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10日,中国电信发布天通卫星业务正式商用。很多人认为这只是运营商的一个新业务,但是实际上这个业务可以说是划时代的,具有很多的深远意义。这代表着天通卫星正在从遥远的天际,一步步走到公众的视野中来。
诞生缘由
2008年汶川地震,当时中国损失惨重,同时由于地震造成大量的设施损坏,导致基础服务全面崩溃。最重要的一点是,因为通信设施的损毁,导致灾区的信息传递不出去,外界的信息也传递不进去。这时候只有卫星通信还能够使用,但是由于中国没有卫星通信,只能够向外国借用卫星进行抗震救灾,这一点让中国意识到一定要有自己的卫星移动通信设施。
发展过程
2016年8月6日,天通一号卫星成功发射升空,这是我国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第一颗卫星。
2016年8月20日,中国电信在西安信关站打通第一通电话。
2016年10月- 2017年6月,完成东至钓鱼岛、西至红其拉甫、南至曾母暗沙,北至漠河的卫星在轨应用测试。压力测试,实现了单区域400台,多区域1000台终端同时长时间通信。
2017年7月,工信部批复专用号段 1740(0-5)。
2017月11日,工信部发放第一张天通终端进网许可证(试用批文)。
2018年9月,农业部、中国电信组织和山东、浙江和广东三省渔业厅组织120条渔船开展天通渔业试点。
2019年3月,农业部组织评审通过天通卫星海渔试点,天通系统具备在海洋渔业推广条件。
2019年11月,农业部组织审定通过天通渔业终端农业部行业标准。
2019年2月,应急管理部将天通纳入地方应急管理信息化实施指南。
天通一号
在上面我们可以看到,天通现在已经是被纳入地方应急管理信息化实施指南。因为天通卫星十分强大,它实现了对我国范围的全覆盖,可以实现24小时稳定可靠的服务,同时在卫星的服务区内,就可以实现更多的服务。并且这些服务的质量比我们正常的服务要质量更好。
换句话说,现在正式告别了失联,告别了之前经常会遇到的“您拨打的用户不在服务区”的问题,只要在地球,就是在服务区,因为这就是卫星通信。这次的天通卫星更是满满的中国制造,从设计到研发再到生产,全部都是中国自助,并且可靠性也是相当优秀,目前已经有多款产品入网。相信这些产品将会极大地改变目前的状况。
在天通卫星正式商用之前,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试商用。目前天通卫星已经为各行各业提供优秀的通信服务,防洪救援、灭山火等重大服务中,都有天通卫星的身影,大显身手。
与国内、外通信运营商通信网络的互联互通,在国内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与任何人的通信,彻底不会失联。
天通卫星覆盖范围广,通信能力强,服务无盲区,可实现中国全境及领海、第一岛链以内,中国周边区域,西太平洋、印度洋全面覆盖,实现祖国的任何角落随时、随心、随需的通信。拥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版海事卫星”,中国就可以打破国际壁垒,更好地实现安全自主可控,摆脱了对其他国家卫星通信的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