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GDP决定了未来的投资收益金融工厂收益是多少

#财经#

最近几年,大家都面临着两个困境:为什么工作这么难找?

为什么投资收益越来越低?

这几乎是持续了三年的热门话题,三年过去了,这两个社会性问题,丝毫没有好转,看起来,再持续几年也不是不可能。

这看似是关系到每个人的钱袋子,每个人的生活的小话题,如果只是定睛在这个具体的问题上,很难理解为什么忽然变的这么糟糕,什么时候会有好转?

如果把这些小问题放在大环境里去看,问题就会明朗很多。这里,就结合大环境,说说社会就业问题和金融市场投资收益问题。

说到大环境,最直观最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就是GDP了。

01

从GDP能看出什么?

现在GDP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了,几乎在各种财经自媒体上都会看到,只要是解读经济的,都离不开GDP。那GDP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可能说中文更直观一点,GDP就是国内生产总值,也就是这个国家创造财富的总量。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那具体从哪些角度去衡量呢?这取决于怎么核算GDP。

有三种常见的核算方式来计算GDP:

第一种,生产法。

GDP=总产出-中间投入

这种算法简单粗暴,非常直观。要想知道最终价值一共产出有多少,就用最终结果减去中间投入,比如一共创收100万,投入了30万,那就是创造了70万的价值。

这个产值包括商品和服务的总产值。商品的价值,一般是指实物商品的价值,比如桌子椅子手机电脑服装鞋帽之类的都是;服务的价值,比如交通服务,生活服务之类的,这些可以从地铁公司航空公司或者理发店这些服务机构的营收来统计。

这种方法非常简单,也很好理解,大大小小的店,基本上都这么来计算自己的创收。小到煎饼果子摊,大到上市公司,计算利润的时候,都会用总营收减去总成本。

但是这种方法在GDP的核算上并不常用。因为这只是能看到一个总量。如果想知道GDP的分配情况,也就是今年的产值都分配给了谁,那就会用收入法。

第二种,收入法。

GDP=劳动者报酬+企业盈余+生产税净额

这种核算方法也叫分配法,能直接看到

钱进了谁的钱袋子

。总共有三个部门:个人,企业,政府。劳动者报酬就是广大劳动人民的收入;企业盈余是企业赚的钱,也就是扣除成本交完税之后,企业剩下的利润;生产税净额就是创造财富的过程中,要交的税,也就是进了政府钱袋子的钱。

在经济发展缓慢的阶段或者地区,一定是政府、企业和个人,收入都缩水,日子都不好过。不太存在其中一个部门收入大幅增长,另外两个部门收入大幅下跌的情况。当下似乎就是这种情况,老百姓大面积失业,工厂接连破产倒闭,部分地区政府部门也发不下来工资。这几乎是过去二十多年都没有经历过的情况。

那GDP增速放缓或停滞不前,应该从哪入手去刺激呢?这就用到第三种核算方法。

第三种,支出法。

GDP=消费+投资+净出口

这种算法,是根据

产出的最终去向

计算的。比如一个国家生产的小麦,去向有哪些?一部分是吃掉了,就是

消费

部分;一部分留作种子,第二年继续生产,属于

投资

部分;还有一部分要卖出去,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易和买卖,属于

净出口

从最终使用去向的角度考虑,生产出来的东西,或者消费掉了,或者投资出去了,或者出口了。这就是大名鼎鼎的

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净出口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从这三个方面来看,可以看到哪一部分动力不足,在刺激经济发展的时候,政府可以有目标的采取相应政策。比如,消费不足的话,就会采取相应的政策刺激消费,减免税收等;如果投资不足,就会降低贷款利率,促进企业投资发展等。

02

GDP如何解释市场投资收益?

GDP是综合了所有产业的产值,也最能代表实体经济发展的真实情况。当你买基金买股票的时候,看似是金融投资,和实体产业关系不大。但是金融投资是不可能脱离实体产业独立存在的。

投资的基本逻辑就是,有人出钱,有人出力,赚钱的时候大家一起分,就这么简单。在投资市场,金融机构就是出钱的,包括银行,基金公司,证券公司,信托公司等,实体产业借着这些钱去经营去赚钱。赚到钱的时候,金融机构也能分到钱。

再说说大众投资的钱,其实就是通过金融机构流向实体产业,比如你买的理财产品,买的基金,买的证券,买的信托理财产品等。实体产业赚钱的时候,金融机构和大众投资者都有收益。实体产业哀鸿遍野的时候,这些投资的钱,收不回来也是正常。

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工厂大面积倒闭,工人大面积失业,就算有大把大把的钱投资,钱流向实体产业,但是实体产业没有任何发展,这些钱怎么可能自己转一圈就生出更多的钱呢?

当GDP增长缓慢的时候,也就是实体产业增长缓慢的时候,投入实体产业的钱,自然增值也会变慢。

//看到这可能有人会问:如果不投入实体产业,做金融投资呢?脱离实体产业,金融圈里的钱就是左手转右手的事。把钱从左口袋放进右口袋,钱就会变多吗?

所以,

GDP增长速度,基本上能代表整个市场的投资收益水平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上图是最近20年,GDP数值和增长率。从增长率来看,大概从2017年开始,GDP的增速连年放缓,也基本上从那时候开始,市场的投资收益水平开始收缩。在2014-2017年间,GDP增长越来越快,当时的市场投资收益基本上也处于历史高位。

除了2020年(因为疫情初期的封控,经济受到影响),现在基本上是20年以来GDP增长速度的最低点,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现在的投资收益全面下跌,几乎没有抬头的迹象。

那经济还能不能回到高增长时代呢?

03

还能不能回到高增长时代?

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大概可以归为三种:

人口,资本,技术

各行各业,

人口红利

都在慢慢消失,这个无需赘述,看看人口增长率数据会更加直观。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人口自然增长率在2022年跌为负值,这比专家预测还早了6年。

关于

资本

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众说纷纭。这里认为,随着经济越来越发达,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越微弱。比如在一穷二白年代,如果国家有钱搞建设,会马上带动就业,带动消费,经济发展突飞猛进。

但是发达到一定程度以后,再砸钱就不好使了,就像现在,如果印钱就能刺激经济发展,那GDP增速肯定能再创新高。实际上呢,显然是行不通的,并没有这么简单。

再说说

技术

,其实严格来说,技术应该是一个中间变量。毕竟高新技术的研发,还是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归根到底,人口和资本才是最根本的影响因素。

就算新技术研发出来以后,是不是真的能带动经济增长呢?也不一定。再牛的技术,最终也是要服务于人的,也要有人消费才能转化成产能的。

所以,

资本和技术,并不是任何时候都能带动经济增长。毕竟,资本和技术,最终都要服务于人。人口增长,几乎在任何时候都能带来经济增长。

看看过去二十年,人口增长率和GDP增长率的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经济还能不能回到高增长时代,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口增长情况

04

那些不可忽略的外部影响因素

过去二十年,几乎是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时期。除了以上提到的因素,像人口、资本、技术这些经济体内部的因素,还有被我们忽略的外部因素,比如过去二十年大范围都是和平年代,比如过去二十年没有出现全球性的自然灾害等。

在和平年代,主打的就是互利共赢,不仅各国一心搞发展,互相之间还有友好互惠的发展政策,就像中国的古话“人心齐泰山移”。全球经济一体化是世纪初的主旋律,大家共同发展,几乎所有国家都从中受益。但是到近几年,战争冲突、贸易战此起彼伏,全球范围的

和平红利

也在逐渐消失。

再说说

自然灾害

,以新冠疫情为例,这几乎是人类历史上波及范围最广的流行病,不管是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还是造成的病亡人数,都达到空前的规模。除此之外,极端天气也频发,暴雨,旱涝灾害,似乎也比以前更加频繁和严重。

不管是战争,还是自然灾害,都会造成经济的停滞甚至倒退,灾后重建会是一个艰难又漫长的恢复过程。就像人元气大伤之后,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恢复的。

在人口红利,和平红利双双消失以后,可能当下的市场环境就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常态,当下的投资收益水平就是未来市场的常态水平。

光学测量仪

上海光学影像测量机价格

上海光学影像测量机

轴类测量机

上一篇: 【推荐】Gartner最新数据库报告云厂商大爆发阿里云稳居第一阵营阿里云基金
下一篇: 【推荐】GDP年年在涨中国股市是不是经济的晴雨表股票频道全方位股票资讯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