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是中国航天日,22日下午,2022中关村论坛系列技术交易活动—新技术新产品首发专场(航空航天领域)活动举办。活动聚焦航空航天卫星产业领域,发布展示一批新技术新产品新成果,邀请该领域科学家、企业家、投资人等进行思想碰撞,共商合作创新。充分发挥中关村领军企业资源优势及引领带动作用,以大企业生态伙伴需求为牵引,搭建航空航天领域创新企业、应用需求单位、行业专家之间的交流合作、供需对接平台,助推航空航天产业发展。
本次活动由中关村论坛执行委员会办公室指导,中关村科学城管理委员会主办,中关村意谷(北京)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北京实创亿达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承办,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航空航天学会、北京中关村国际会展运营管理有限公司作为支持单位。
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二级巡视员刘航
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二级巡视员刘航在致辞中指出,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将围绕市委市政府在空天领域的重大部署,整合各类资源,打通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着力在关键核心技术方面有所突破。借助中关村论坛技术交易平台,加强产业领域政策解读和园区服务能力宣介,促进企业交流与协作,为促进新技术新产品转化落地,做好支撑和服务。
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为活动致辞。国家航空航天领域专家黄志澄、国际轨道网关咨询公司创始人Blaine Curcio分别做了题为《太空经济新动力与我国商业航天》《商业航天全球化趋势的竞争——如何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的主旨演讲。北京市经信局宣讲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政策,海淀区解读了中关村科学城创新政策体系,并介绍了落实“两区”政策的建设成效和体会。中关村e谷、中关村壹号分别推介了园区产业服务体系及能力。
技术交易合作签约仪式
活动还举行了航空航天领域技术交易合作项目和产业园区入驻签约仪式,天仪研究院与东方至远、君航电子与航天星泰、微焓科技与中关村e谷、哈工大卫星与中关村壹号等8家企业单位完成签约,促进科技企业开展项目合作和关键技术联合攻关,助推中关村科学城打造航空航天产业创新集群,助力企业快速成长及项目在京转化落地,持续推动航空航天产业发展。
“黑科技”项目发布亮相
活动现场,中国长城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遨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西班牙Orbital公司等10家企业或创业团队发布了新技术新产品。
中国长城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发布的“共享火箭”拼车发射服务”,提供一站式拼车发射解决方案,可全权负责小卫星发射的项目管理、技术协调等,覆盖星箭研制以及卫星在轨管理支持、应急测控、地面站维护等技术领域。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发布的“mN级射频离子推力器”,无内置阴极、点火速度快、溅射污染小、抗氧化能力强、分辨力高、噪声低、响应速度快、寿命长。
北京微动时空科技有限公司发布的“微小卫星太阳帆板驱动机构(SADA)”,能够带动太阳电池阵以巡航、捕获、保持和归零模式按照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转动并跟踪太阳,将电能、测量信号传输给航天器,具备重量轻、体积小、柔性接口等特点,可满足微小卫星的应用需求。
遨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发布的“商业卫星用霍尔电推进产品”,利用国内首条商用电,推进智能制造产线批量化生产,拥有微牛级、毫牛级商业卫星用电推进产品和电推进为核心的轨道服务飞行平台解决方案,为卫星在轨全生命周期提供动力和轨道服务支持。
精航伟泰测控仪器(北京)有限公司发布的“基于模型操作系统的智能无人系统数字孪生虚拟实验室ModelStudio”,可以创造性地设计航天器、无人机、机器人以及无人车等智能无人装备的数字孪生体。该数字孪生体可无缝转化为物理实物,大幅提升智能装备的研制效率。
北京微焓科技有限公司“SAR卫星结构热控一体化技术及产品”,已成功应用于多型SAR卫星载荷,满足SAR卫星载荷温度指标要求的同时便于后续批量生产,提高整体性能,降低SAR卫星结构热控成本。
长沙天仪空间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发布的“商业SAR卫星遥感与应用”,具有轻量化、多模式、重轨干涉模式等特点,基于有源相控阵的天线,综合效能可提高 3-5 倍。卫星具备穿透云层,不受时间和恶劣条件限制,具有全天时获取二维高分辨雷达数据的能力。
西班牙Orbital公司发布的“海上溢油在轨监测系统”,利用SAR图片为石油泄露提供了分析和解决方案,将推出一款结合卫星数据来检测甲烷的产品,作为监测温室气体的一种方式,帮助检测和测量逸散性排放物。
北京佳格天地科技有限公司“‘高绘’遥感地物深度学习系统”,是一项遥感影像深度学习地物识别软件,能够对亚米级影像进行精确到每个像素的关键基础设施提取,精度稳定达到99%以上,可应用于自然资源、环保等领域。
北京四象爱数科技有限公司发布的“遥感金融大数据平台”,通过卫星遥感成像技术,对重点地区的建筑工程、路网工程、夜光亮度、钢铁厂等进行监测,并针对关键数据进行分类量化统计,为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相关行业企业提供数据参考。
关于中关村论坛>>
中关村论坛创办于2007年,以“创新与发展”为永久主题,是我国面向全球科技创新交流合作的国家级平台。论坛由科技部、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资委、中科院、工程院、中国科协和北京市政府共同主办,由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贸促会、自然科学基金委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国际科技园及创新区域协会支持举办。论坛主要包含论坛会议、技术交易、展览展示、成果发布、前沿大赛、配套活动等六大板块,在主会期外,举办贯穿全年的常态化系列活动,高位链接全球创新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