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上旬,国人收到了一则消息,称马航因燃料耗尽,最终在印度洋的上空突然间消失了。
接下来,从2014年到2021年之间,不仅是中国人在陆续寻找,世界上也有很多搜救组织,也希望通过不懈的努力能找到马航的残骸。
可是事情已经过去了7年,人们依然无法知道马航到底发生了什么。
而后来,马航上承载着中国芯片专家的消息(刚开始是谣传没有被证实),马上又刷新了人们的认知。
如果马航上真的搭载着
29名来自于中国的芯片专家,
那么这些专家为中国芯片事业呕心沥血的时候,生命却受到了国际势力的威胁,这是一个多么令人胆颤的说法?
后来官方媒体又陆续证明,马航上搭载有29名中国芯片专家,是谣言。这件事也就藏獒一段落。
但是这一件事情也给了无数国人一个新的警示,那些为中国芯片事业呕心沥血的专家们,的确容易受到大国势力的威胁。
从这件事情中大家也就得出一个结论:之前,中国的芯片发展事业非常艰难。
一: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那么中国芯片事业在“马航”事件之后,又取得了哪些进展呢?2020年8月份,国务院当时印发了关于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条例,让国产的芯片行业得到了政策的补助。
国家大力去推动芯片等相关技术的发展,这也就为中国芯片的研发创造了非常良好的环境。
回顾历史,中国芯片在1965年到1978年是创业时期。1965年时国内第1批晶体管和数字电路在河北的芯片研究室被鉴定成功,再到三年之后,
上海无线电又通过半导体和一些稀有金属进行合成,最后完成了集成芯片电路的实验。
再到1970年,878厂建成投产。两年之后中国市场上出现了第1块国人自己研发出来的芯片,叫做PMOS型LSI电路。
4年过后,中科院研制出来的ECL研制成功
1,000万次大型电子计算机。紧接着就是1978年到1989年时期
,中国人终于在芯片事业中艰难的度过了创业期,进入了探索前进前.
国人在此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比如说1980年时,中国市场出现了第1条三英寸线,
两年过后无锡724厂又引进了一些国外
的芯片经验,并且在中国境内第1次完成从外国引进集成电路的技术。
在改革开放之前,国务院还再一次对中国芯片事业加大了力度,成立了电子计算机和大规模集成电路的领导小组,专门去搞这方面的研究。上个世纪80年代中,
国人还推出了中国IC发展规划,
也就是说这不仅是国人期待所发展出来的高科技产业,更是国策发展中的一种需要。
1985年724厂试制成功了,一块叫做64k DRAM的芯片。三年之后,我们又推出了第1条4英寸线。1989年85集成电路发展研讨会顺利召开,并在会议上国人顺利提出了振兴集成电路的发展策略
。而就在这时,国内芯片事业的相关制造厂和研究组织进行了合并。
比如说724厂和永川半导体研究会就在无锡顺利合并,并且成立了一个公司,叫做中国华晶电子集团公司。
就这样,国人在芯片事业中的探索前进期也顺利地画上了句号。
再就是1990年到2000年时期,就是我国芯片事业的重点建设时期,这一时期国人也取得了很多关于芯片方面的新成果。
比如说1990年时,国务院推行和实施了908工程。
这个工程也就是像985和211这种教育工程的道理是差不多的,
它不仅是鼓励人才要往芯片事业大力发展,而且还贴合国策,其含金量非常高。
再到1991年,中国人发现自己在芯片事业中独立地去走这条路,其实是非常不理智的行为。
与其自己闷起头来搞研究,不如去学习其他人的先进经验。
于是,中国人就首次与日本的芯片公司成立了一个合资公司,叫做首钢NEC电子有限公司。
第2年,上海飞利浦又顺利推出了一款产品叫做5英寸线,再到1993年,
华晶电子集团公司推出了另一块稍微成熟一点的芯片,叫做256K DRAM。
1994年首钢NEC电子有限公司也顺利推出了一款新产品,是6英寸线,这也是我国的第1条6英寸线。
到1995年时909工程推成顺利生产了8英寸的生产线。
1996年英特尔公司终于愿意在中国境内投资,于是上海就这样建立起来了一家由英特尔公司投资的芯片厂。在到1997年909主体工程的芯片生产线项目终于顺利开展,
第2年华晶又与上华签订了圆片合约,开始了中国大陆的芯片新时代。
紧接着国内的第一条八英寸生产线正式建成投产,并且顺利出现于国内市场。就这样上个世纪的芯片故事画上了句号
,在21世纪到来之后,中国芯片事业又处在了发展加速期,这是21世纪初到2011年之间的一个状态。
再到2012年到2019年时,中国芯片就处在了高质量发展期,
不仅国内推出了集成电路产业的十二五发展规划,而且中国芯片还在国际上受到了很多国家的认同。
比如说韩国的三星就愿意与中国芯片事业达成合作关系,于是韩国三星集团就专门向中国芯片投入了70亿美元,
这也只是第1期的投资,他们把中国芯片的研制计划落户在了我国的西安。
三星芯片
慢慢强大之后,中国芯片也开始走出国门,在国际论坛上占据地位。在2013年时,中国的紫光就收购了展讯通讯等一些科技公司。同年大陆IC设计公司,
还顺利进入了10亿美元俱乐部,紧接着就是一系列好声音传来,比如说2015年长电科技收购了新科金鹏等。
紧接着中芯国际28纳米产品真正地开始了量产,并且在2016年时中国人还采取国产处理器建设的超级计算机,
在国际赛事中获得了世界超算冠军,这些成就就证明中国芯片总算开始让人感到欣慰了。
就是这样,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到2021年,这几十年的时间里中国换了一代又一代的专家,取得的成就也在不断的刷新国际的认知。
那么这时候中国是否可以说中国新逆风翻盘,让美国对中国芯片技术的禁令变成了笑话了呢?
二: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
从上个世纪年代末到2021年之间,
中国的芯片技术发展一直都处在美国的打压之下
。但是这样艰难的环境并没有让中国芯片事业停滞不前。
根据央视财经网的最新报道,
中国芯片在2021年使芯片订单数据已经突破了21世纪初中国芯片订单数量的10倍之多,
也就是说中国芯的技术受到了国际的认同。
2021年8月上旬,官媒爆料中国芯的订单销售额已经突破了3亿颗。
如果直接可以用数据来说话,那美国之前对中国芯片技术发展颁布的一系列禁令,虽然对中国的约束力依然还在,可是这种约束力相对比上个世纪年代末时的状态要微弱的多。
而在中国境内,也有无数的芯片研究机构和芯片产业基地在不断落成。比如说上海就身先士卒,
又建立了一个新的芯片产业基地,叫做东方芯港,这也是目前国内最大的芯片生产基地。
仅是2021年上半年,该生产基地就已经陆续和国际上不同国家签订了超过230个芯片合作项目,吸引的海外投资也数不胜数,
仅是国内吸引来的投资款项就超过了5,000亿元。
那么东方芯港所生产的项目范围到底大不大呢?当然大,其中像人们所能够想象到的芯片相关的项目,在东方芯港都能找到,比如说工业软件和芯片架构以及工业设计和芯片制造,
甚至是一些半导体和辅助材料设备等领域,东方芯港都有所涉及。
正是因为中国技术在不断强大,国人用这些实际成果树立自身形象,这才将中国芯片屹立于世界之林不倒。2019年时,中国人使用国人研制出来的芯片率达到了
15.7%。
这个比例看起来好像并不是很大,但是之后的自给率相信会呈现出一个几何倍增长的趋势。
就像是在21世纪初很多国内消费者都喜欢使用三星手机或苹果手机。
但是在2021年之前,国人喜欢国产手机的支持率明显上高。
这两者的道理是一样的,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这种自给率会增高得更快。
那么,为什么说中国芯片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在这个过程中华为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呢?
简单来说就是一句话,华为已成为中国自主芯片设计的代表。
华为公司从1991年开始忙于设计之后,在21世纪初就已经成立了海思半导体,
也就是为中国自主芯片设计的时代,树立了一个表率的作用。
从分类上来看,华为公司从21世纪初到2021年之间,经过了20年的研发,陆续推出了很多稍微成熟的芯片,
比如说SOC芯片和AI芯片以及服务器芯片再到二零一六年之后华为公司又打了五G通信芯片。
华为芯片
那么具体来说,这一系列芯片又代表什么意思呢?
第1款SOC芯片的中文简称应该是麒麟系列,
在上个世纪年代末到21世纪初,这一款芯片都是华为公司的主力研究,再到2018年下半年之后麒麟980处理器受到了国际市场的一致好评,进一步推动了华为芯片的水平处在了国际一流水准的状态。
第2款AI芯片,中文名字叫做昇腾系列。
主打的是达芬奇架构,性价比很高,一方面可以让处理器达到低功耗,另一方面又可以极制的高速运算,实现了现代芯片技术的全方面统一。
而现在人们所说的鲲鹏系列,也就是华为推出的第3款芯片,叫做服务器芯片。
在2019年1月时,华为公司还专门为其产品召开了发布会,主推了服务器芯片。华为公司表示,在该芯片的驱动之下不论手机还是其他设备,都可以进入华为云服务。
第4款5G通信芯片。简单来说也就是人们经常说的巴龙和天罡。
这是一种手机终端基带芯片,如果有朋友经常使用华为手机会发现这种5G通信芯片在21世纪之后就一直是华为手机主打的芯片之一。
紧接着,华为公司又推出了麒麟芯片和鲲鹏芯片,彻底打断了国外对中国芯片技术的垄断局面。所以,华为芯片的力量在不断壮大之后,必然会长成一棵大树,影响着国内其他芯片事业的发展。
这是一种带动作用,同时也是一种中坚力量。
本文由历史老炮原创,关注我,带您了解更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