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重要理财信息汇总:楼市再迎最佳购房“窗口期”;一线城市成交上涨 广州楼市现小阳春;A股周开户数达113.92万 创近八年新高;分级基金再现密集上折 规模新增212亿份;基金频提前结束募集场外资金饥不择食?直销银行来了:1天内可开10家银行账户。
——楼市——
楼市再迎最佳购房“窗口期”
过去十年,尽管楼市总体处于大幅上涨状态,但对购房者来说,仍有一些最佳的入市时间窗口,可以更低成本、更加从容地挑选。比如2008年9月金融危机爆发后到2009年的一季度就是一个很好的时间窗口。
“我当时在厦门大学附近买的二手房,单价不到9000元,当时很多人都觉得买贵了,但现在一平方米已经3万以上了。”来自泉州安溪的施先生说。
此后,2011年底到2012年上半年,楼市又迎来一个最佳购房窗口。以广州为例,当时购房者在广州市区买的房子现在都涨了四成以上。
而现在,类似的最佳购房窗口似乎已显现。不少业内人士表示,从现在开始到二季度末,将是入市的一个很好的窗口期。同策咨询研究部总监张宏伟表示,今年上半年入市为最佳,今年下半年会再次步入“买涨不买跌”的行情。
一线城市成交上涨 广州楼市现小阳春
随着今年前2月楼市成交的未如理想,各地陆续开始出台新一轮的救市政策。而继广州将计划推出公积金贷款贴息政策支持购房需求之后,上海也传出消息,计划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至70万元。
各项利好频出之下,成交数据也开始呈现稳步上扬的态势。中国指数研究院的最新检测数据就显示,上周其重点监测的38个城市成交面积继续环比上涨0.2%。其中,21个城市环比上升,超监测重点城市半数。
而在广州,虽然上周楼市成交量环比微降了3.77%,但整体成交量仍在1200套以上。而且从春节后四周成交变化趋势来看,广州楼市已从淡季中逐步复苏,上周成交与节后首周不到600套相比涨幅明显,呈现出小阳春的积极景象。
——股市——
A股周开户数达113.92万 创近八年新高
基本面和政策面预期逐步转暖的背景下,A股自2月9日开始的牛市第二波已进行一个多月。多项数据显示,牛市氛围刺激着国内外投资者正在“大踏步”入场,A股周开户数创下上轮牛市以来的新高。机构认为,近期市场风险偏好明显提升,将成为推动A股长期走牛的重要动力。
中国结算最新周报显示,上周(3月16日至20日),两市新增股票开户数113.92万户,环比增57.89%,并创下2007年5月来新高;新增基金账户也达到60.09万户,创下2007年10月来新高。
新三板指数运行一周涨逾10%
受益于近期A股市场特别是创业板的暴涨,新三板指数也迎来了开门红。3月18日,三板成指为1374.48点,到昨日(3月24日)已经上涨至1526.07点,短短五个交易日涨幅达11.03%。三板做市(899002)在3月18日为1653.92点,昨日报收于1831.32点,区间涨幅为10.73%。
涨幅最大的是3月19日转为做市交易的艾融软件(830799),凭借在当天暴涨1901%的惊人表现,艾融软件短短五个交易日上涨2766.67%。此外,亚成生物(831523)、万人调查(430451)也上涨达到590%和328%,某券商新三板团队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各路资金投资新三板热情高涨。“一些挂牌公司进行定增,路演一个小时就可以将定增股票全部获得认购意向。可见投资者对新三板的期望之高。”
齐鲁证券指出,现阶段坚定看好新三板投资机会。“各大机构在抢占制度性红利末班车,短期之内或者说在转板制度与连续竞价等制度落地之前,这种供需不平衡难以打破,新三板指数上涨趋势不会改变。”
——基金——
基金频提前结束募集场外资金饥不择食?
上周五,5只基金同时发布了提前结束募集的公告,其中既有主题投资基金,也有行业指数基金。无关基金公司规模大小,近期成立的权益类基金呈现出提前结束募集的“盛况”。市场似乎一刹那回到了2007年疯抢基金的年代。
从指数基金到主题投资基金,从主动管理到被动投资,近期只要是权益类产品,不管概念如何,不管基金公司规模大小如何,似乎都呈现能提前结束的“盛况”,其背后究竟真相如何呢?
不少市场人士都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市场确实热了。多数提前结束募集的基金是因为近期A股市场表现强劲,新一波“牛市”的言论频出,投资者看好后市,认购热情爆棚。一位中型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士表示,公司的权益类基金每天都有几千万份的申购规模,投资者的认购热情比之前好太多。此外,一位股票型基金经理告诉记者,最近基金管理规模增速比较明显,每天都有规模占比两个点左右的申购量。也有一些基金是以“打新”为主策略的基金,这些基金多在募集之前已经与机构进行适当的沟通,对规模已经“心里有数”,希望提前结束,早点开始打新。此外,作为以打新为主的基金,规模过大会摊薄打新的收益,基金公司也在尽力避免。
分级基金再现密集上折 规模新增212亿份
3月24日,继上周申万中证军工(163115)、鹏华中证 800 地产(160628)、申万中证环保产业(163114)、富国中证移动互联网(161025)等分级基金相继上折之后,鹏华证保(160625)、鹏华传媒(160629)、富国创业(161022)、招商300高贝(161718)等4只分级基金也宣布上折。
如鹏华传媒当天公告称,截至2015年3月23日,该基金份额净值为1.534元,达到基金合同规定的不定期份额折算条件。
华泰证券研究员王乐乐表示,分级基金可以说是牛市中的最佳配置品种。自去年由金融板块带动起来的这波牛市中,分级基金发生上折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化事件。截至目前,累计已有十多只分级产品触发了上折,不少产品甚至在短期内发生了两次上折。
——银行——
权益类产品起舞:银行建议继续增配
"去年底股市连续上涨后,客户对权益类产品投资热情明显提高。很多客户主动找我们咨询股票投资,这是过去几年是很少见的。"一位工行私人银行部客户经理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随着客户需求的变化,银行也要变化,总行最近加大了客户经理在股票投资的培训,以更好地服务客户。"
记者采访多家银行的财富管理、私人银行部人士获悉,建议客户增加权益类产品投资,几乎成为各家银行的共识。
招行深圳地区一位客户经理透露,招行向金卡以上客户(日均存款5万或以上),尤其是金葵花客户(日均存款50万或以上)增加了权益类产品的营销力度。除了短信营销外,部分支行要求客户经理向金卡以上的客户至少打一次资产配置策略的电话,建议提高权益类产品投资比重。
记者向多家银行了解到的信息显示,投资者近期通过银行增加的权益类投资产品中,一般主要以股票型基金或偏股类基金为主,私人银行高净值客户则偏向阳光私募产品。
直销银行来了:1天内可开10家银行账户
对于金融行业而言,2014年无疑是互联网金融的“舞台”。
“宝宝”类产品、货币基金、P2P等模式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加之利率市场化加快推进的“双重压力”,传统商业银行如何主动“触网”、创新业务模式就成了一大难题。
3月18日,光大银行宣布推出为期8天的直销银行品牌名称众筹活动。同一天,工商银行直销银行正式上线,成为首家国有商业银行上线的直销银行。
在错过了第一轮互联网金融发展机遇后,各家商业银行都不遗余力地发展互联网金融,而直销银行被推为主攻利器。
记者调查发现,包括本月刚进驻惠州的民生银行在内,惠州现有的30家银行业金融机构中,已有约10家银行上线了各类直销银行,记者也在工商银行惠州分行同期举行的互联网金融品牌“e-ICBC”视频发布会上一睹了工行直销银行的真容。从走进银行营业网点到拿着银行卡走出大厅,动辄半小时,加上跑网点的时间,要在1天内开通10家银行的账户,可谓“天方夜谭”。
——互联网金融——
P2P金融去泡沫的季节即将开始
2014年,P2P网贷行业多项指标实现翻番。各路资本抢滩P2P,资本流入呈井喷式增长。PE/VC对P2P网贷行业的平均估值呈上升趋势,估值膨胀已连续两个季度大幅超过互联网金融上市公司的市值增长。目前,小微企业短期资金需求已成为网贷行业资产端的主要需求,多数平台人均融资额在100万以下(56.7%),融资周期多在3个月以内(65.2%)。
由于缺乏准入门槛、行业标准和有效监管,部分P2P平台以资金池形式非法集资,造成高收益的“庞氏骗局”,严重冲淡了P2P行业中正规企业的社会地位和品牌价值。与此同时,部分银行、券商、上市公司等资本大鳄已在抢滩P2P平台,在产品严重同质化的情况下,由于竞争激烈,P2P平台的获客成本大幅提升。目前获取一个注册用户的成本约60~80元,一般转化率约10%,按此估算,一个有效投资客户的获客成本达600~800元 ,其运营成本压力可见一斑。
由于网贷行业风险频发,2015年将成为监管之年。预计P2P平台的准入门槛、风控要求都会进一步明确和提高,网贷行业将面临重新洗牌。不达门槛、违规操作、经营不善的网贷平台将淘汰,资金端、资产端、资本端将在网贷市场重新分布,P2P行业消肿去泡沫的过程即将开始。