箱。
其实,随着朋友遇到的这几位游客仅仅是2017年中国奢侈品扫货大军的一个小小缩影。有过往返德国法兰克福机场的朋友,都会见到过成群成批的国内游客,手拿肩扛地徜徉的免税店里。
为此,一向保守的德国人,专门在通往中国的航班扣又增设了一个新的免税店,这样便于我们购买,能够在登机前继续消费。
一个警报已经拉响
而这样的消费方式近来引起了外媒及国内舆论的关注。
据英国《金融时报》旗下研究部门《中国投资参考》的调查显示,中国高净值家庭(指家庭年收入至少达到人民币30万元)
在近几个月来,正在逐步减少投资,增加消费。非必需品的开支占每月家庭收入的比例正逐渐增长,却没有加码投资,投资占收入的比例逐渐减少
。
无独有偶,
1月16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刊文称:中国家庭负债率已经接近美国水平要高度警惕
。
其实,在我们身边,“月入两万,花销三万”的人并不在少数。你或许会觉得不可思议,但这恰恰是当前许多在城市打拼的中国家庭的缩影。
与老一辈相比,富裕起来的中国家庭特别不怕贷款:除了贷款买房买车之外,贷款买手机,贷款旅游,海淘或境外刷卡购买奢侈品。结果当要还钱时,才发现自己贷款买了这么多东西。
《人民日报》海外版就以北京的许先生举例。和班里大部分同学一样,许先生2010年大学毕业后选择留在北京工作:
年终奖能拿到相当于平时三四个月的工资,是笔大钱。但需要还的账也不少,去年出国游用了贷款,今年想换新手机也要走点贷款,当然占大头的是房贷。所谓快乐并不快乐着吧。
苏宁金融研究院表示,美国居民部门债务率从20%提升到50%以上,用了接近40年时间,而中国只用了不到10年,中国居民部门杠杆率飙升速度之快可见一斑。
Wind数据显示,中国居民部门债务占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从2006年时的18.5%暴涨至2017年8月的77.1%。
所以说,盲目、不合理的消费方式正在静悄悄地“侵蚀”中国许多高净值家庭的财富。
为何美国中产不花400美元买牛仔裤
“花400美元买一条牛仔裤”,在许多国人眼中,这不过是一眨眼的事,可是在许多美国人眼中,花400美元买条牛仔裤,不仅不可思议,而且是愚蠢。
一位美国的大富翁,富可敌国。但是一日三餐,却非常简单。他拥有世界上最多的机场免税店,却从不穿戴奢移品牌。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我虽然有钱,但我并不会花银子购买名过其实的东西。所以不只美国中产阶级,就是富豪也注重是物有所值。
facebook创始人的扎克伯格,同样款式的牛仔裤一买就好多条,经常穿的灰色T恤在衣柜里也是成排。400美元相对于他们年收入来说,不值一提,但问题就是不值得。他们更愿意在周末花几千美元郊游,把钱用在食品和交通上,让自己的生活过得更充实美好,也不愿意把钱花在一件衣服上。
扎克伯格的衣橱
这是一个突出中美之间消费观念巨大差异的问题。中国人之所以愿意花大钱购买奢侈品,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要面子,消费观念不成熟。
下面,我们来看看美国人钱都花在哪儿?
1.
彩票
:如果彩票也是一种投资,那么2014年,美国彩票消费总额高达700亿。
2.
医生和牙医
:美国人花在医疗上的公共资金位列全球第三。
3.
住房
:美国人在住房上的花费占26%,比加拿大、英国和日本这些国家都高。
4.
出租车、飞机和火车
:除了汽车外,美国人在私人交通上的花费高于加拿大、英国和日本。
5
.
教育
:美国人在教育上的支出高于任何其他发达国家,大部分资金来自父母和私人基金会。在美国,每位学生年均总支出为15000美元。
6.
处方药
:美国人每人每年在处方药上的花费为1000美元,比其他任何国家都高。
7.
政治
:美国人在政治上的支出高于任何其他国家,看看美国总统选举就知道。
8.
旅游
:在出国旅行上,美国人的支出高过大多数其他国家。2014年,出国旅行的美国人消费了1120亿美元,超过德国、英国和俄罗斯。同年,中国人消费为1650亿,不过中国人口基数比美国大得多。
我们最后来看看中美消费观念的不同,希望给投资者一些启迪:
1.
家庭住宅
:中国人会把大房子、豪宅看成是富有的象征,喜欢往大城市扎堆,一线城市房价居高不下。美国人把住房看成是温暖的归宿,房子的大小取决于家庭需要。
2.
汽车购买
:在中国人眼里汽车比住房更能显示社会地位,开奔驰、宝马非富即贵。在美国,汽车就是代步工具,最受欢迎的汽车价格仅在2-3万美元之间。
3.
请客吃饭
:中国人在吃上很阔气,请客要满桌席,菜只有剩下了才显得主人大方。在美国点满满一大桌子菜,非但不会给人豪爽的感觉,反而会使人不解。
4.
服饰
:中国人穿衣戴帽喜欢名牌。美国人不太刻意追求名牌,平时买衣服喜欢到大众的商店购买。
5.
旅游
:中国人旅游就像扫货,有的人到美国带着一箱方便面每日充饥,回国时皮箱子里装的都是名包、名牌服装。美国人旅游是放松或是开眼界,欣赏各种文化。所以,美国人在中国旅游的花费比中国人在美国旅游的花费要低很多。
所以,作为全球财富新贵的中国高净值人群不妨适当借鉴西方国家的消费观念,保持理性的头脑,控制支出。同时,
可以用节省下来的钱进行投资理财,尽而在消费升级的同时,也能享受投资带来的增值
。
(资料来源:参考消息网、欧洲时报网、人民日报海外版、财经、《烧钱的代价》作者陈平)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本文由微信订阅号鹊说财金编辑整理,不构成任何操作建议,对内容的准确与完整不做承诺与保障。请读者仅作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涉及其他问题,请立即告知,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